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楊福鼎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使中國智庫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發(fā)展契機,尤其是近幾年,中國智庫發(fā)展步伐明顯加快。但另一方面,相比中國遍及全球的國際影響力,中國智庫遠未形成與國家發(fā)展相匹配的決策咨詢力和國際影響力。原因在于,大多數智庫“重研究,輕行動”,且缺乏全球化傳播思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簡稱“人大重陽”)作為一家建院不到五年的智庫,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具備一定的全球影響力,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一直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來運營,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智庫在全球范圍內“伐謀”的功能,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對外宣傳。
(一)推動國家戰(zhàn)略傳播,人大重陽“智庫+外宣”模式的部分案例介紹
智庫是國家戰(zhàn)略大傳播的發(fā)動機。美國智庫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通過設置全球議程、影響國際輿論、廣交各國朋友和影響他國政策等方式,助推美國的崛起。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嘗試,人大重陽誠邀了40多位國外政要名流為外籍高級研究員(包括一位前總統(tǒng)、兩位前總理),配合執(zhí)行國家重大戰(zhàn)略“智庫+外宣”的模式已基本具備。
案例一:全面參與2016年杭州G20峰會籌備工作,引導世界輿論
2015年12月起,作為中國官方授權的2016年T20峰會的三家牽頭智庫,人大重陽與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先后在深圳、上海、華盛頓、日內瓦、利馬、柏林、孟買、浙江和北京舉行了十輪T20會議,約1000位國際政要名流參會,全球主要媒體都做了報道,為G20杭州峰會做輿論預熱,扭轉了被一些突發(fā)事件和熱點問題沖淡的G20輿論熱度,并讓民眾充分認識到G20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參與G20的重大意義與進展。
案例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積極交流,講好中國故事
“一帶一路”作為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在倡議提出初期呈現(xiàn)“外冷內熱”現(xiàn)象,沿線國家政府和以智庫為代表的精英層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諸多不了解甚至產生誤判。在此背景下,人大重陽從2014年起,共舉辦了5場500人以上規(guī)模的“一帶一路”主題國際會議,編寫20余部“一帶一路”系列研究書籍和報告(部分書籍被翻譯成英、法、俄、阿拉伯、韓、日等語種),全面投入《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貢獻》白皮書寫作,在50多個國家宣講“一帶一路”,與多個國家智庫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究與對話,尤其是2016年4月18日與美國著名智庫CSIS展開首次“中美智庫一帶一路對話”,為對美“一帶一路”公共外交工作撕開裂口,還為沿線國家智庫開展人員交流和培訓,參與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籌備工作,積極推進和引導了各國政府及智庫層面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和輿論發(fā)展。
案例三:與美智庫合辦“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影響他國決策
2016年7月5日,在各方支持下,“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成功召開,對話會與媒體會在7月12日“南海仲裁案”即將判決的大背景下進行,引起數百家全球媒體的報道,也引發(fā)了美國決策者的良性反應。7月7日,美國國會臨時舉行聽證會,討論戴秉國前國務委員的發(fā)言及目前中方智庫傳遞的信息,最終得出三點美方結論:1)維系固有的軍事存在,即不擴大態(tài)勢; 2)降低意外危機升級的風險; 3) 目前的緊張無益于任何人。此次對話會是中國智庫主動塑造國際話語權的經典案例,取得了對美方釋疑解惑,加強中美兩國戰(zhàn)略溝通、減少誤判,并提出務實思路和解決方案的積極作用,也是國家戰(zhàn)略“外宣”和智庫“行動”配合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將繼續(xù)發(fā)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并“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在中國從“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到世界之中國”的偉大飛躍時期,中國智庫承擔著推廣“世界之中國”的歷史使命,既要從事社會政策研究,還應廣泛介入到全球事務中,如價值傳播、結交國外精英等公共外交事務,在全球層面研究、設計與推動本國對外戰(zhàn)略,將本國利益鏈條縱深延展至全球的各個角落。
(二)人大重陽“全球化參與”及“伐謀”的經驗和優(yōu)勢
人大重陽建院于2013年初,一年后便入選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推出的、國際公認度最高的《全球智庫報告》“全球頂級智庫150強”(僅七家中國智庫連續(xù)入圍)。在短短一年內,人大重陽就得到業(yè)內廣泛認可,除了堅持研究和傳播并重的方針外,還有以下原因:
第一、擁有一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團隊。人大重陽核心運營團隊的履歷涵蓋黨政機關、媒體、智庫、外企、公司、銀行、海歸、金融機構和學術單位等,實踐證明,復合型人才的組成,是實現(xiàn)一家智庫擁有出眾戰(zhàn)略傳播能力的關鍵。
第二、堅持機制體制創(chuàng)新。人大重陽是上海重陽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億元設立重陽基金,資助重陽研究院建設和發(fā)展。在管理運營、科研組織情況、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yǎng)、智庫成果傳播與推廣、科研人員考核與激勵機制等方面不同于體制內單位,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第三、具備國際化思維。建院以來,人大重陽團隊已與全球50多個國家的主要智庫與社會名流有深度合作,開展廣泛調研,充分融入全球重大議題的研究和討論中,在各大國際會議上頻頻露面,發(fā)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建議。
第四、聘用外國頂尖人才講好中國故事。人大重陽在2015年聘請斯洛文尼亞前總統(tǒng)達尼洛·圖爾克為外籍高研,這是中國智庫聘請的首位總統(tǒng)級外籍高研,人大重陽還聘請了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為外籍高研。此外,伊朗前外交部長韋拉亞提、倫敦市商業(yè)與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羅馬俱樂部前秘書長馬丁·李斯等數位前政要也是人大重陽的外籍高級研究員。他們在國際舞臺上不斷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講好中國故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