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
在城市的盡頭,沒有閃爍的霓虹,沒有林立的高樓;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qū),只有飽經風霜的生活;在城市的盡頭,有這樣的一群人。(對比句,交代環(huán)境;排比句,感情深沉。三句層次清晰,逐步具體?!耙蝗喝恕睍翰稽c出是學生,以留懸念。)
而我們就是這樣一群人。人們會如何稱呼我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工子女?還是農民工二代?稱什么我們都不會在意。(沒有明確交代人物的身份,影響了文章的入題。)
我們自小生活在家鄉(xiāng)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純潔的靈魂”不太準確)在田野里抽穗拔節(jié)。我們有帶著泥土氣息的小名,我們會拉著彼此的手在田野中、在風中奔跑著、憧憬著。(生活氣息濃郁)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將“風”雙關以代黨的政策,生動)為了生計,為了更好的未來,(為生計的是父母,不是“我們”)我們跟隨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扎下了根。于是,我們開始習慣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開始習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去學校。(選典型借代城市生活,具體可感)這里有我們從未見過的零食,有我們小小的手指怎么數(shù)也數(shù)不清層數(shù)的寫字樓,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繁華的城市不曾給我們帶來任何快樂,(“任何”絕對了,不合實情)相反,卻在我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烙印”不準確)(本段從農村與城市生活的對比,產生些許抱怨情緒。)
我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小心翼翼”暗示了后文所要寫的坎坷)但總是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我們看到了暫住戶與本地戶的區(qū)別。我們是游走在城市邊緣的孩子。(生動、形象)假如不進入城市,我們可能不需要負擔那么多。(本段為下文寫堅強心態(tài)做鋪墊。)
放學回家,我們做好簡單的晚飯,此時父母仍在工地或菜場勞作;午夜醒來,天空中沒有家鄉(xiāng)的星星;路上行走,擔心我們的打工子弟小學會因為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本段寫出了城里的辛苦與無奈。)
盡管我們的成長軌跡與城里學生如此不同,但我們不會迷茫。(“迷?!庇玫煤茫┚腿缒悄甏和砦覀兂錆M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體育盛會也是我們的盛會”……(舉例典型,彰顯了“我們”的志氣)看到屹立在奧林匹克公園的鳥巢,世博園中被中國紅包圍的中國館,我們都非常自豪,為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終能完整地向世界展現(xiàn),我們歡呼,我們激動,我們落淚。(以上幾句沒能很好地抓住“我們其實是很幸福的”來講)在那些深重的負擔中,我們逐漸成熟,告別昨日的羞澀,迎接新的黎明。
也許,今天我們仍為為數(shù)不多的學費而苦惱;也許,我們的學校還是交不上電費;也許,仍有很多制度不夠完善……也許有很多個“也許”,但是有一個“但是”就夠了。(“但是”轉得鏗鏘)已經有很多視線都轉向了我們,關注我們的生活狀況。
太陽正在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這座城市的盡頭,照亮了我們的生活……
這將是一個新的黎明?。ㄔ俅螌憽袄杳鳌?,說明對我們明天的城市生活充滿信心。)
【升格意見】
本文寫了城里生活的遺憾,行文思路合乎邏輯。多處用語形象,具有感染力。不足之處是:應以昂揚、進取、振奮的精神示之讀者,而這方面恰恰寫得較少。不論是贊揚還是批評的文章,其目的只有一個:“引導人們向前看?!比魏螘r候作文,必須注意思想的積極進取。本文雖注意了這種“光明點”,但后半部分的“光明點”寫少了,顯得積極的東西不足。因此可加強“盡管我們的成長軌跡與城里學生如此不同”以后的內容,增強“光明”的比重。增強比重的辦法,一是對后半部分重新布局,作較大充實;二是學會擴句、擴層、擴段。例如可對“就如那年春晚我們充滿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體育盛會也是我們的盛會……”三個事件或其中的一個事件擴充,使內容更豐富;也可圍繞主題作些議論,協(xié)助揭示主題,凸顯題目要求。
也許,今天我們仍為為數(shù)不多的學費而苦惱;也許,我們的打工子弟學校還是交不上電費;也許,我們真正融入這個城市將會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也許有很多個“也許”,但只要有一個改變我們命運的“但是”就夠了:人民代表大會中農民工代表開始增多,政府和廣大群眾的更多視線也轉向了我們,無數(shù)城里人關注著我們的生活狀況……
我們的年華,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祖國,還有大片大片的未來待我們書寫。城市既然為我們送來了光明,我們就有決心、有毅力去掃開那幾縷陰云,披著城市里金色的陽光 ,把自己鑄造成建設城市的中堅。那時,我們也會像父輩一樣,為國家為社會無怨無悔地奉獻。
我們看到太陽正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這座城市的盡頭,照亮了我們這群學生的生活……(一語雙關,含蓄有味。)
這將是一個新的黎明!
【升格小結】
作文升格不是很難的事情,只要抓住幾大關鍵就行。第一,立意新穎且有代表性。該文“農民工子女如何面對現(xiàn)實,振奮精神”的立意就令人耳目一新,“農民工子女的城市心態(tài)”問題就有代表性。第二,內容緊扣主題寫。審準題目,確立了主題,就要選取與主題有關的內容。要學會放大與主題有關的段落和句子。議論類的,話要圍繞論點說,理要圍繞論點講;記敘類的,事要圍繞主題敘,情要圍繞主題抒。切勿饑不擇食,湊些連自己也不明白為什么要寫上去的話。第三,句子圍繞主題造。在行文時,突然冒出幾個與主題不沾邊的句子,例如原文第6段中的句子“看到屹立在……我們落淚”不能說明“我們其實是很幸福的”主題,將這幾句擴充一下,用作“我們都因生活在城市里而自豪,誰說我們跟著父母在孤島上生活”的原因寫(升格文第6段),就突出主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