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子與三溪

2018-01-13 02:51:33田宗偉張官妹編輯孫鈺芳
中國三峽 2017年11期
關(guān)鍵詞:周敦頤永州柳宗元

◎ 文 | 田宗偉 張官妹 編輯 | 孫鈺芳

想像一下,唐宋前的“蒼梧之野”,是什么樣子?

那是一片遠(yuǎn)未開化的蠻荒之地吧!無邊的原始森林密密地籠罩著,潮濕蒸郁,人煙稀少,瘴疫猖獗。是的,舜帝崩于蒼梧,葬在這里,使這片土地沐浴著一片圣德的光輝。但在中華文化的版圖上,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期里,這里長久地沉寂,一片荒蕪,是為南蠻。而兩個異鄉(xiāng)人的進駐和一個本地人的走出,使它在中華文化的江山里卓然而立,一變而為并肩于山東曲阜、浙江紹興等的一座文化高地,光芒萬丈。

兩個異鄉(xiāng)人便是唐時兩任道州刺史的元結(jié)和遭貶發(fā)落永州的編外司馬柳宗元,這個本地人即是后來被譽宋代理學(xué)開山鼻祖、孔孟之后第一圣人的周敦頤。此三人被稱為永州三子。在三子的世界里,各有一條小溪融進他們的生命,三條小溪也因三子的光輝而成為永州三個亮麗的文化地理座標(biāo)。

元結(jié)與浯溪:“愛其勝異,遂家溪畔”,開創(chuàng)浯溪碑林

元結(jié),出生于719年,一說723年,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河南魯山人,天寶進士,中唐詩人。安史之亂后,以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jiān)察御史,充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步入仕途。曾兩任道州刺史,官至容管經(jīng)略使。卒于772年,終年 54歲。

游人參觀浯溪碑林 攝影/周先忠

元結(jié)兩任道州刺史期間,曾“五過浯溪”。一為廣德二年(764年),赴任道州刺史之際,路過浯溪。二為永泰元年(765年)夏,罷官赴湖南觀察使治所衡陽述職,路過浯溪。三為大歷元年(766年)三月,元結(jié)再任道州刺史,赴任之際,再過浯溪。四為大歷元年冬,元結(jié)“以軍事詣都”,自道州至衡陽匯報軍務(wù),經(jīng)過浯溪。五為大歷二年(767年)春二月,元結(jié)從衡陽還道州,又過浯溪。

一過浯溪,上任倥傯,無暇景致。二過浯溪,罷官激憤,前途未卜,無心景致。大歷元年(766年)三月,元結(jié)再授道州刺史,自長沙返道州時,其心情有如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還”,又似杜甫的“漫卷讀書喜若狂”,過祁陽時,浯溪岸邊一座奇異小山吸引了他,一經(jīng)登岸,果然不凡便激動不已,揮筆寫下了《浯 溪銘》:

浯溪在湘江之南,北匯于湘。愛其勝異,遂家溪畔。溪,世無名稱者焉。為自愛之,故命曰浯溪,銘于溪口。銘曰:

湘江一水,淵洄傍山。山開石門,溪流潺潺。山開如何?巉巉雙石;里等詩淵斷崖,隔溪絕壁。山實殊怪,石又尤異。吾欲求退,將老茲地。溪古荒蕪,鞠沒蓋久。命曰浯溪,旌吾獨有。人誰游之?銘在溪口。

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碑刻 攝影/蔣新國

《浯溪銘》乃浯溪第一銘,系元結(jié)在浯溪的開山之作。大歷二年(767)四月,元結(jié)的道州刺史任滿,便舉家移居浯溪,并開始了在浯溪的營建和刻石活動。他請書法家季康將《浯溪銘》刻浯溪南峰之麓。此石刻成為浯溪第一碑。接著,他發(fā)現(xiàn)浯溪東北高處一怪石堪為瞻眺之用,便又撰一銘——《峿臺銘》,并請瞿令問于大歷二年六月書刻于峿臺南坡石上。

