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認為的自然最好的一種狀態(tài):樹木率性地生長著,人平視的視線所及之處是像恐龍大腿骨一樣粗壯的樹干,將頭仰到最大的角度,參天的大樹在高空幾乎接起來,明明是白天,光線卻只能勉強透進來;當你行走在公路上時,突然跳出一只小袋鼠,它坐在那兒,短小的前肢無辜地耷拉著,眼睛盯著你看,眼神里充滿了好奇,但沒有畏懼。
我們繼續(xù)下行,雖然雷明頓國家公園(La-mington National Park)內小徑縱橫交錯,“瓜分”著度假村四周的國家公園,但路徑還算清晰,一個指示牌向左,一個指示牌向右,向左可直達瀑布,向右則抵達Pvthon Rock觀景臺。時間有限,我們向右,來回其實只有3.4公里,天已有薄暮籠罩,夜晚來臨應該不過是瞬間的事。
在地理上,雷明頓國家公園是米克菲森山脈( McPherson Range)的一部分,米克菲森山脈則正好跨在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之間,茂盛的雨林、古老的樹木和數不清的禽類是這座山脈的靈魂。雷明頓早在1915年就成為保護區(qū),從嚴禁蓋房、耕種做起,本地的生態(tài)有了很大的改變,南極山毛櫸林、禽類和稀缺的野生動物得到了保護,其中包括斑尾袋鼬和阿爾伯特琴烏(Albert's Lvrebird),前者像只長著斑點的“碩鼠”,你在度假村就能見到,豬臉小耳,談不上多可愛,但絕對很獨特。
度假村的雛形是1911年奧瑞利( O'Reilly)兄弟建造的農場。到了1926年的復活節(jié),他們對外開門迎客,當時交通十分不便利,從布里斯班至此需要坐火車、汽車以及騎馬,路上就需花掉兩天時間。如今的客人只需要兩小時即可到達。度假村變得有名,是在“二戰(zhàn)”期間,一架名為“Stinson”的戰(zhàn)機墜落于山谷中,貝納德·奧瑞利(BernardO'Reilly)利用自己的叢林求生技能進行搜救,七八天后,救回了兩名幸存者,從此這里開始備受關注。
現任的管理者是家族第三代的Shane。1989年,他在黃金海岸獲得了酒店管理經驗后回到山上,“父親在廚房切肉,母親在做蛋糕,用來招待客人”。濃郁的家庭氣息成為度假村的主基調,它也許不夠精致、不夠奢華,卻足夠溫馨和貼心。
公園內的徒步小徑有幾十甚至上百條,適合不同的徒步愛好者,有的長達三十幾公里,有的只有一兩公里,裝備齊全的年輕人、年過花甲的老人和兩三歲的兒童都是其中的參與者,無須隆重的儀式,也不會貼什么標簽,每個澳大利亞人都是自然中的一分子。
我們腳下的Pvthon Rock小徑是三十幾年前由奧瑞利家族修建的,不單單是為了步行者,也方便了乘坐輪椅的人。因為是冬季,所以你無須擔心突然躥出的猛獸和毒蛇。蕨類植物布滿巖石,與吳哥窟如出一轍的榕樹成為這片雨林的主力軍,恍如扇骨的樹干象征著力量,在陰雨綿綿時,變身成一個擋風避雨的小屏障。也有樹木歷經千年倒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這里形成一個小小的生態(tài)圈,變化是緩慢的。小河道也近乎干涸,但仍能看出痕跡:比其他的地方要濕潤。下,橫亙林間,像是一座天然的橋梁,然后慢慢地腐爛,直至化為塵土。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這里形成一個小小的生態(tài)圈,變化是緩慢的。小河道也近乎干涸,但仍能看出痕跡:比其他的地方要濕潤。
我們在時光里穿梭,遮天蔽日時,天是黑的,樹木稀疏時,天是亮的,明暗交錯著,初始的不適漸漸消失了,心變得沉靜下來,專注于行走和呼吸。
前方的人失去了蹤影,仿佛被雨林吸至另外一個維度的空間,但認真聽,仍有葉子“唰唰”作響的聲音。再向前幾步,松了口氣,原來相距不遠。
豁然開朗處是Pvthon Rock觀景臺,天光正好,迎著山風,深深地吸了口氣。對面的山脊是平的,綠色的植被點綴著向下,直至山谷,向右則一直延伸至遠方的山峰。那座山的山頂是平的,它應該是沉寂已久的火山。視線左側盡頭處是垂下的Moran瀑布,因為是枯水期,山間匯流的溪水裹挾著落葉從崖頂落下,幾乎不成規(guī)模。
