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顯斌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唐朝的故事。
那年,有一個叫崔樞的書生進京趕考,失利后來到汴梁。在這兒,他結(jié)識了一個來自海外的商人。這個商人和崔樞喝酒吟詩,登山看景,關(guān)系很好??墒?,商人不久病重。
崔樞陪著他,看病買藥,卻不見好轉(zhuǎn)。商人的病一天重過一天。
那天,商人喘吁吁地對崔樞說:“很感謝你,不把我當外夷看待,我們那兒的人死后習慣用土葬,我假如死去,你能將我土葬嗎?”崔樞流著淚,答應(yīng)了商人的要求。
商人非常感激,拉著他的手,交給他一個盒子作為報答。盒子里有一顆碩大的珍珠。商人告訴他,此珠“價萬緡,得之能蹈火赴水,實至寶也。敢以奉君”。崔樞接過盒子,哽咽藏起。
商人咽下最后一口氣。崔樞按照商人的要求,買棺殮葬。
等到商人即將入棺的時候,崔樞拿出盒子,放在棺材內(nèi)。他想,結(jié)交,是性情相投;照顧,是人情如此。如果因為這些接受死者的饋贈,那會使自己愧疚。自己當時之所以答應(yīng)死者,不過是為了讓其安心。
埋葬商人后,他依然留在當?shù)亍?/p>
不久,商人的妻子來到汴京,找到她丈夫的墳?zāi)?,打聽后,知道是崔樞埋葬的。商人妻子想,丈夫的珍珠一定落入崔樞手里了。那么,自己丈夫如何死的,就很值得懷疑。于是,她將崔樞告到官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p>
官府馬上派人將崔樞抓捕歸案。
崔樞告訴他們,自己已將珠子葬入商人棺材中。
大家不信,掘開墳?zāi)?,打開棺材,里面有一個盒子,打開來,一顆碩大的珍珠在眾人的眼前熠熠生輝。商人的妻子紅了臉,拿出錢財要報答崔樞。崔樞一笑,告訴她,自己如此,是為了自己的良心,不是為了報答。
人,都有貪念。只是,有的人能用良知控制貪欲,有的則反之。崔樞屬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