浯溪東北廿余丈,得怪石焉。周行三四百步,從未申至丑寅,涯壁斗絕,左屬回鮮。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當(dāng)洄潭,其勢硱磳,半出水底,蒼蒼然,泛泛若在波上。石顛勝異之處,悉為亭堂。小峰堪竇,宜間松竹。掩映軒戶,畢皆幽奇。于戲!古人有畜憤悶與病于時俗者,力不能筑高臺以瞻眺,則必山顛海畔,伸頸歌吟,以自暢達(dá)。今取茲石,將為峿臺,蓋非愁怨,乃所好也。銘曰:湘淵清深,峿臺陗陖。登臨長望,無遠(yuǎn)不盡。誰厭朝市,羈牽局促。借君此臺,一縱心目。陽崖礱琢,如瑾如珉。作銘刻之,彰示后人。

元結(jié)所謂怪石,實是一小石山。他想把它筑成高臺,以便瞻眺。文中所寫乃隔水所見,峿臺涯壁下自午后即不見光亮足見其高而大,磴道半出水底泛泛若在波上,足見其陡而險。元結(jié)就喜歡這樣高大險怪的巖石,覺得“登臨長望,無遠(yuǎn)不盡”。有趣的是,元結(jié)還想到了古人登高望遠(yuǎn)的諸多不便,覺得自己撿了便宜??墒撬痔貫槁暶鳌吧w非愁怨,乃所好也”,這是極其有趣的一筆,顯然,作者同情那些古人,可他又聲明自己與他們不同。這里的況味頗值玩味。

何紹基題摩巖中興碑(有序)碑刻 攝影/蔣新國

在撰銘刻石的同時,元結(jié)在浯溪開始了營建活動。元結(jié)一家及其隨從所住的房舍,基本上都在這一時期建好。元結(jié)又在浯溪南峰之上建了一座亭子,經(jīng)常陪伴母親到亭子上觀風(fēng)景。由于亭子位于峰頂,風(fēng)比較大,元結(jié)怕母親受風(fēng)寒,因此在亭子的周圍筑了圍欄,并寫下了浯溪第三銘《庼銘》:

浯溪之口,有異石焉。高六十余尺,周回四十余步。西面在江中,東望峿臺,北面臨大淵,南枕浯溪。庼當(dāng)乎石上,異木夾戶,疏竹傍檐。瀛洲言無,謂此可信。若在庼上,目所厭者遠(yuǎn)山清川,耳所厭者水聲松吹,霜朝厭者寒日,方暑厭者清風(fēng)。於戲! 厭,不厭也;厭,猶愛也。命曰庼,旌獨有也。銘曰:功名之伍,貴得木土。林野之客,秘眈水石。年將五十,始有庼。愜心自適,與世忘情。庼旁石上,篆刻此銘。

“厭,不厭也;厭,猶愛也”,說滿足吧,不滿足??!說滿足了,那是因為愛呀!這篇銘文,由袁滋于大歷三年(7 68)六月九日書刻于浯溪南峰之麓,與《浯溪銘》相對。

上述三銘的撰刻,標(biāo)志著浯溪碑林完成了奠基工作。大歷四年(769),元結(jié)母喪,元結(jié)自容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任上奔喪回浯溪,為母親守制三年。大歷六年(7 71),守制期滿,元結(jié)開始了浯溪第二階段的刻石工作。在這一階段,元結(jié)撰寫了《中堂銘》《右堂銘》《東崖銘》,命人刻石。這“三銘”加上第一階段的浯溪三銘,以及大歷二年從道州移刻的《窊 尊銘》,合稱“次 山浯溪七銘”。大歷六年四至六月,元結(jié)的同鄉(xiāng)摯友、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自從江西撫州刺史卸任北歸,繞道浯溪看望元結(jié)。元結(jié)將自己寫于上元二年(761)的《大唐中興頌》,請顏真卿書于浯溪磨崖,然后請人鐫刻。至此,元結(jié)完成了在浯溪“七銘一頌”的石刻工作,同時標(biāo)志著浯溪碑林的創(chuàng)建工作正式完成,并確立了浯溪碑林在中國石刻碑林中的崇高地位。

