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民
摘 要: 灌輸式教學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知識的探究過程,忽視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灌輸式教育因其理念陳舊、方式單一、效率低下,有悖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被現(xiàn)代教師從思想上所摒棄,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變相灌輸?shù)慕逃绞降碾[蔽性、無意識性、不經(jīng)意性,卻被教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時常應用著,嚴重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了解變相灌輸常見表現(xiàn),認清變相灌輸產(chǎn)生原因,從而有效防范變相灌輸.
關(guān)鍵詞: 灌輸;變相灌輸;原因;防范
灌輸就是輸送、注入的意思.灌輸式教學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知識的探究過程,忽視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灌輸式教育因其理念陳舊、方式單一、效率低下,有悖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被現(xiàn)代教師從思想上所摒棄.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變相灌輸?shù)慕逃绞降碾[蔽性、無意識性、不經(jīng)意性,卻被教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時常應用著,嚴重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1 變相灌輸常見表現(xiàn)
1.1 不合適的提前自學
一段時間、一些地區(qū)提倡“先學后教”,不可否認對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閱讀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物理學中不是所有的內(nèi)容都適宜“先學后教”的,尤其是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本身就是要通過探究來體驗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如歐姆定律的教學,如果讓學生先自學,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就知道了電流與電壓、電阻有關(guān),并且也知曉了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及其數(shù)學表達式,上課時再讓學生猜想、設計、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就失卻了探究的真正價值,這種“提前知曉”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灌輸.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先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比如同一個燈泡在不同情況下亮度不同,讓學生在觀察之后提出一個與此相關(guān)值得探究的問題,創(chuàng)新始于問,學會提問特別是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是創(chuàng)新能力之一.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多種多樣,發(fā)散思維得到了培養(yǎng).教師在其中選擇“電流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作為本堂課探究的課題,再讓學生猜想電流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進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結(jié)論.通過上述探究經(jīng)歷,學生不僅僅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歐姆定律,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審辯思維、創(chuàng)新、溝通、合作等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不是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都需要探究、都值得探究的,這里的“教師選擇”不可替代,否則就成了“‘主體性神話”.
1.2 不恰當?shù)募m錯方式
當學生在課堂上回答或解答問題發(fā)生錯誤時,有的教師急于馬上讓另外成績比較好點的學生給予糾正,這種處理方法實際上就是變相灌輸.有的教師可能要說,我沒有講呀怎么就灌輸了呢?這里的“另外的學生”替代教師充當了灌手,只不過師生之間的灌輸演變成了生生之間的灌輸罷了.學生發(fā)生錯誤是正常的,也是經(jīng)常的,教師要洞察學生的錯誤點,知識的缺漏點,思維的障礙點,進行有效的疏通,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點,分析原因,尋找思路.如果連教師的引導、啟發(fā)都不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那么,其他學生的講解能幫助其理解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
3.不應該的讀題主體.在習題評講時,有些教師喜歡先讀題,然后再分析、解題.教師在讀題時往往會帶有自己主觀色彩,一些關(guān)鍵字、詞會很自然地通過加重語氣或減慢速度或提高聲調(diào)或改變節(jié)奏加以暗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學生自己讀題時,關(guān)鍵字、詞要靠自己去悟、去找.顯然,教師的代讀讓學生失去了閱讀、思考、分析的機會,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正確的做法應是讓學生邊讀題變?nèi)Τ鲫P(guān)鍵詞,找對了關(guān)鍵詞,題目也就解對了一半.這就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1.3 不妥當?shù)睦}教學
人們常常認為,例題教學就是教師放樣子,然后讓學生仿照教師的解題方法、書寫格式等去解題,這實際上是對例題教學的極大誤解.在例題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灌輸,而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講解例題前,要讓學生自己讀題、審題,領(lǐng)悟題意,抓住關(guān)鍵詞.然后分析解題思路,此后讓學生嘗試解題,同時教師要對學生解題情況作相應的了解,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學習目標,同時在實現(xiàn)學習目標時獲得成功的快樂.在一道例題解完以后,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解題的過程和師生的分析過程進行反思,在反思中總結(jié)、概括解決問題的方法,解題格式也應讓學生在甄別中完善.解題后還應從下列角度進行反思:反思分析過程,反思解題過程,反思一題多解,反思一題多變,反思對題目的整體印象等.常聽老師們說“這道題我講了幾遍了,學生還是做錯.”就是學生缺少體驗,缺乏反思,教師變相灌輸?shù)慕Y(jié)果.
