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承松,張祥宗,羅振
(1.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濟南250100;2.無棣縣棉花生產辦公室,山東無棣251900)
黃河三角洲植棉區(qū)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qū),一直以一熟制純春棉種植為主。近年來,受植棉比較效益降低等因素的影響,一熟制春棉種植面積不斷減少,而向兩熟制糧-棉種植的趨勢有較快增長,這一種植業(yè)結構的調整對于穩(wěn)定該區(qū)植棉面積總體上是有利的。但是,由于該區(qū)缺乏糧-棉兩熟制種植方面的配套技術,導致兩熟制中的棉花產量較低,尤其是麥后直播短季棉的產量更低,且很不穩(wěn)定,嚴重制約棉花生產的健康發(fā)展。2015年以來,山東棉花研究中心與東營、濱州等市的農業(yè)技術人員密切合作,針對兩熟制糧-棉生產上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聯(lián)合攻關,麥后直播短季棉豐產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取得成功。2017年無棣縣分別進行了小面積高產創(chuàng)建和較大面積技術示范,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0.22 hm2高產田平均籽棉產量達到3 769.5 kg·hm-2。由于該種植模式便于機械化田間管理作業(yè),而且產量和效益也相對較高,受到當?shù)孛揶r普遍歡迎。
在短季棉麥后直播試驗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構建了黃河三角洲植棉區(qū)麥后直播短季棉豐產栽培技術,其要點是“密、矮、早”。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實行合理密植,依靠群體提高產量是基礎;控制株高,塑造合理群體,減少蕾鈴脫落,確保單株結鈴數(shù)是關鍵;及早精準管理,促早發(fā)穩(wěn)長,促早熟,防止貪青晚熟,是實現(xiàn)麥后直播短季棉豐產的保證。
適宜地塊對提高麥后直播短季棉的產量和品質很重要,一是灌排條件較好,確保足墑播種,或播種后及時澆水。不宜種植在排水不暢、低洼地塊。由于麥后直播短季棉自苗期就陸續(xù)進入雨季,若遇大雨、連陰天或排水不及時,將影響棉花的生長發(fā)育而導致減產。二是中等或偏上地力水平的輕度或非鹽堿地田塊比較適宜。短季棉(夏播)一般自播種就處于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地力過高,易導致棉花徒長,增加化控難度,不僅通風透光不良、蕾鈴脫落加重,而且還會增加霜后花比例。中等地力地塊有利于實行小棵密植,集中開花結鈴,提高棉花產量和品質。目前該區(qū)大部分兩熟制棉田以中等地力水平為主,況且中等地力田塊種植夏玉米難以獲得更高產量,而在這類地塊上種植短季棉,其產量和效益相對較高。
適宜麥后直播的短季棉品種是指生長季節(jié)相對較短的抗蟲棉品種。該類品種的生長發(fā)育特性為出苗快,苗期長勢強,全生育期長勢穩(wěn)健,生育期較短,早熟性好,全生育期100~105 d。株型比較緊湊,主莖和果枝的節(jié)間短、夾角小,營養(yǎng)枝較弱,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濃綠,鈴重5.0~5.5 g,衣分40%左右,霜前花率85%以上。綜合表現(xiàn)好,開花結鈴吐絮集中,鈴期短,吐絮暢,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了短季棉“密、矮、早”栽培技術,該類短季棉的爛桃、僵瓣花及霜后花明顯減少,較春棉更適宜機械采收,可較好解決當?shù)孛藁ǚN植全程機械化關鍵環(huán)節(jié)采摘的難題。
