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琦
摘 要:文物古建筑具有不可估量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因此,對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較為嚴格。但近幾年,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和人為的原因,很多寶貴的古建筑都曾遭遇過火災,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诖?,本文通過對古建筑火災隱患的研究,提出一些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的對策,以確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對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對策
引言:文物古建筑可用來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支撐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展開,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因此,在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上受到群眾的廣泛關注,但從現(xiàn)階段消防管理來看,很多文物古建筑存在著一些消防安全隱患。本文針對目前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上不足提出幾點解決措施,實現(xiàn)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的目的。
1.我國文物古建筑概述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而古建筑作為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國文物古建筑有著較高的價值,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精神價值。文物古建筑的層層樓閣、重重殿宇,彰顯了某一個時代或者某一個地區(qū)的特點。同時,傳承、延續(xù)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二,文化價值。文物古建筑里面會有大量的古代碑刻。比如《帝王邵運圖》碑、《地理圖》碑等等,它們都是文化價值的一種彰顯;三,使用價值。文物古建筑,可用來當做公園、博物館、旅游點等等,有著一定使用價值。
2.文物古建筑存在的安全隱患
2.1文物古建筑自身存在易燃特點
我國的文物古建筑因其筑木結構耐火水平較低,極易引起一些安全隱患,文物古建筑自身存在易燃特點具體體現(xiàn)在:一,文物古建筑耐火等級低。因為很多木結構的文物古建筑因其歷史悠久,其木材已轉變?yōu)楦刹?,絕干材的含水率是0%,不同于氣干材的含水率是10%,更與含水率是70%-140%的新伐木材無法相比,所以文物古建筑易燃的特點不利于消防安全保護工作的展開;二,文物古建筑撲救困難。文物古建筑因其本身的空間大以及表面積大,在發(fā)生火災事故時,很容易對進行控制。
2.2文物古建筑起火原因復雜
文物古建筑火災成因復雜,包括了明火火災、電氣火災、雷擊、人為放火、吸煙、周邊火災波及等等,加大了火災控制難度,很難推進火災預防工作的有序進行;節(jié)日期間增加了用火用電的使用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誘發(fā)火災的外部因素。
2.3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不善
目前,有些古建筑的主管部門并沒有明確的分工,在人員職責上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甚至只為了追求經(jīng)濟效益而疏于對消防安全的管理。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些地方將將古建筑投入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的使用,利用古建筑進行旅館、飯店、招待所、工廠、倉庫開設,為了經(jīng)濟利益,對于火源缺乏嚴格的管理,亂拉亂接電線,隨意亂設線路開關,存在較大的火災隱患。
2.4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管理和設計存在疏忽
目前,我國古建筑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國家級、省級和縣級三類。雖然國家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物古建筑的消防管理進行了較為完善的消防保護,并設置了專門的消防管理部門,通過制訂較為全面的消防規(guī)章制度,在各種滅火設備以及裝置方面也能基本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但是仍存在著缺乏消防隊員、消防設施不到位、消防安全管理相對較差等情況。針對古建筑文物保護的相關政策逐年頻出,但大多停留于表面,缺乏一定的科學技術性。如何擁有針對古建筑自身的消防技術規(guī)定以及改擴建過程中專門的消防設計,如何建立建全系統(tǒng)完善的消防設施體系,這些都是新時期我國文物古建消防面臨的嚴峻問題。
3.加強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的對策
3.1提高文物古建筑的耐火特性
我國文物古建筑的木結構耐火等級低以及時間較為悠久,其材質已成干柴,這是引發(fā)火災的重要原因。通過提高文物古建筑的耐火特性來減少火災的發(fā)生率,可以通過涂刷防火涂料的方法,對可燃木結構進行阻燃處理,這也是我國古建筑消防保護中歷史最悠久、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技術措施。如元代著名農(nóng)學家王禎就在《農(nóng)書》中提出“火得木而生,得水而熄,至土而盡”,并研發(fā)出以磚屑、白善泥、桐油、枯莩碳、石灰以及糯米膠等材料制成的簡易防火阻燃材料?,F(xiàn)如今,在不僅對古建筑進行阻燃處理,也要確保防火涂料不會影響古建筑原本的外貌特征。溶劑飾面型防火涂料和水基防火阻燃液是常用的阻燃產(chǎn)品,在進行阻燃處理時,首先要對古建筑的木結構進行阻燃液浸漬處理,然后在古建筑的木結構干燥后,在木材的表面涂刷防火涂料。此外,由于古建筑中存在大量的珍貴文物,為避免火災發(fā)生及消防救火時文物受損,還應針對不同的文物類型采取不同的消防保護措施。
3.2提高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門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
各地政府應建立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并且定期組織相關單位進行教育培訓以及開設消防安全培訓班,以提高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意識。當然,是對古建筑的工作人員重點進行教育和培訓,培訓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引導、火災預防的方法以及如何進行火情的處理,從而提高古建筑的工作人員的滅火技能。通過這些培訓提高古建筑的工作人員對于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增強預防火災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3.3加強文物古建筑的源頭管控
加強文物古建筑的源頭管控,即安裝攝像頭,對文物古建筑可能由于自然因素如明火火災以及人為放火、吸煙等引起的火災進行監(jiān)控,以此來進行有效的火情監(jiān)控。另外,科學、合理地在一些重點古建筑文物內(nèi)部和珍貴文物陳列的重點位置安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前提是不影響原有文物古建筑結構的完整性以及文物古建筑藝術風格;在較為重要的磚木結構和木結構的文物古建筑內(nèi)部,要進行閉式自動或簡易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安裝,容易出現(xiàn)火災蔓延的地方應該進行水幕的安裝,采用先進科技手段對文物古建筑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控。同時,應增設防雷保護措施,以免因雷擊引發(fā)火災。
3.4加大文物古建筑消防宣傳力度
文物古建筑主管部門、公安消防機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居委會、派出所等相關職能部門應該結合文物古建筑的具體情況,在文物古建筑所在地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培訓,必須做到的是:一,深入文物古建筑周圍的人民群眾中,利用當?shù)氐膹V播或者是戶外視頻等有效的途徑進行消防安全注意事項的宣傳,去提醒其在生產(chǎn)經(jīng)營和生活中注意用火用電安全,減少因不合理用電導致火災威脅文物古建筑;二,在消防通道、消火栓等消防設施上以及容易產(chǎn)生火災的建筑物上,張貼一些消防安全警示標識和宣傳廣告;三,進行消防志愿者、消防義工的招募,在人民群眾中發(fā)動力量,進行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預防。另外,還要加強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常識、火災隱患查找和滅火疏散逃生演練的指導,提倡全民參與,不斷提升全民的防救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文物古建筑因其本身易于引起火災的特點以及在古建筑消防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對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工作產(chǎn)生了威脅?;诖?,本文通過對引起文物古建筑發(fā)生火災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從多個方面落實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工作,以確保文物古建筑的安全保存,降低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發(fā)生幾率,實現(xiàn)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工作進一步科學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李麗.淺談我國古建筑消防對策[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4,0(21).
[2]吳俊奇,張婧,曾雪華.新時期我國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給水排水,2017,53(04):85-90.
[3]劉玉川.文物古建筑防火對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