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庫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既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任務之一。在年復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不僅重視不夠,而且做得不好。因此,必須重視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得到加強,進而激勵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學生;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是《語文課程標準》基本教學理念之一。作為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不斷感受教材內容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下面就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談一些個人認識。
一、 教師本人的審美能力與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關系密切
在課堂上老師的情感會極大地感染學生,老師是喚起學生審美能力的啟蒙者,所以,學生審美能力的高與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審美能力。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兒童以任何東西。”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睘榇?,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必須首先加強自己的美學修養(yǎng),擁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在課堂上,無論是閱讀課還是作文課,老師都要保有激情,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教學內容之美中,用自己的情而不是語言感染學生,這樣學生的興奮點才會被調動起。在課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酷愛閱讀、酷愛寫作,豐富自己的閱歷,培養(yǎng)自己終身學習的習慣,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拓展自己的文化視野,提高自己審美鑒賞力,把自己對作品的真實情感傳遞給學生,把學生帶入意境,這樣才能撥動學生內心中美的心弦,達到感染、教育學生,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
二、 通過提高學生審美的判斷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擁有審美能力的前提是擁有對美丑的判斷,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上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對其中正確的審美觀加以肯定,對錯誤的審美觀加以引導。學生只有對美有了正確的判斷,樹立了健康的審美觀,才會發(fā)現真善美,才會對作品中美的對象產生情感共鳴。
對比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作品內容中的強烈對比,引導學生發(fā)現作品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喚起學生對真善美的熱愛,對假惡丑的憎恨。
三、 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感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情感是審美能力的基礎,情感雖然與一個人的先天特質有關,但與后天的培養(yǎng)也關系密切。學生沒有對美的情感,就無法進入審美的境界。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感呢?那就是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視角去發(fā)現課文中作品之美,而不是向學生灌輸某種權威或教師自己本人的解釋,一味地讓學生記憶權威對課文的解釋。不喚起學生對美的對象產生情感共鳴,審美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因此,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鼓勵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如欣賞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先可讓學生進行想象:詩人站在一望無際的長江邊上,目送友人泛舟遠去,讓學生圍繞詩人對友人戀戀不舍的情緒,表達自己在生活中的類似情景的感受,讓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這樣,學生的審美情感被激發(fā)出來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自然就實現了。
四、 借助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類教學設施與以前相比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多媒體教學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學科教學,這為語文課堂開展情景教育提供了可能。教師在備課中可以通過制作音像教育課件,把教學內容借助生動、具體的畫面在課堂上展現給學生,音像的視聽效果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沁園春·長沙》授課時,可以通過制作“北方的風光,千萬里冰封凍,千萬里雪花飄?!薄伴L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薄扒缣斓臅r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钡惹榫皥D片,激發(fā)學生感受指點江山的偉人當時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例如,在《美麗的西湖》授課時,可以通過制作西湖十景和西湖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等能呈現各自特點的風光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知西湖之美。這種視聽式欣賞打破了封閉的學習模式,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熱情,深化對課文的感受,審美的能力也自然會得到提高。
五、 通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與大自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人的審美能力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生活和大自然是一切美的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多組織學生開展郊游等戶外活動,啟發(fā)學生注意從巍峨的山峰、挺拔的松樹、絢麗的晨曦、皎潔的月光,奔騰的江河,咆哮的大海,遼闊的草原大自然美景中,觀察美、感受美。
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美到處都有,缺少的只是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币嘁龑W生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讓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學會用自己“美”的眼光去認識和觀察周圍的生活,學會用自己積累的文學底蘊組織語言歌頌生活之美,學生的審美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得到提高。
六、 鼓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當健康的課外讀物充滿中小學生的生活空間的時候,他還有時間胡作非為嗎?他還有什么值得我們擔心的呢?”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在我個人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審美能力強的同學,都是喜歡課外閱讀的。
七、 借助習作欣賞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習作欣賞課”是作文訓練的一種特殊形式,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高考功利心態(tài)作用下,導致目前很多學生很難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欣賞一個作品其中的妙處。欣賞課的內容不應局限于名家、名篇,完全可以通過對學生們習作的欣賞,借助身邊活生生的材料,使學生的心中產生出這樣的強烈的愿望:我想欣賞某個同學的作文,我想讓同學欣賞我的作文。這樣,學生的思維活了,語言也活了,課題的氣氛也活了,學生欣賞的趣味也就激發(fā)了。當然,習作欣賞除了學生的文章之外,老師也可以請學生欣賞自己的文章。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對作文的感受也就會從被動轉化為主動。
習作欣賞,可以在課題上讓學生自我品論自己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自信心,使學生間產生效仿的心理,激發(fā)展示習作的欲望,收到“不須揚鞭自奮蹄”的效果。這樣,慢慢就會實現在習作的欣賞到名作欣賞之間、在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之間架設一座橋梁。
習作欣賞,可以在教室或學校里通過開辟專欄的形式,展覽學生的成果,讓全校學生欣賞,還可以開展欣賞者和被欣賞者間的互動活動,開展評比活動,給予優(yōu)秀者以精神獎勵。對特別好的文章,推薦給正式公開發(fā)行的刊物發(fā)表。
綜上,不難看出,要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借助多種方法有機的整合,但總的指導思想離不開讓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擁有一顆善于感悟美的心靈,擁有一份善于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最后實現提升學生審美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