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愛倫﹒坡將“恐怖的美”融入哥特小說的創(chuàng)作,挖掘出那些被痛苦扭曲的人性,《黑貓》正是這樣一部典型的作品。本文通過對《黑貓》中的恐怖場景與意象的分析,進一步探尋愛倫﹒坡哥特小說中的浪漫主義色彩。
關鍵詞:愛倫·坡 《黑貓》;浪漫主義
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開始于18世紀末,是美國文學史上重要的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大多數(shù)美國文學作品中,普遍強調文學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動的描寫、異國情調的表達、感官的體會和對超自然力的描述。但隨著19世紀美國資本主義進程化加快,社會矛盾日益凸顯,作家們開始關注社會生活的瘡疤與人性的異化,洞察美國社會中人性的“惡”,并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說。愛倫﹒坡(以下簡稱坡)便是這樣一位獨具特色的作家,他開創(chuàng)了美國偵探小說的先河,并且“用演繹心靈恐怖的創(chuàng)作手法提升了哥特小說的藝術地位”。[1]短篇小說《黑貓》是坡哥特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過主人公與兩只貓的斗爭,將人性恐怖的陰暗面挖掘得淋漓盡致,帶有強烈又恐怖的浪漫主義色彩。
1 《黑貓》通過恐怖的場景揭示了人性的陰暗與復雜
《黑貓》中的恐怖場景可以總結為三處:首先是在主人公家中失火的第二天,整棟房子基本燒盡之后,在床頭的那面墻上出現(xiàn)一只巨大的拴著鏈子的貓影,如同死去的第一只貓咪普魯托的冤魂。主人公在面對這樣的“鬼影”恐懼萬分,脆弱的神經被無情地折磨著,整棟房子也如同一座充滿詭異的“鬼宅”。其次,第二個恐怖場景是發(fā)生在地下的兇殺案,主人公因被第二只貓絆了一下而惱怒,在企圖又一次殺貓的過程中錯手將自己的妻子砍死,并且殺妻之后冷靜地將妻子的尸體丟進了地下室的墻壁里。這樣一連串異于常人的反應與舉動將主人公失去理智后的喪心病狂刻畫地極其生動。最后一個恐怖場景是小說地高潮,即警察在地下室聽見哀號般的貓聲后撬開磚墻發(fā)現(xiàn)了妻子已經腐爛不堪的尸體,而那只貓正坐在頭頂,“張著血紅的嘴巴和火一樣的獨眼”。強烈的畫面沖擊在眼前,使讀者易產生一種緊張的恐怖感。坡直觀地描寫這樣陰森恐怖地場景,給讀者帶來一種壓抑而又緊張地恐懼感,揭示人在喪失理智地情形下人性深處的陰暗與復雜,由此展現(xiàn)在坡眼中當時社會中的人性的“惡”的一面。
2 《黑貓》通過象征的意象展現(xiàn)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黑貓》是圍繞主人公與兩只貓的斗爭展開敘述,而這兩只貓便是貫穿全文的重要線索,成為了小說中的“恐怖”的意象,它使得主人公時刻被內心的恐懼圍繞,也帶給讀者一種恐怖的閱讀體驗,由此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小說中的兩只黑貓是獨特的動物形象。第一只黑貓名叫普路托,“普路托”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冥王地名字,并且從歐洲中世紀的傳說開始,黑貓一直被看作是邪惡的女巫的寵物。因此,“黑貓”這個意象本身就帶有一種黑暗的氣息,使得在閱讀前讀者就能在腦海中形成一種恐怖的預期。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坡是十分注重小說氛圍的營造的。但是,第一只黑貓普路托并不是完全“邪惡”的代表。主人公原本是一個從小十分愛惜小動物的人,并且有一位性格相似的妻子,于是一起喂養(yǎng)了普路托。而主人公與普路托的關系,幾乎是“形影不離”,此時主人公與黑貓的關系是和諧的。然而當主人公染上酗酒的惡習之后,人性深處隱藏已久的邪惡的一面逐漸顯露:他在一次大醉后因普路托的反抗而挖掉它的一只眼睛。這樣的舉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為,主人公不希望黑貓的眼睛看穿他邪惡的內心,也正是內心對普路托存在著這樣的恐懼,最終普路托被吊死。因此,普路托可以看作代表主人公內心原本的善良,一種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的關系,但不幸成為了人性深處黑暗與邪惡的犧牲品。
如果說普路托是整個事件的引發(fā)者,那么第二只貓就成為了普路托的“影射”,成為了折磨主人公內心的陰影。第二只黑貓個頭非常大,“就跟普路托全一樣,而且除了一處外,它在每一方面都和普路托相象?!盵2]50第二只貓與普路托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它也喜歡“寸步不離”地跟著主人公,它時刻提醒著“我”虐殺第一只貓的惡行,使得“我”對它十分畏懼。主人公也不敢承認“這個動物在我身上引起的畏懼和恐怖”,“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我再也得不到安寧! 在白天,那畜生老是糾纏著我; 到了晚上,我不斷從極度恐怖的噩夢中驚醒……那是我無力擺脫的夢魘的化身。”[2]51由此可見,坡利用了一只和普路托相似的貓來折磨主人公的內心,旨在突出主人公掙扎的內心活動,它是主人公悔恨、內疚、噩夢的象征,更是復仇的象征。它引起主人公的負罪感與恐怖感,使他時刻遭受著良心的譴責和折磨。于是,這份內疚與恐懼使作家將第二只黑貓胸前的白毛看作“絞刑架”,這“絞刑架”就如同可怕的刑具,代表著正義的審判,無聲地控訴著“我”吊死普路托的惡行,也暗示著“我”最終的命運。由此可見,第二只黑貓象征著的意味不僅是黑貓的復仇,更是一種人性深處的自我審判意識。在閱讀《黑貓》的過程中,讀者能感受到“極度的美和極度的恐怖相生相伴,極度的恐懼與極度的快感相輔相成?!盵3]
《黑貓》旨在探尋探索人的理智自我毀滅的能力,[4]雖為一篇短篇小說,卻展現(xiàn)了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恐怖的場景設置、深刻的意象運用,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反映著19世紀美國社會的現(xiàn)實。愛倫﹒坡用其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彰顯著他在美國浪漫主義文學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 朱振武.愛倫﹒坡小說全解[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2] 愛倫﹒坡(著),肖明翰(譯).愛倫﹒坡哥特小說全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5.
[3] 李玲.哥特文學與愛倫﹒坡[J].學術界.2006(1):215 - 219.
[4] 常耀信.精編美國文學教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郁瑩(1995.01-),女,漢,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一在讀,研究方向:比較敘事學。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