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昌
(貴州省安順市貴航302醫(yī)院,貴州 安順 551000)
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桥R床最為常見的病癥,其發(fā)病機制為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腔發(fā)生阻塞或者狹窄現象,心肌出現缺血性及缺氧性壞死最終導致心臟病。該病癥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氣短、胸悶、心悸乏力及頭暈胸痛,患者的病情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患者極易發(fā)生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嚴重后果[1]。筆者為探討中醫(yī)益氣養(yǎng)陰活血法治療冠心病并頻發(fā)室性早搏效果,將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納入至本次研究中,為其中的49例患者實施了西藥加中醫(yī)益氣養(yǎng)陰活血法治療,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并頻發(fā)室性早搏患者,隨機對入選患者進行分組,即干預組(49例)及參照組(49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單獨西藥干預治療,干預組患者的治療方法則為西藥加中醫(yī)益氣養(yǎng)陰活血法治療。干預組男29例,女20例,年齡35至86歲,平均年齡(52.6±3.6)歲;參照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34至88歲,平均年齡(52.9±3.8)歲;比較兩組入選患者的基本資料,數據間無顯著差異(P>0.05)。
參照組患者采用單獨西藥干預治療。干預組患者的治療方法則為西藥加中醫(yī)益氣養(yǎng)陰活血法治療:西藥治療的劑量及藥物均與干預組一致,中醫(yī)益氣養(yǎng)陰活血法的具體組方如下:黨參、丹參各20 g,當歸15 g檀香6 g、川芎、柏子仁、白芍、遠志各12 g,酸棗仁及紫貝齒均為30 g、桂枝8 g、桂圓15 g、生牡蠣30 g,炙甘草6 g,生龍骨(先煎);患者出現胸悶痛癥狀明顯的可在其藥方中加入元胡、郁金及川楝子各12 g;胸悶憋氣者加入8 g的枳殼;在脾虛患者的組方中加入茯苓(12 g)及白術(12 g);在陽虛明顯患者的組方中加入15 g補骨脂、15 g桑寄生及15 g巴戟天;將組方加水細熬,濃煎2次留汁液300 ml,早晚個服1劑。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干預前后的室性早搏的次數。治療有效率有顯效、有效及無效3個評價標準,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本次研究收集的數據均運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干預治療效果顯效40例(86.1%),有效8例(16.3%),無效1例(2.0%);參照組干預治療效果顯效32例(65.3%),有效9例(18.3%),無效8例(16.3%);干預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97.9%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3.6%,兩組數據比較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
干預組進行藥物干預前的室性早搏的次數為(4698.36±1236.63)次,干預后期室性早搏的次數為(1265.58±668.3)次;參照組進行藥物干預前的室性早搏的次數為(4658.33±1336.01)次,干預后期室性早搏的次數為(2267.52±768.3)次;兩組入選患者的24小時室性早搏的次數顯著少于進行干預前,且干預組室性早搏的次數明顯少于參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
祖國醫(yī)學認為冠心病屬于“心悸、怔忡、心痹、厥心痛、胸痹”的診斷范疇中,因此藥物組方治療的主導方向為益氣養(yǎng)陰活血,使患者的心主血脈功能得到恢復,促使患者脈搏搏動恢復至正常水平。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97.9%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3.6%,兩組數據比較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入選患者的24小時室性早搏的次數顯著少于進行干預前,且干預組室性早搏的次數明顯少于參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2]。
綜上所述,在西藥干預治療的基礎上結合中醫(yī)益氣養(yǎng)陰活血法對冠心病并頻發(fā)室性早搏患者進行干預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療效,具有很高的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1] 李松柏.中醫(yī)益氣養(yǎng)陰活血法治療冠心病并頻發(fā)室性早搏46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07:186-188.
[2] 徐 銳.定悸湯治療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氣陰兩虛型)的臨床觀察[D].云南中醫(yī)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