1.4 不規(guī)范的探究實驗
主要表現(xiàn)為,(1)以觀看視頻代替動手操作.有些老師為了圖省事,在課堂上以播放視頻代替實驗,殊不知“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視頻畢竟是視頻,學生會懷疑,這是真的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然,也不是所有實驗都不能播放視頻,有些實驗時間較長,或現(xiàn)象稍縱即逝,或現(xiàn)象微弱的,可播放視頻,以便在較短時間內(nèi)觀察到較為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有些無法演示的實驗甚至可采用計算機模擬演示實驗,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理解物理現(xiàn)象和運動過程.如液體擴散速度較慢,實驗時間長,一堂課根本看不到實驗現(xiàn)象,教師們可以播放視頻.但是,在學生看過視頻之后,教師還要將實驗裝置靜置在教室內(nèi),讓學生在較長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界面模糊直至顏色均勻,增強說服力.(2)將探究實驗變成驗證實驗.如在“分子熱運動”的教學中,新課引入時,教師講了如下一番話: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組成物質(zhì)的分子很小很小,用肉眼根本就看不見,這些分子在物體里面并不是安安靜靜待著的,而是到處“上躥下跳”,不停地“折騰”.我們又怎么知道它們在不停地“折騰”呢?下面,通過幾個實驗來驗證……硬是把可以探究的變成驗證的,實際上是把實驗結(jié)論提前灌輸給了學生.
2 變相灌輸產(chǎn)生原因
2.1 教育理念陳舊
教師們都知道學生是能動的,要把學生當做是生命發(fā)展的人,也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常常把學生看作物化的人,不斷把知識往學生頭腦這一“容器”里灌.因此,教師講授過多,學生活動較少,或表面上活動較多,而實質(zhì)上的活動過少,教師替代學生“學習”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2.2 改革意識淡薄
部分老師固守多年形成的教學風格,墨守成規(guī),改革意識不強,“講”來得爽,來得快;“灌”既省時,又省力;“輸”方向明,目標準.所以,灌輸及變相灌輸深得部分教師的青睞.
2.3 教學研究膚淺
有些教師明明知道教學不能灌輸,卻干著掩耳盜鈴的勾當,變相著灌輸,自己卻全然不知.究其原因,一是對教學內(nèi)容理解不深,處理失當;二是對教育理論吃得不透,運用失宜;三是對學生缺乏了解,引導失策.
2.4 應試教育作祟
一些教師為了片面追求考分,教學采取快速度、高難度,過分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嚴重超課標拓寬加深,以至于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間不足,為了完成預設任務,教師只有不擇手段地灌注,表面上教師完成了教的任務,實質(zhì)上學生只是一知半解,未達成學的目標.學生存在的疑問會日益增多,不僅不能提高教學效率,久而久之還會造成學生的負面厭學情緒.
3 變相灌輸有效防范
解鈴還須系鈴人.變相灌輸?shù)膶嵤┱呤墙處煟挥袕母旧辖鉀Q好教師問題,才能有效防范變相灌輸?shù)漠a(chǎn)生.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標,胸中有策.
目中有人就是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建立學生為本的理念,相信學生能力,發(fā)動學生參與,讓學生參加到學習的整個過程,學生會思考的問題要讓學生去想,學生會說的話要讓學生去講,學生能做的實驗要讓學生去操作,學生能解的題要讓學生去嘗試……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
心中有標就是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要以培養(yǎng)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不唯分數(shù)論,當然,高考分與高素養(yǎng)并不相悖.在各種類型的物理課中,有側(cè)重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各種素養(yǎng).
胸中有策有下列三方面的含義,一是教師要有強烈的防范灌輸及變相灌輸?shù)囊庾R,二是教師要有甄別是不是變相灌輸?shù)哪芰?,三是教師要有取代變相灌輸?shù)目茖W的教學方法.
總之,教學是“慢”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生長性態(tài),留有空白,留足時間,耐心等待,讓學生在學習的旅途上親臨其境,親身體驗,賞夠沿途美景,打造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yǎng),為孩子終生發(fā)展奠基.
參考文獻:
[1]劉建.5C: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yǎng)[N].中國教師報,2018-04-11.
[2]徐輝.怎樣上好物理課[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
[3]楊士軍.慢話教育[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
[5]李太平,李炎請.灌輸式教學及其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08(08).
[6]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M]. 李季湄,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