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 瓊
為思維碰撞搭建平臺
文︳鄧 瓊
新人教版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分數(shù)除法這個單元出現(xiàn)了一道工程問題的應用題(如圖所示)。教材的意圖是通過這道整數(shù)工程應用題的解答,得出分數(shù)工程應用題的一般解法。米,列式為:18÷(18÷12+18÷18)=(天)。還有學生假設這條道路長30千米,列式為:30÷(30÷12+30÷18)=天)。學生一一匯報,教師適時板書,引導學生觀察解題過程:
學生發(fā)現(xiàn):這條道路的總長不管是18千米還
教師甲教這題時,直接告訴學生:當題目沒告訴工作總量時,我們把它看成1,用1除以工作效率和,就得出工作時間。這樣一來,學生雖然看似會做題,但不知道為什么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如果寫一個整數(shù),行不行呢?學生無法知其所以然。
教師乙是這樣教學的:先引導學生讀題,找出題目告訴了我們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然后拋出問題:“可是這條道路有多長呢?”引導學生假設這條道路的具體長度。有學生假設這條道路長18千是30千米,或是其他的千米數(shù),最后答案都是36 5天。對此,學生產(chǎn)生了疑惑。
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a表示工作總量,那么可得 a÷(a÷12+a÷18),化簡后,就是 1÷()。由此可以看到:工作總量a在運算過程中經(jīng)過相除變成了1,所以我們可以把工作總量看作1。當工作總量是1時,兩隊的工作效率和是(+。1
于是,學生運用學過的“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數(shù)量關系式,得到了此問題的另一種解法——分數(shù)解法
這樣解比前面的整數(shù)解法簡便多了。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為學生的思維碰撞搭建平臺,當好配角。如果像教師甲那樣,一味灌輸而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對分數(shù)工程問題的相關知識就沒有深刻的理解。雖然當時會解決,一旦碰到全新的問題時,學生便會手足無措。而教師乙拋出問題,給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發(fā)現(xiàn)這條道路的總長不管是多少整千米數(shù),最后答案都是36 5天,產(chǎn)生了疑惑。教師再適時點撥,用a÷(a÷12+a÷18)代替學生們想出來的整數(shù)式子,進而推導出分數(shù)解法學生在解題
婁底市星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