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是當年鄭和船隊帶來的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何萍:建筑師,某著名跨國企業(yè)設計與項目總監(jiān),業(yè)余愛好為旅游、寫作、繪畫
科欽被稱為“阿拉伯海的女王”當之無愧,自古以來,它就是印度香料的出口中心。作為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首府,它更像一個五顏六色的印度香料鋪子,歷史留下的種種痕跡依然活色生香。
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科欽就已是南亞重要的香料貿(mào)易港口,主要經(jīng)營黑胡椒、小豆蔻等貿(mào)易。它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云集了阿拉伯人、荷蘭人、葡萄牙人、腓尼基人,當然也少不了中國人。15世紀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曾在此駐足,并幫當?shù)厝舜罱?00多架巨大的漁網(wǎng)捕撈結(jié)構,現(xiàn)在仍有幾架在使用。
在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的激勵下,1497年夏天,葡萄牙年輕的航海家巴斯克德迦瑪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血氣方剛,得到了葡萄牙國王的批準和贊助,他從里斯本出發(fā),一路向西。不知道是鬼使神差還是船上水手的建議,他的船隊在海上漂了一個大弧線,到達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第二年春天在東非的海岸線上遭到阿拉伯穆斯林武裝商隊的抵抗,被迫穿過阿拉伯海,在印度西海岸登陸。
巴斯克德迦瑪因此成為從歐洲大陸把船直接開到印度的第一人,他滿載而歸的船隊不僅走出了自希臘以來就一直存在的航海線誤區(qū),也使得里斯本成為歐洲香料貿(mào)易中心,為葡萄牙帝國奠定了海上霸權。
功成名就的巴斯克德迦瑪?shù)谌纬龊接《葧r,命隕科欽。此地的圣芳濟會教堂,也是印度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成了他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歸宿,直到后來他的棺木才遷回里斯本。
徜徉在科欽港口的街道上,有一種路轉(zhuǎn)星移之感。
為了感激科欽大公批準他們在科欽建造港口,葡萄牙人于1568年建造了馬坦櫻桃宮,作為禮物送給大公,后被荷蘭人攻占,多處被毀。荷蘭人修復后,改名為荷蘭宮。米白色墻上,頂著年代甚遠的實木支架撐起來的坡屋頂,三層都有木樓梯聯(lián)通,所有的木頭均已從當年的深棕色油漆褪色成斑駁的橙紅色。
科欽歷屆的大公加冕儀式都在這里舉行,不過從外表看實在簡陋。但是室內(nèi)占滿了整個墻面的壁畫,卻敘述了古老的印度教傳說:豐富的色彩,細膩的筆觸,以及介于人神之間的各種造型,都讓人驚嘆不已——沒想到,小廟里藏了大菩薩!
隔壁的猶太區(qū)有南印度最古老的猶太教堂,雪白的山墻上掛著一個碩大而造型簡單的機械鐘,被周圍的一介低層店鋪簇擁著,唯獨頂上高高的鐘樓占據(jù)了這一區(qū)的制高點,無論從街上哪個角落都可以看到它,足以想象當年這一區(qū)的繁榮和威風。
這個昔日的香料貿(mào)易中心,如今日日夜夜擠滿了摩肩接踵的游客,空氣里彌漫著黃姜粉、胡椒,以及叫不上名字的遠東香料和香水的氣味。
失修的房屋和時尚的精品店毗鄰而居。所有的店鋪都是敞開的,游客可以隨便走進店里,有的店里竟看不到一個人,不知是民風太好還是東西太多不在乎。在這些小店里,你會發(fā)現(xiàn)各色古樸的木雕,地上站著的,墻上掛著的,到處都是,也很難辨別是不是古董。
這里的猶太區(qū)是給十字軍東征時從耶路撒冷逃出來的猶太人避難用的,即使在后來猶太人大多離開后,這里仍然是科欽最熱鬧的傳統(tǒng)商業(yè)區(qū)。一間間的手工藝品店鋪、咖啡館、珠寶店,以及永不停息的人流構成了一幅科欽式的“清明上河圖”,無論是金發(fā)碧眼的歐洲游客,還是身著鮮艷沙麗的印度女,他們都樂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羅門王時期就已經(jīng)通商的印度和猶太人,彼此在語言和宗教上互相影響,他們之間從未發(fā)生任何紛爭。
到了晚上,可以去被列進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卡塔卡利藝術館欣賞喀拉拉邦地方舞蹈,這是一種用世上最古老的梵語來表演的藝術。讓人驚嘆的是,這種藝術表演形式竟然與中國京劇如此接近:舊時同樣只允許男人表演,同樣強調(diào)延伸和手勢作為“語言”的延展,同樣用彩色的臉譜來暗喻角色的地位和身份。
不知道,這是不是當年鄭和船隊帶來的中國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