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衛(wèi)》2017年10月刊
今年5月3日,《讀賣新聞》的采訪報道以及所謂“日本會議”系列公開的錄像表明,安倍首相的修憲方針已將修憲的“攻勢”提升至新的階段。隨著事態(tài)的不斷擴大,是否要阻止安倍強行修憲的行為,成為擺在每一個日本政壇人士前的難題。然而7月2日的東京都議會選舉給了我們答案:針對安倍暴政的不滿和憤怒在這次選舉中集中爆發(fā),讓自民黨嘗到了歷史性大敗的苦果。這說明,對于安倍無法容忍、想要替換安倍修憲路線的想法已經(jīng)在全日本國民中已擴散開來。
然而,議會選舉形勢表明,在野勢力在面對安倍和自民黨時并非同仇敵愾。為此,唯一有可能的“另一種選擇”就是盡快整合在野力量,組建在野聯(lián)合政權(quán)。組建在野聯(lián)合政權(quán)的必要性有三:首先,能夠代替安倍政權(quán);其次,有效整合在野黨派意見;最后,能夠與自民黨在國會和官邸中一較高下,協(xié)同一致以阻止安倍強行推動修憲法案。然而這一計劃也面臨著兩大困難:首先,各黨派之間政治目的不統(tǒng)一;其次,小池的希望之黨突然轉(zhuǎn)向支持修憲也令其他在野黨始料未及。想令此方案最終得以成形,各在野黨派需放下分歧,團結(jié)阻止安倍修憲。 (譚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