半小時后,度假村就已被暮色籠罩,百年前墜落至此的Stinson飛機只有依稀的輪廓,盡管是復制品,但仍像護法神一樣守護著這里。珍珠雞是本地的寵物,四處溜達著,冷不丁跑出來嚇你一跳后輕盈地走開了。
等待的巴士載上匆忙而歸的我們,又迅速沖入夜色中,趕赴與螢火蟲的約會。當雙腳落地時,向導馬克打開手電簡,在光線所指的山坡上,一群正悶頭悶腦地吃東西的沙袋鼠被嚇呆了。同樣驚呆的,還有冷不丁看到這一幕的我們。夜色弱化了周邊的環(huán)境,一切都是黑的,手觸碰會癢的樹、此間最大的榕樹,所有的全蛻變成黑色,不同的是頭頂清晰的銀河、格外清晰的南十字星,還有很快出現在眼前的藍色晶瑩的光芒。
我們關掉手電簡,坐在長椅上靜靜地看著河對岸。這是一幕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多見的奇跡,上帝真是垂青這片孤絕的土地?!皯覓斓恼渲椋俊薄俺砂偃f只?”在向導的敘述中,這種神奇變得很具體:每一只螢火蟲可以吐出最多70條濕黏的透明絲線,最長的甚至近二十公分,但一切所求不過是為了捕捉食物。而之所以選擇在水邊或洞穴里,也不過是因為螢火蟲需要充分的濕度避免干枯死亡、需要適當的環(huán)境讓吐出的絲線穩(wěn)定懸掛。
清晨,在最自然的狀態(tài)中醒來——被鳥的叫聲喊醒。在度假村的網站上,你可以看到每年由客人和工作人員提供的鳥類報告,例如2016年曾記載“客人在Maries Gate看到了第四對紅背細尾鷯鶯;有客人回來說在Moran瀑布觀景臺看到了一對琴鳥,這是目前看到的第六對”。在度假村內,還設立了一個禽類救助站,被救助回來的受傷的獵鷹及貓頭鷹中,不能回歸自然的則被馴化,讓客人有機會近距離地了解其習性。對于工作人員來說,每一只都有自己的名字、故事甚至小性子:看起來蠢萌蠢萌的烏草鶚( Sooty Owl)和喜歡扭屁股的巴金貓頭鷹(Barking Owl)。后者因為左眼受傷而被救了回來,大眼睛,性情淡定到眼珠幾乎不轉,站在人的胳膊上時,會通過不斷的扭動來保持平衡。
Tree Top Walk是眾多小徑中最為知名的一條,也是度假村在三十年前修建的。起點就位于大堂旁,82歲的Mick O'Reilly是家族成員之一,也是我們的向導,平時他在農場耕作,每周有兩天上山做向導,他對當地的歷史(或者說家族史)和鳥類及動物如數家珍。平時極易被疏忽的、待在樹枝上或草叢間的鳥類,在他的指引下,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烏兒似乎也極為配合,它們像是安排好的群眾人員,紛紛出場,乖巧的綠身紅腹鸚鵡會自覺跳到你的胳膊上,前提是你手中有糧。它的色彩像是被印象派畫家調制過的,艷而不俗。
路兩旁被茂盛的樹木纏繞,在即將開肩高空模式之前,Mick帶我們去探訪一棵被稱為“防空洞”的榕樹,中間是空心的,光線從不同的高度透進來。對于Mick而言,這是他少年時代玩?;蛲孀矫圆氐牡胤?,是可以分享的美妙記憶。
在步道之外的領地,Mick特意帶我們去探望了藍園丁鳥(Satin Bowerbird)的巢。這只烏以其喜歡收集藍色物品來裝飾其愛巢著稱。在巢旁邊的空地上,你會看到許多它收集來的藍色寶貝:藍色瓶蓋、藍色的筆、藍色香薰、藍色紙片?!八鼤眠@些收藏來吸引異性的注意?!盡ick解釋。
16米高的木棧道晃來晃去,迎來送往著一撥又一撥的客人:少年蹦跳著走過,成年人則步履穩(wěn)健。腳下仍舊是參天的大樹,它們仍在以極其緩慢的速度生長著,蕨類植物寄生在樹枝上,分享著它的養(yǎng)分,又增添了它的美麗。
在見證過一撥又一撥客人的Mick看來,“你不必非得是個專業(yè)的戶外愛好者,來這里,只要準備一顆熱愛自然的心就足夠了”。
旅行指南
可達
你可以乘坐澳大利亞航空、中國南方航空或大韓航空、泰國航空,從北京轉機前往布里斯班,然后租車前往O'Reilly度假村,路上需要花費約兩小時。由于山路盤旋,可能會有些暈車。
氣候
六七月的雷明頓國家公園氣溫在3℃-18℃,非常涼快,需要穿厚一點的外套和毛衣來御寒,房間內一般會開啟電暖氣。
下榻
O'Reilly度假村(oreillyscom.au)會推出一些套餐,比如假期時,針對兩個大人和兩個小孩,至少兩晚的套餐,約¥1.650。
悅游 Condé Nast Traveler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