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紫砂壺之所以和其它工藝品有很大的區(qū)別,是在于它既有實用性,也有欣賞性,更具有收藏價值。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思想的在中國古代宇宙觀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并由此影響到中國人的審美傾向。
關鍵詞:圓器;造型;紫砂藝術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044-01
紫砂屬陶類,陶器是農耕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陶器的產生與發(fā)展和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黃河流域是中華古代文明的搖籃,數千年里,陶器伴隨農耕史發(fā)展和繁榮著。紫砂陶質樸文靜、雅致、素面素心,浮艷根本與它無緣,以它獨特的拙樸,而顯出它高潔的美容美質。
紫砂壺一般分光貨、花貨、筋紋貨,其中以光貨為紫砂茗壺造型體系中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經過漫長的紫砂發(fā)展史,創(chuàng)造了珠圓玉潤、千姿百態(tài)的名壺世界。主要分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筋文形體三大類。幾何形器又分為方、圓兩種。
紫砂藝術造型的“方”與“圓”絕非僅是表示形體的概念,它體現著紫砂藝術的風骨和精粹,代表著文人的思想意識與藝術審美指向,方圓之間包容大地萬物、亙世乾坤,聚合著中華民族的自然哲學、生命哲學與藝術哲學的精神。
紫砂圓器是以球體、圓柱體為基本形體塑造的一種器皿,主要運用各種圓曲線、拋物線和曲線等組成。造型圓潤、飽滿渾樸、玉質感強。紫砂圓器造型要求達到“圓、穩(wěn)、勻、正”,柔中寓剛、剛柔相濟。(1)圓要求有變化,要求與肩、腹、足、蓋、底、嘴、把等過渡處見骨,見肉,骨肉均勻,整體達到“珠圓玉潤”的藝術效果。(2)穩(wěn),要求顧及視覺安定外,更注重實用的穩(wěn)定。(3)勻,要求壺整體要與蓋、肩、腹、底、嘴、把、足以及附飾物各部分過渡處要勻稱協調、和諧自然、渾然一體。(4)正,要求制作工藝嚴謹、規(guī)范、挺拔、端正。
上好的紫砂圓器茗壺,無論是整體、半圓、橢圓等等形式,均需要追求壺體的協調統一,賞心悅目,視覺和觸覺上的平衡、和諧、韻律、對比等等,通過形式來體現超越自然形態(tài)的內在理論美感。
紫砂圓器造型為紫砂茗壺造型體系總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之一。它與紫砂方器、紫砂筋紋器并存于世,相互輝映,不斷演變、調整、發(fā)展,蘊育了漫長的紫砂發(fā)展史。
用“形、神、氣、態(tài)”四大要素來衡量一把上好的紫砂圓器茗壺。四大要素之中關鍵的因素還在于形。形姿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余三要素的內在因素,或端莊穩(wěn)重、粗樸大方,或靈秀端麗,或巧而玲瓏,大凡這類型的造勢無非是紫砂藝人通過弧形曲線過渡組合構成來充分表達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形成各獨立體的體形表達追求完美。
南京博物館收藏的《吳經墓紫砂提梁壺》。這件紫砂壺是1966年在江蘇南京市華門外大定坊油坊橋明司禮太監(jiān)吳徑墓出土的。提梁圓壺質地“近似缸胎,但叫缸胎為細”,呈赤褐色。由于胎泥鐵質不勻,氧化氣氛不同,壺表呈現深淺不同的顏色。又因與缸器陶貨同窯燒成,壺肩處粘附黑紅色的釉滴。壺表面澀手,壺身為球形,壺頸是先做好一個圓圈再接壺身的,手工捏制而成,不同于后來的打身筒成型法、這件紫砂圓器茶壺,可以說是紫砂圓器中有證可考的最早的圓器茗壺之一。紫砂圓器茗壺發(fā)展到明代中葉時已十分成熟,圓器茗壺的 造型款式越來越豐富。
紫砂泥的可塑性非常好。在草創(chuàng)期老僧以“捏筑為胎”,到供春“茶匙穴中,指掠內外”,供春又變革為“斫木為?!?。這是制作工藝的一大改進和提高?!绊侥緸槟!闭f的是用木制成一個內模,泥條在木模上奎制成型,這個方法傳至時大彬,“時悟其法,則又棄?!保皶r乃故入以砂練木,克諧審其燥濕,展之名曰土氈”。(周容《宜興瓷壺記》),時大彬領悟其制作方法,不用模具制作,練好土,掌握好泥的干濕度的泥性,“展之名曰土氈”就是把泥打成泥條(土氈)、泥片來成型?!案疃T月,有序先腹,兩端相見,謙用媒土,土濕曰媒,次面與足,足面先后,以制之豐約定”。
紫砂傳統成型工藝能有其強有力的生命,客觀上是因為紫砂泥具有它特定的性能所決定。其次,是為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需要而沿襲。也是弘揚獨樹一幟立與世界陶藝之林的紫砂工藝陶文化而繼承,文化的清高性、文化的通俗性是并存的,而先進文化一直又是起引領作用的。
說紫砂作品屬于工藝品也好、屬于藝術品也好,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紫砂作品即是日常生活用品,同時因為它凝結和高度提煉了的文化要素,又具備抵抒情達意,陶情冶性的載體或媒體。
圓器是紫砂類型中的最基本造型,它一般不經過任何裝飾點綴,除了采用一些線型裝飾外,全靠簡潔的形態(tài)來表達作品自身的生命力,最能表現藝人的基本功力、藝人的文學修養(yǎng)、審美觀點以及藝術家的胸懷,真正優(yōu)秀的素身圓器往往是“多一分有余,少一分不足”。
圓,是中國道家通變、趨時的學問;方,是中國儒家人格修養(yǎng)的理想境界。正如古人所云:知欲圓而行欲方。紫砂壺就是在方與圓的千變萬化中,闡釋著這樸素的哲理。
參考文獻:
[1]天地方圓.
[2]高英姿.紫砂名陶典籍,宜興紫砂文化叢書[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0.
[3]于川.紫砂壺把玩與鑒賞[M].北京:美術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