愚溪河源頭風(fēng)光 攝影/馮超

浯溪碑林,元結(jié)發(fā)其端,宋人定其規(guī)模,明清再壯其聲勢,可以說是一座價值無法估量的書法藝術(shù)寶庫。據(jù)有關(guān)人士統(tǒng)計,除歷代風(fēng)蝕尤其是文革人為毀損,現(xiàn)存碑刻485方,可辨識者三百七十三方???、行、草、隸、篆五體俱全,尤以鐘鼎篆最為古老,頗多欣賞價值。歷代在浯溪碑林留下墨寶并詩文的,自唐元結(jié)、顏真卿以下,達(dá)官顯貴,學(xué)士名流,達(dá)數(shù)百人之眾。唐有劉長卿、皇甫湜、李陽冰、季康、袁滋、李諒、鄭谷;宋有黃庭堅、米芾、張孝祥、張栻、秦觀、李清照、范成大、楊萬里、張耒、狄青;元有郝經(jīng)、楊維楨;明有解縉、沈周、董其昌;清有王士禎、陳大受、袁枚、錢灃、何紹基、吳大澂等等。

縱觀浯溪四野地理環(huán)境,也就是由一條溪、一條河、一座石山而已。但它留住了元結(jié),它讓我們看到了在現(xiàn)代文明裹挾之下極為少見的人與自然一觸即發(fā)的大靈性。因為元結(jié),小溪成為千古傳唱的“浯溪”,成為一部龐大的石書,成為令后人“百拜不能休”的歷史、文學(xué)和書法藝術(shù)的殿堂,光照千秋。

柳宗元與愚溪:“得其尤絕者家焉”,將永州山水推向世界

柳宗元(7 73年—819年),字子厚,河?xùn)|(現(xiàn)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世稱河?xùn)|先生、柳河?xùn)|,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宋文學(xué)八大家之一。他 21歲舉進士,26歲入仕途,可謂年少得志。因參與王叔文改革失敗,新帝上任即貶邵州,赴任途中,再下一詔,加貶永州司馬,還是個編外。

柳宗元的永州十年,有五年住在愚溪。他的《永州八記》《捕蛇者說》等耀世華章皆寫于寓居愚溪時期。但柳宗元之于愚溪與元結(jié)之于浯溪終是不同。元結(jié)遇浯溪而一見鐘情即定終身,家畔浯溪“愜心自適,與世忘情”,他快樂無比。柳宗元之“愛是溪”,實有被迫和無奈,就像包辦婚姻,雖非自愿也敝帚自珍。盡管他說其嘉木異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去,實是一時之樂。他始終有一種囚徒心態(tài),揮之不去的始終是孤寂與壓抑。

永貞元年(8 05年)12月,柳宗元到達(dá)永州,與他同行的還有他六旬老母盧氏,以及跟隨他求學(xué)的堂弟柳宗直和表弟盧遵。因是編外人員,官府不安排住所,一行便在龍興寺住了下來。柳宗元在《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中說:“龍興,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極,辟大門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曠也。”可見這是一個不錯的地方。柳宗元自幼好佛,現(xiàn)在發(fā)落永州寓居佛寺,實于他的心境也頗為相宜。重巽和尚又在生活上給予了不少幫助,尤其是“開西門,筑西軒”,與其談禪論道,詩文唱和,賞玩消譴,甚是難得。在這樣一個佛門凈地環(huán)境里,柳宗元的心態(tài)應(yīng)該說是平和的,心情是愉悅的。

制圖/文紫湘

寓居在龍興寺期間,除了讀書、寫作、學(xué)禪之外,悶即出游?!叭张c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yuǎn)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元和四年(809年)9月,柳宗元在東山法華寺西亭發(fā)現(xiàn)了西山之異,游覽后寫下永州八記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在文中稱贊“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p>

