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秀 王應葉
摘要:隨著社會進步和教育發(fā)展,加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成為了新形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重點。本文通過對新形勢下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入手,討論了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 學生 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高等院校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水平就成了需要思考的重點。在新形勢下,教育工作者應當不斷反思與總結,在合理規(guī)劃的情況下思考策略,為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提高提供引導。
一、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一)素質教育的需要
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與落實,學校的教育要把教育對象作為教育的主體,受教育的人也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國家對高校素質教育也提出要求,要求學生加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堅韌不拔作風,加強社會適應力。為響應新時代的形式,就要在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人力資源部門對學生的發(fā)展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鼓勵學校加強對人才培養(yǎng)的力度,讓學生能夠在畢業(yè)后盡快適應社會的人才需求。這也就要求在新形勢下,大學生要能夠跟上時代的要求,在學校期間通過自我鍛煉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為將來融入社會做好鋪墊,打開走向社會的大門。
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內涵
(一)自我教育
從有了教育現象開始,自我教育就出現了。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就提出了“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法?,F代的研究將自我教育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層意思,廣義的自我教育指的是個體通過自身意思來影響自己的身心發(fā)展,狹義的自我教育指的是自我修養(yǎng)。[1]既包括自覺狀態(tài),也包括自為狀態(tài)。根據現代的自我教育定義可以得知,自我教育是個體在任何狀態(tài)下,根據自身的實習需求,可以自主地進行。自我教育既可以是道德修養(yǎng),也可以是行為反省。
(二)自我管理
現代對自我管理的定義指的是個體對自身的目標、思想、行為等方面的管理,通過自我管理將自己組織起來,從而實現對自己的管理。當代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是通過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來約束自身行為,開展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活動。
(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關系
自我教育的實質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重點也是自我教育。管理的靈魂是教育,從這個角度來說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是分不開的。從這個角度說只有實現自我管理才能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也是自我管理的重心。
三、當下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特點
1.失去自身約束
大學生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一大惡劣表現就是受到違紀處分。在大學違紀處分的行為中,部分學生是因為打架斗毆等行為被處分的。例如,飲酒行為的初始原因在KTV慶祝,慶祝之后因為一些口舌爭端相互之間斗毆,最終發(fā)展成為惡性事件。這些行為的發(fā)生主要都是因為他們剛剛進入高校,認為可以任性發(fā)展,從而失去了對自身的約束。
2.缺乏規(guī)則意識
大學生缺乏自我管理的另一大表現就是曠課、夜不歸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自我管理意識,行為散漫。這樣的行為若在高校期間不予以糾正,將來進入工作環(huán)境往往會導致無故曠工、擅自離崗等行為。
3.缺乏自我教育意識
學生缺乏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另一大表現就是考試作弊??荚囎鞅椎膶W生對學習意識低下,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考試。這些學生缺乏自我教育意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最終導致在學習方面得過且過。
(二)家庭教育方面
缺乏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大學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是做得不好的。第一,很多學生家長忙于生計,疏忽對學生的管理,不能及時發(fā)現孩子存在的問題。第二,有部分學生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導致其在成長過程中任性,沒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識。
(三)學校教育方面
傳統(tǒng)的高校教育管理,是依靠各項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學生,通過硬性規(guī)定要求學生對規(guī)則的絕對服從。[2]另外,高校的教育往往過于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重視程度低。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違紀現象不能及時引導,最終受到學校的處分。
四、加強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德育,更新管理理念
高校作為教育的重要機構,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要把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放在首位。在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以德育為先,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育的全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教育出一批專業(yè)能力強、品德高尚的學生。高校管理工作者要更新管理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改變以管理者為中心的傳統(tǒng)管理方式。在管理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能力。
(二)加強學生對自我教育的認識
自我教育強調個體的主動性,只有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我教育水平。自我教育強調的是對自我意識的喚醒。[3]通過對自己內在動因的激發(fā)促進個體不斷進步。個體的自我教育能力越強,就越能全面認識社會,按照社會的要求去發(fā)展自身,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矯正自身不正當的行為。學生的自身發(fā)展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引導,更依賴與學生自我意識的提高。只有學生意識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自絕地進行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德育工作的主體性,從而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自我道德判斷能力,真正地做到自我管理。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
學校和社會都有各種各樣的規(guī)則制度來約束行為。大學生因為心智還不夠成熟,部分學生不喜歡收到紀律的約束,這些學生在校期間往往有各種違紀違規(guī)的行為,這對于學生將來步入社會的不利的。對于社會而言,制度和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形成規(guī)則意識,才能保證將來不觸碰法律底線。學校教育工作者要從學生的日常習慣入手,本著對學生、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加強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讓學生在校期間遵紀,在社會守法。
2.發(fā)揮學生組織的作用
學生會、社團等組織是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第二課堂。學校應該重視對這些組織的引導,通過開展一系列符合學生特點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成長的平臺,在發(fā)展學生主體意識的同時,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一些列的活動獲得收貨,在組織中得到鍛煉。
3.開展勞動實踐
學校為了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人才,不僅要讓學生具備一技之長,還要重視對學生“三觀”的培養(yǎng)。在新生入校后,適當給學生安排值日等勞動實踐活動,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不斷提高自我行為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4.重視情商培養(yǎng)
情商是現代心理學家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表現在人對情緒、意志的控制與耐受挫折的能力等方面。它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激勵、人際溝通、情緒控制、挫折耐受力五方面。情商對每個人都有重要的影響,對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提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大學階段學生的個性和人格都處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校要重視對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情緒管理教育等課程提高學生的情商,將所學所感運用到生活當中,并融合到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效地發(fā)展自我。[4]
5.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新形勢下,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與技能,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自身標桿作用引導學生,讓學生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識。學生通過對教師的言行等方面的觀察,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智慧,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為學生將來快速融入社會提供保障。
五、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大學生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只有加強其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培養(yǎng),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大學作為學生行為與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對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義不言而喻,學校應該從學生的自身情況出發(fā),根據社會需要引導學生成長。本文通過對當下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噸問題入手,分析了新形勢下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對策,希望對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程文晉,付華.管理視域的自我教育論[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2]許湘岳,吳強.自我管理教程[M].人民出版社,2011.
[3]朱合理.大學生個體自我管理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4]李向妃.高職院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