文/王道羨,湖北荊州人民廣播電臺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fā)達、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新聞故事化”成為廣播與其他媒體以及新媒體競爭的重要手段。
作為傳統(tǒng)的大眾媒體,廣播與其他媒體相比,具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穿透力強等特點。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廣播的受眾不受年齡、文化程度等因素影響,也不受空間地理位置的限制,隨時隨地、行動自如的收聽。然而,廣播又具有線性傳播、轉瞬即逝的特點,受眾常常一聽而過、印象不深。如何在稍縱即逝的條件下,讓聽眾對稍稍復雜或者枯燥的新聞信息留下印象,成了廣播人孜孜以求的目標。近年來,廣播新聞報道越來越注重故事化,通過講述“有細節(jié)、有誘惑力、能喚起人們的情感”的典型人物或者事例,讓本來抽象、枯燥的新聞,因人情味增強了色彩和真實性,從而吸引住聽眾的耳朵,進而記住、認可并產生共鳴。
榮獲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廣播專題《小村大事》,就是通過河南省郝堂村的一個個小故事,解析“中國鄉(xiāng)村良性發(fā)展之路”,寫出了一個時代發(fā)展趨勢。由此看來,是否善于講故事,無疑是衡量廣播好新聞的標準之一。
廣播新聞“講故事”,指的是在非事件性新聞報道中,以一個與新聞主題密切相關的人物故事作為開頭,通過故事引出要報道的新聞,并深化主題,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新聞,因人物的故事變得有人情味,從而提高傳播效果。廣播新聞“講故事”要以真實為靈魂、以人物為主線、以故事為載體、以情感為核心。著力突出人物的某個物征,圍繞這個特征選擇一系列細節(jié),透過細節(jié)展示背后所存在的價值觀。
一開頭,要見人見事見現(xiàn)場。在新聞的開頭,選取合適的人與合適的新聞切入點是關鍵。一項政策或規(guī)定,往往涉及許多人,不是每一個涉及的人都能成為“一開頭就見到的人”,只有具備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人,才是合適的人選。選好了人,還得選事,這個事就是現(xiàn)場。講述人物哪段人生故事,即從哪里開頭,從哪里切入,漸漸展開新聞主題,也是應當考慮的問題。在人與一條新聞的關系中,可能會有許多相關聯(lián)的事情,從許多件事情入手,都可以引出所要報道的主題,但只有一件是最有代表性的,我們要選的就是這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它與新聞主題的關系最密切,這樣才能把主題挖出深度來。
選取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來反映現(xiàn)實。廣播新聞講述的故事一定要與人有關,必須是人在事件中的故事,只有寫人才能影響人,才能吸引聽眾。真實生活中的人都是多面的,要盡量對人物性格進行深入挖掘,找出其最突出的特征,從而復現(xiàn)生活的真實。
廣播要表現(xiàn)出人物不可替代的特征,必須要用好用活同期聲,將現(xiàn)場音效、受訪者的談話進行合理組合,以聲音營造出一個真實現(xiàn)場。在一篇廣播新聞作品里,如果既有精彩的現(xiàn)場音效、又有生動的人物采訪,那么解說詞就可以不再擔當主要的敘事工具,它最多只是充當導游的角色,承上啟下,移步換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引導聽眾往下聽。
一篇廣播新聞,如果只有事實的陳述而缺少細節(jié)描寫的話,就好比一幅只有遠景沒有中景和近景的畫。在一定程度上,細節(jié)是新聞的血肉,也是“講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新聞的細節(jié)選取應以聽眾熟悉為前提,通過聽眾熟悉的細節(jié)迅速拉近聽眾,再充實新的內容。細節(jié)的展現(xiàn)要盡量保持人物和事件的原生態(tài),少干預、多記錄。這就需要獲得大量由故事的主人公自己講述帶有現(xiàn)場氣息的同期聲。要獲得這樣鮮活的同期聲,必須要在新聞現(xiàn)場,在采訪對象生活、活動的自然流程中來提問,讓他帶著原生態(tài)的情緒述說自己的故事。
文學作品中常常運用對比手法,這種手法,運用到廣播新聞中,必須建立在事實絕對真實的基礎上,不能虛構和拔高。廣播新聞運用對比手法的好處是:增大新聞價值、增強新聞力度、更顯示出個體特征。特別是人物“講故事”的新聞,通過對比后,更能突出與其它人物的區(qū)別,顯出個性。
廣播新聞“講故事”,通常采用的對比手法有以下幾種類型:
1.人物自身的對比;2.人與人之間的對比;3.物與人的對比;4.同一事情的前后對比等。
首先,真實是“講故事”的生命。
故事講的是“故”事,而新聞講的是“新”事,新聞必須要真實。2007年7月8日,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透明度"欄目播出了《紙做的包子》報道。該欄目編導通過暗訪,發(fā)現(xiàn)在朝陽區(qū)東四環(huán)附近的早點鋪中出售用廢紙箱和肥豬肉做餡的小籠包。此新聞一出,一片嘩然,成了街頭小巷議論的話題,網(wǎng)上也是眾說紛紜。后來,北京工商、食品安全部門甚至警方全力核查,最后發(fā)現(xiàn)該報道系"透明度"編導炮制的新聞。北京電視臺也承認報道虛假。真相是,編導訾北佳為了完成任務,以喂狗 為由,要求衛(wèi)某等人將浸泡后的紙箱板剁碎摻入肉餡,制作了二十余個"紙餡包子"。與此同時,訾北佳秘拍了衛(wèi)某等人制作"紙餡包子"的過程。在節(jié)目后期制作中,訾北佳采用剪輯畫面、虛假配音等方法,編輯制作了電視專題片《紙做的包子》播出帶。訾北佳被公訴后,法院認定,他捏造事實編制虛假新聞,并隱瞞事實真相,使虛假節(jié)目得以播出,造成惡劣影響,作出有罪判決,判后無上訴。
其次,首尾要呼應。
開頭、結尾要達到內容呼應、形式呼應。講故事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新聞報道。新聞“講故事”,主要應用于報道非事件性新聞。凡是不具有情節(jié)性的新聞信息,如科技動態(tài)、疫情狀況等,不適于用講故事的方法。
[1]王珩.新聞也應有講故事的“藝術”[J]青年記者,2013(1).
[2]顧萌萌.新聞報道中講故事的原則與方法[J].青年記,2014(6).
[3]張聿溫.用講故事的方式寫新聞[J].新聞與寫作,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