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dāng)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余憐而售之……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xiàn)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鈷鉧潭西小丘記》)

寓居龍興寺的幾年間,朝廷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殺頭的恐懼雖已消除,但復(fù)出的希望也徹底破滅。龍興寺本不寬敞,還“五年四為天火所迫”損失慘重,這時三年母孝已滿,他想換個活法,想有個像樣的家。西山、鈷鉧潭、小丘、小石潭的發(fā)現(xiàn),使他眼前一亮。元和五年(8 10年),柳宗元移居鈷鉧潭、小丘、小石潭所在的愚溪。

愚溪原名冉溪或是染溪,同浯溪之于元結(jié),愚溪也是柳宗元給命的名。何以命名“愚溪”,他在《愚溪詩序》說: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蛟唬喝绞蠂L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fù)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這“幽邃淺狹,蛟龍不屑”的愚溪,柳宗元覺得“適 類于予”,并“筑 愚溪東南為室”,在愚溪栽竹種柳、引水澆花,他生活在“農(nóng)圃”之中,也親自參加一些勞動,同“俚兒傖父”“獵父漁老”密切交往,從而使他對民眾的實際生活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在感情上得以同普通勞動者相交流。

柳子廟 攝影/郭志強

雖然柳宗元骨子里根本就沒想做第二個陶淵明,他終究有了“甘終為永州民”的打算。移居愚溪后,除了愚溪,他心中似乎只有愚溪。以溪為愚還不夠,又把屋旁的小丘呼為愚丘,丘下的泉水呼為愚泉,引泉而來的溝渠呼為愚溝,蓄積泉水的池塘呼為愚池,池的東面建愚堂,南面立愚亭,池中小島名愚島。溪、丘、泉、溝、池、堂、亭、島皆為愚,并刻《八愚詩》于石上,可惜詩已不存,不然,我們今天品嘗到的“愚”味,會要濃烈深刻得多。

自此,柳宗元將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寄托于理論研究和著述之中。與此相聯(lián)系,他對文體、文風(fēng)和文學(xué)語言的革新,也有了更深入的認(rèn)識并付諸實踐。在這一時期,他寫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標(biāo)志著一個時代思想高度的著作。其中,包括早在長安就已起草、到這時定稿的《貞符》,系統(tǒng)的論著《封建論》《非國語》等。他在文學(xué)上也做出了多方面的成績,例如傳誦千古的《永州八記》《捕蛇者說》,卓然成家、彪炳一代詩壇的許多詩歌,立意深遠(yuǎn)、言簡意賅的寓言文等等,都完成于永州。正是貶居永州的十年,奠定了柳宗元在我國古代思想史和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

永州的山水,千百年來不為世人所知,柳宗元通過他神來之筆,使永州山水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將永州推向世界。南宋初年文學(xué)家汪藻在《永州柳先生祠堂記》中說:“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聞天下?!?/p>

筆者曾數(shù)游愚溪,可惜早沒了“潭中游魚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的意境,感覺眼前的愚溪與柳文的愚溪相距甚遠(yuǎn)。但它既經(jīng)柳宗元為之命名注冊,它就不再是一條平常的自然小溪,它已被納入中國文化大版圖,就如同洞庭岳陽、會稽蘭亭一樣,成為中國文人永久的精神圣地。設(shè)若今日之永州,缺了愚溪,她還會有今天高雅的文化氣質(zhì)嗎?倘若愚溪沒有遇上柳宗元,它會有今天的身價嗎?

