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涵
瑟瑟秋風,欲無言,孑然一身;蕭蕭寒夜,亦無雨,煢煢一人。默執(zhí)一傘,獨行燈下,忽見燈下塵。
入冬了,今晚又有演出,幕啟燈亮,樂聲緩緩流動,碩大的舞臺上裙裾翻飛,一群舞之精靈在撲朔迷離的舞美變幻中翩躚,聚光燈下觀眾目光凝聚,我仿佛也被這灼灼的凝視點燃,旋轉、跳躍、奔跑、伸展、默立……我已儼然不是臺下那個安靜內斂的我,此刻我們是舞臺的主宰,音樂弱下來,掌聲響起來,燈滅、幕落、退場、換裝,一切歸于平常。
從禮堂出來已是晚上九點多,我索性撐起雨傘,戴上耳機,饒有情調地來個雨中漫步。走了一會兒,猛地抬頭才發(fā)現已沒有下雨了,才尷尬地收起傘,避開那些怪異的目光。路上行人越來越少,只身一人踏入冰冷孤獨的夜,唯有路邊的絲縷柔光與我同行。路燈的光柱鑲嵌著我的影子,光越亮,影子就越深,但影子總歸會隨著我的遠去愈遠愈淡,最后連一絲痕跡也不剩。唯有微塵,默默地懸浮,黑暗中,你不經意時,它正細數著孤獨與落寞。你于燈下凝神細看,卻見它恣意舞動歡飛,向你證明它的活躍存在,也只有在燈下 ,它才會如此傾情忘我……
有時厭倦了熱鬧和嘈雜,想要遠離,做個安靜的人,那么就渴望獨自一人的自由與愜意。而當一個人待久了,這種寧靜就變質成了孤獨,從而渴望喧騰。最愜意的是在輕柔的燈光下,聽著悠揚舒緩的旋律,想象著自己在舞臺上旋轉跳躍,悅然是那輕盈上揚的纖塵。輕抿著香醇的奶茶,不時有縹緲的輕煙升起,逝于冰冷的空氣中,這般溫情想想便已知足。一如這燈下微塵,微小卻不卑微, 它們在空氣中集結,在黑暗中追逐翻飛,攀尋著光明,終得有幸置身于僅有的光明之下,在矚目中歡騰出神奇的軌跡和畫面,便也成就了不朽的傳奇,讓內心的忍辱負重終得花開遍野。
那首熟悉的《愛蓮說》的音樂又響起了,幕布徐徐拉開,舞臺中央,蓮之精靈再次起舞,先是露出尖角的小荷,然后是含苞待放的菡萏,接著是清風徐來的出水芙蓉,最后是雷聲轟鳴、經風歷雨后,悄然傲立的荷花仙子……我不是主角,也不愿做主角,我只是一名默默的群舞者,但我珍惜每一次綻放,珍惜舞曲終結、燈光聚焦時的唯美,以及響徹全場的掌聲。能站在聚光燈下,足矣。
再看這微塵,與空氣融為一體,無處不在,包裹著世界,流浪在黑夜里。那些被遺忘的暗塵,生與逝都在凄冷中。而燈下微塵的境遇就不同了,置于柔光里看得見形,偶爾被發(fā)現時,還能收獲人們的驚嘆與唏噓。是的,你無法選擇形態(tài)的大小,卻可以改變自身的處境,追逐燈下的光亮,在溫暖中沉浮,這樣,即使無法像天上星辰天生明亮耀眼,卻也不至于沉淪于黑夜。
瑟瑟秋風,欲無言,孑然一身;蕭蕭寒夜,亦無雨,煢煢一人。默執(zhí)一傘,獨行燈下。不曾想在微光里覓到“知己”,于是放空靈魂,細數燈下塵……
點評
本文作者以“燈下塵?!边@一微小的意象,與“聚光燈下跳舞的我”兩相比較,得出了“我”與塵埃的相似之處:“我”與塵?;橹海拔覀儭蔽⑿?、不受人關注,卻毫不卑微,“我們”追逐光明與夢想,“我們”不是主角卻珍惜每一次綻放……在塵埃身上,“我”找到了自信的理由與人生的真諦。本文以小角度切入,卻反映出了較為深刻的道理,這樣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值得大家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