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素材
讓郎平受益的一句話 郝金紅
1990年,郎平擔任美國新墨西哥州大學女排助理教練,這支女排的主教練是美國知名“金牌教頭”勞爾。
一天,勞爾因為要接受一家媒體采訪,就讓郎平先行帶隊訓練。大約一個小時后,勞爾結(jié)束采訪來到學校訓練館,郎平正在認真地指導隊員練習接傳球,勞爾則在一旁默默地看著。當一名女隊員傳球手形走樣時,郎平立即叫停,并糾正她的動作:“這個動作不對,你的十指應(yīng)該全力張開,傳出去的球才能準確到位……”
訓練結(jié)束后,勞爾將郎平叫到一旁,對她說:“我有個建議,就是隊員的動作不規(guī)范時,你盡量少說‘不對,而應(yīng)該鼓勵她們說‘這個呢,還不是很好,你再試一遍,你一定會更好。這樣說的好處就是,有利于培養(yǎng)隊員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體育不僅僅只有成敗,我們當教練的,更要給隊員建立一種超越輸贏的精神:尊重、自信和努力!”
勞爾的這句話,讓郎平受益終生。從這句話里,郎平學會了如何與隊員們交流與溝通。在率領(lǐng)中國女排重塑輝煌之后,郎平在自傳中這樣寫道:“球場上沒有輸家贏家之說,隊員們努力時,你必須鼓勵和尊重他們,給隊員建立一種超越輸贏的精神?!?/p>
素材延伸
愿給學生游戲做靶子的教授 張珠容
20世紀8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個名叫羅德的教授,在一次關(guān)于人工智能的課堂上,他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開動腦筋,動手去設(shè)計一些有趣的機器裝置。
這時,有個名叫科林的男同學提出建議:“不如一起玩一個‘辨認羅德的游戲吧!大家把羅德教授的頭像打印出來,放在學校的技術(shù)廣場上,然后用各自設(shè)計出的機器人控制水槍向羅德教授射擊。誰設(shè)計的機器人能在1分鐘內(nèi)辨認出羅德教授的頭像并且射擊,就可以獲勝?!?/p>
聽到科林的提議,羅德教授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鼓勵科林說:“這個游戲創(chuàng)意不錯,這樣吧,我決定為你們的游戲當真人靶?!?/p>
于是羅德教授每天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技術(shù)廣場。但一個星期過去了,學生設(shè)計的機器人還是無法在1分鐘內(nèi)辨認出他就是羅德。羅德教授鼓勵大家別氣餒,繼續(xù)改進機器人。終于,在第9天的時候,有個名叫海倫的女學生成功了,她設(shè)計的機器人在一分鐘內(nèi)辨認出了羅德教授,并用水槍準確地射中了他。海倫成功后沒多久,科林也完成了挑戰(zhàn)。
這次比賽,優(yōu)勝者海倫和科林各拿到了5萬美元的獎金。他們帶著獎金一邊讀書一邊創(chuàng)業(yè),直接在麻省理工學院創(chuàng)立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后來人工智能領(lǐng)域的巨頭iRobot。
素材運用
請根據(jù)以下開頭,對本頁中的素材進行改編運用。
很多時候,鼓勵比批評更有力量。一句鼓勵的話,甚至能改變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命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