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許是艷陽的光輝過于強烈,人們對柔和的月光總有著千般依戀,萬般傾訴。這依戀、這傾訴穿越時空,亙古至今,依然連綿延續(xù)??v使可以對萬千人傾吐心事,訴說衷情,許多人卻還是喜歡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憂愁煩惱遙寄那一輪明月,任那滿腹的言語在月光的清輝中漸漸變成濃烈的情感,彌散在文字的花園……
誰見過宋朝的月光?那時的月光與今天的月光有無區(qū)別?歷經(jīng)千載的風蝕,想必那月亮一定會有些虧損,月光斷不會如原來的一般。每當皓月當空,我便無端地作此癡想。
想來,宋朝的月光一定沒有唐朝的亮,大唐盛世,天高地廣,月色亦格外明朗,有霜的重量,有雪的質(zhì)感。我在一篇小說里曾寫下這樣的句子:“盛唐般的月光照在晚清色澤的麻花被上?!痹谖业囊庾R中,唐朝的月亮總是圓滿的、溫暖的淡橘色,而清朝的月光則是虧殘的、清冷的靛藍色。宋朝的月光是什么顏色?宋瓷有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曾見一仿定窯瓷瓶,器薄如紙,瑩白如粉。汝窯瓷色前人稱近似“雨過天晴”。我以為,宋朝的月光已凝固在宋瓷上,如果有可能,你去輕輕觸摸一下,就會真切感受到宋朝月光。如果做不到,不妨讀一讀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那里保存著原汁原味的大宋月色。
元豐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蘇東坡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縣),任團練副使,團練這個頭銜就夠小了,比芝麻還小一圈,且加個副字。蘇東坡是落拓不羈的文人,面對這種境遇,依然隨緣自適。四年后的一個深秋之夜,蘇東坡寂寞無聊,被姣好的月光關照,遂尋相知朋友欣然賞月。蘇東坡眼中的月光如水般平靜,心中的月光卻藏著波瀾。他用少到不能再少的文字(僅18字),狀寫出流傳千古的“蘇氏月光”:月光灑落,如庭院積水,水草交錯,原是竹柏倒影。虛無之物,歷歷在目;動靜和諧,亦實亦空,沒著一個月字,卻滿目月華。如抒情詩,如寫意畫,如小夜曲,渲染出一種天地潔美的情調(diào),抒發(fā)了一種浪漫文人的心境。特別是結句“閑人”二字,意味深長,既有人生不如意的悲涼之感,又有人與自然相融的溫暖之色。
承天寺里該有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佛,其腳下踩著一個布袋。人每天提著這種布袋,行色匆匆,知其沉重,也難以放下。布袋里裝著什么?煩惱。這個夜晚,蘇東坡把“布袋”暫時寄存在寺中月下了,想必他一定能睡個好覺。
(作者邸玉超,選自《時光的色澤》,有改動)
閱讀思考
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括宋朝月光的特點。
2.文章第四段說“蘇東坡眼中月光如水般平靜,心中的月光卻藏著波瀾”,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3.作者在結尾說“蘇東坡把‘布袋暫時寄存在寺中月下了”。是啊,被貶黃州已四年的蘇軾的憤懣和痛苦之情暫時被月光化解了,他的心胸漸趨坦然。其實,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失敗、誤解與痛苦。請你也像蘇軾一樣,寫幾句描寫月光的句子,用它來化解你心中的煩惱。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