周敦頤與濂溪:生于此濂溪,卒于彼濂溪,世稱“濂溪先生”

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原名敦實,后避宋英宗諱改,謚號為元,稱元公。與元結(jié)、柳宗元不同,周敦頤是永州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的家鄉(xiāng)是今道縣清塘鎮(zhèn)樓田村。

在周敦頤家鄉(xiāng)的村前有條小河,一名營水,又名濂溪。周敦頤在這條小溪旁度過了他快樂的童年時代。四十五歲那年,周敦頤在赴任虔州(今江西贛州市)途中登覽廬山,見其景色清幽,如世外桃源,不禁為之心動,便在廬山買田筑室,命名蓮花峰下那條清深婉轉(zhuǎn)的小溪為濂溪,并終老于此,故世稱濂溪先生。

樓田濂溪與廬山濂溪孰源孰沿,歷史上有兩種說法。比周敦頤小二十多歲的蘇軾和黃庭堅認(rèn)為,先生命廬山小溪為“濂”意在以“清廉”自況,周敦頤《濂溪書堂》也有“名濂朝暮箴”的話印證。南宋編制《周敦頤年譜》的度正則認(rèn)為“濂溪”實先生故里之本號,“榜其書堂曰濂溪,志鄉(xiāng)關(guān)在目中也”,朱熹、張栻亦持此說。近有學(xué)者指出,故鄉(xiāng)人感念先生使道州僻壤忽而名世,改稱營水為濂溪。無論哪種情況,樓田現(xiàn)名濂溪的這條小河與從這里走出的濂溪先生周敦頤關(guān)系甚大。

周敦頤故居 攝影/蔣新國

周敦頤在他三十多年的仕途生涯里,一直是在今天的江西、湖南、四川、廣東等地做地方官,最高只做到知府。官雖小,但他“盡心職事,務(wù)在矜恕”,以期“上 匡君、下濟民”。他知其位卑難及治國平天下事,乃于誠意正心修身著力,一生孜孜于儒家仁義之道的實踐與發(fā)揚。30歲(1046)時,時年十四、十五的程顥、程頤遵父命受教周敦頤,周敦頤即令二程“尋孔顏樂處,所樂何事”。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敝倌嵩戆祝骸帮埵枋?,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碑?dāng)子貢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最伈⒉皇且钥酁闃返娜耍芏仡U所深為稱道的,乃是他倆貧困也好富貴也好都處之泰然,身心和諧,他們的快樂超越了物質(zhì)世界。

樓田村南端道山腳下有一石竇,水從石竇中迸出,晶瑩清澈,潺潺不絕。左右兩邊的巖石上分別鐫刻著“圣脈”與“尋源”四字,系明代石刻。 攝影/蔣新國

周敦頤也正是這樣的人,他一生踐行仁義,不畏強權(quán)、不重金錢。他的朋友潘興嗣說,周敦頤奉養(yǎng)至廉,所得俸祿,分給宗族,其余以待賓客?!谀喜龝r,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蘇。視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篋,錢不滿百,人莫不嘆服。《宋史·周敦頤傳》載,周敦頤任南安軍司理參軍時,有囚法不當(dāng)死,轉(zhuǎn)運使王逵欲深治之,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辨,不聽,乃委手版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任桂陽縣令時,他的上司郡守李初平見其博學(xué)賢德,語之曰:吾欲讀書,何如?敦頤曰:公老無及矣,請為公言之。白天,周敦頤在李初平領(lǐng)導(dǎo)下處理公務(wù);夜晚,周敦頤為李初平講解經(jīng)籍。兩年后李初平“果有得”。后李初平卒,子幼,先生曰:吾事也。為護其喪歸葬之,往來經(jīng)紀(jì)其家,始終不懈。與周敦頤同時代的黃庭堅評價他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fēng)霽月。他的弟子程顥曾說:自見周茂叔后,吟風(fēng)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朱熹《濂溪先生像贊》以“風(fēng)月無邊,庭草交翠”來概括先生的學(xué)養(yǎng)和德行。