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實行促早栽培,促早發(fā),促早熟,以促為主,促控結合。短季棉的生育期較短,種植管理相對省工省時,但回旋余地小,因此各項管理措施都要及時落實到位。對于麥后直播短季棉種植模式來說,由于該地區(qū)的熱量資源比較緊張,因此各項管理措施必須搶時進行,提高田間管理質量,有效促進棉花生長發(fā)育,實現(xiàn)早發(fā)穩(wěn)長,克服熱量資源相對不足的問題。
麥后直播短季棉的播種無疑是越早越好,這對小麥品種的早熟性也提出了要求,一是選擇早熟性好的小麥品種,力爭早成熟早收割。一般于6月5日前收割完畢,在小麥收割后立即播種棉花。二是同播種夏玉米一樣貼茬直播短季棉,播種后立即澆水。為預防播種時土壤過于板結,要合理確定小麥最后一次澆水的時間,即在小麥收割前15 d左右澆水,棉花播種時有一定的土壤墑情更利于覆土均勻和一播全苗。
相對于滅茬整地后播種,麥茬地直播增加了棉花播種難度,因此更要注重播種質量,確保實現(xiàn)一播全苗。一是強調種子質量,選用純度高、鍵籽率高、發(fā)芽率高的脫絨包衣種子。二是播種深度,宜淺不宜深,以不裸露種子為宜,播深1.5~2.0 cm,深淺均勻一致。三是足量播種,為確保出苗齊全和留苗密度,應足量播種,一般每公頃播種量30 kg。
實現(xiàn)短季棉高產優(yōu)質的重要因素是確保收獲密度。由于短季棉生育期短,植株比較矮小,單株的增產潛力受限;只有通過適當增加密度,合理密植,依靠群體來提高單產,才能實現(xiàn)短季棉高產優(yōu)質的目標。在目前生產條件下,一般等行距70 cm,株距13.5 cm,以留苗密度105 000株·hm-2、收獲密度97 500株·hm-2以上較為適宜。
短季棉施肥要立足一個“早”字,尤其是要施足底肥,一般底施含氮、磷、鉀各15%的復合肥450 kg·hm-2左右。播種后立即澆水,可盡快發(fā)揮肥效。生長期間遇旱應及時澆水。見花時重施花鈴肥,一般7月上旬根據(jù)棉花長勢酌情追施尿素112.5~150 kg·hm-2;如果地力較好,長勢正常,可考慮少追肥甚至不追肥;追肥宜早不宜遲,宜少不宜多,預防貪青晚熟。
搞好化學調控是提高短季棉產量至關重要的技術措施。短季棉的種植密度較大,生育進程快,容易旺長及蕾鈴脫落嚴重。因此必須及時噴施縮節(jié)胺等調節(jié)劑進行科學調控,確保棉花穩(wěn)健生長。根據(jù)棉花長勢和天氣情況,一般在棉株5~6片真葉后進行,每公頃酌情噴施縮節(jié)胺不超過7.5 g,不要因植株較小而推遲化控時間;在盛蕾至花鈴期化控2~3次,具體的化控時間、劑量及次數(shù)也要根據(jù)天氣、地力和棉花長勢而定,最終將株高控制在80 cm左右。從第一次化控到最后一次化控,提倡使用同一種調節(jié)劑,以便于依據(jù)棉花長勢合理增加或減少用量,提高化學調控效果。
短季棉唯一的整枝措施就是打頂。打頂時間與春棉基本一致,于7月25日前打頂完畢,單株留果枝9~11個。如果顧慮棉株果枝少而推遲打頂時間,會推遲生育期,增加霜后花比例,還影響小麥播種時間。只要密度達到每公頃105 000株,并在打頂適期內及時打頂,就不會影響棉花產量,還能提高品質。
短季棉播種出苗后,隨著溫度的迅速升高,害蟲危害速度也加快。應注重田間蟲情測報,依據(jù)害蟲發(fā)生情況及時進行噴藥防治。一是短季棉生長發(fā)育較快,枝葉鮮嫩,蚜蟲危害一般會較重,嫩葉受害后向背面卷縮,造成畸形,嚴重阻礙棉花正常生長,因此要及時噴藥防治。二是及時防治盲蝽,棉花受害后蕾鈴大量脫落,嚴重時導致棉花成為“無頭棉”或“多頭棉”。三是防治棉鈴蟲,由于短季棉播種較晚,可顯著減輕2代棉鈴蟲的危害,總體上受棉鈴蟲危害相對輕一些。2代棉鈴蟲大發(fā)生年份,在產卵高峰期應及時噴藥,以防危害棉株頂心。對于3~4代棉鈴蟲,可視發(fā)生輕重噴藥防治1~2次。四是要注意兼治紅蜘蛛。
中耕滅茬是培育壯苗及除草的重要措施,一般定苗后立即進行第一次中耕,有利于破除土壤板結,促進棉苗根系下扎,以淺中耕為宜,深度一般為3~5 cm,尤其是棉花幼苗附近不能中耕過深,以免傷害根系,影響正常生長。中耕次數(shù)要根據(jù)土壤干濕程度和雜草情況而定,最后一次中耕要在棉花初花期結合培土一并進行,可有效減輕或防止棉株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