周敦頤故里風(fēng)光 攝影/羅明橋

許多人感到奇怪,生于湖南邊陲之地,學(xué)不由名師,官不過知府,著作不滿六千字,一輩子沒遇到什么奇緣,沒經(jīng)歷過什么驚濤駭浪,可為什么偏偏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周敦頤,成為了繼孔、孟之后的“圣人”。周敦頤之名世于后,不僅在于他的德行,更在于他援佛入儒,打通儒、佛,上接孔孟下啟二程朱張。《宋 史·道學(xué)列傳》說:“孔子沒,曾子獨得其傳,傳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沒而無傳。兩漢而下,儒者之論大道,察焉而弗精,語焉而弗詳,異端邪說起而乘之,幾至大壞。千有余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xué)。”這段話看似評價很高,其實,周敦頤所得并非圣賢不傳之學(xué),因為孔子和孟子均無宇宙生成論,荀子曾專論天道,僅論及“天行有?!?,未進一步作形而上的探討。在中國,在東方,是周敦頤第一次提出宇宙生成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笔ト硕ㄖ灾姓柿x而主靜(自注云:無欲故靜),立人極焉。故圣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庇衷唬骸霸挤唇K,故知生死之說?!贝笤铡兑住芬?,斯其至矣。

周敦頤的宇宙生成說與現(xiàn)代科學(xué)的宇宙大爆炸不謀而合,其關(guān)于動與靜的理解已接近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周敦頤之前,我國歷代思想家都沒有完整地、系統(tǒng)地解釋宇宙的本源,并將宇宙的本源道德化,只有到了周敦頤,才將天地之道與儒家倫理道德完美結(jié)合,千年以來,他是一座無人逾越的巔峰。

周敦頤出生于今天的永州道縣,但因為年幼喪父很早就離開了永州。50歲后,他曾回到永州做官三年,在零陵朝陽巖、澹巖、東安九龍巖、道州含暉巖皆留有石刻手跡,其間也曾回道縣故里招募省親。雖然他一生在道縣時間不多,但他的學(xué)說光照千年,名為濂溪的書院遍布全國,以使永州人湖南人有足夠的文化自信: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

三溪與三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贝霜q言永州之三溪也。昔者立國必依乎山川,故古之帝王為報天地之功動輒封祀名山大川,而其遐荒僻奧之區(qū),則多為帝王懲處逆臣發(fā)落之地,誠然,亦偶為高人逸士隱處藏修之所。是地也,荒煙漫草,教化不逮,而一經(jīng)名人之宦游、隱修、入之筆墨,如謝康樂之永嘉、孟浩然之襄陽,則頓放異彩,光耀神州,何幸如之!何幸如之!

文人對于山水之點化便是這般的奇妙。山水有了文人的眷顧,便不再寂寞,而文人有了山水的偎依,也不再孤獨。山水有了文人便多了一份情愫,一種韻味,文人有了山水則多了一種風(fēng)彩,一份依賴。我們難以想象沒有范仲淹的洞庭岳陽、沒有王勃的洪州南昌、沒有王羲之的會稽山陰會是什么樣子。浯溪、愚溪、濂溪有幸因遇上元結(jié)、柳宗元、周敦頤而名垂于后,至令讀史者留連慨慕,或過其地輒低徊不忍去。人杰而地靈,亶其然乎!

猜你喜歡
周敦頤永州柳宗元
柳宗元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頤
永州濱江新城營銷中心
永州至新寧高速公路即將開建總投資152億元
石油瀝青(2019年6期)2020-01-16 08:57:00
江雪
兒童繪本(2019年22期)2019-12-06 07:38:18
周敦頤賞蓮圖
精琢多姿 盛世傳承
伙伴(2018年1期)2018-05-14 21:13:05
柳宗元“永州八記”新考
早梅(節(jié)選)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新民市| 新密市| 景谷| 项城市| 阳西县| 依兰县| 西华县| 尚志市| 松桃| 格尔木市| 西畴县| 太仆寺旗| 水富县| 永登县| 乌拉特前旗| 曲水县| 泽州县| 昔阳县| 东丰县| 绥棱县| 邵阳县| 宿州市| 闵行区| 依兰县| 阿拉善右旗| 汝城县| 宁都县| 鄂伦春自治旗| 海安县| 通道| 天峨县| 道真| 江川县| 大连市| 通城县| 庄浪县| 泰来县| 三门县| 南乐县| 金乡县|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