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川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學中的基石,如果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記憶不準確、不到位,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應用,還會使學生對學習物理產(chǎn)生畏縮、畏懼心理,甚至使有些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強化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好物理概念,以使學生可以從容學習,更好地去應用呢?
結合筆者的從教經(jīng)驗,淺談教學方法。
一、抓關鍵字理解
如,力的概念是“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多數(shù)學生對這一概念記性好,但在實際應用中常會出現(xiàn)一些失誤,其原因多是對這一概念理解沒到位造成的。
如果找出其中的關鍵字去理解就簡單多了。這一概念中的關鍵字是“間”和“相互”?!伴g”說明要產(chǎn)生力至少需要兩個以上的物體,一個物體是永遠不會產(chǎn)生力的,從而就否定了“力可以離開施力物體或受力物體而單獨存在”的錯誤論斷;“相互”說明A物體對B物體有力的作用時,B物體也一定同時對A物體有力的作用,也就間接強調(diào)“一對相互作用力的同生同滅性、等大反向性”。如果找出關鍵字,那么理解的就不再僅僅是概念本身,還有概念所折射出的其他知識點。
二、圖表解析法
初中學生在學習“物態(tài)變化”一章時,常會被本章中太多、看上去又很相似的物態(tài)變化概念及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伴隨的能量變化等搞得混亂混淆。
其實我們不妨換種方式去解讀,既省去了向學生反復強調(diào)概念的單調(diào)乏味,又解決了學生容易混淆的煩惱。我在實際教學中是如圖1所示做的:
先在黑板中間從上往下依次寫“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這樣安排順序的理由是:我們通常的生活觀念認為“固態(tài)”最重,所以安排位置于最下;“氣態(tài)”最輕,故而安排位置最上;“液態(tài)”處于居中位置。物態(tài)變化要從下往上發(fā)生(即物態(tài)要上去),必須要有足夠的能量才可上去,因此這一順序上的變化全部是吸收熱量;反之物態(tài)要從上往下發(fā)生變化(即物態(tài)要下來),就會有能量損失,即這順序上的變化全部是放出熱量。
圖1不僅簡單概括了全章內(nèi)容,還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對全章有個清晰的了解認識,既省去了許多繁瑣,又可做到事半功倍。
類似的應用,還有三態(tài)、兩點(凝固點與沸點)與溫度的關系,不必拘泥概念如何,也可嘗試用此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圖2。
若物質的溫度低于凝固點(以晶體為主要研究對象)時,則物質一定處于固態(tài);若物質溫度高于凝固點又低于沸點時,則物質一定處于液態(tài);若物質溫度高于沸點時,則物質一定處于氣態(tài);若物質正好處于兩點(凝固點或沸點)溫度時,則該點相鄰的兩態(tài)都有可能,或是相鄰兩態(tài)的共存態(tài)。
這樣只要隨時畫出這個圖,情況就會顯現(xiàn),省去諸多記憶的苦惱。
三、定律記憶法
“反射定律”學生們一般都可熟練掌握,但反射的兩種類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兩個概念在應用區(qū)分上?;煜?,學生們常覺得“鏡面反射”遵從光的反射規(guī)律,而“漫反射”不遵從。其實只要向學生強調(diào)一點“一切光現(xiàn)象都遵循光的定律”,既然“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現(xiàn)象,那么就都遵循光的定律。這樣記憶學生就明白多了,在應用上自然不會出現(xiàn)那樣的錯誤了。
四、生活概念引申法
初中物理出現(xiàn)的成像有三種: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和小孔成像。對于前兩類成像,人教版書中是各獨立安排一節(jié)內(nèi)容,故而學生在學習時印象記憶深刻,很容易掌握。而對于后者因為是出現(xiàn)在第一節(jié)內(nèi)容的“想想做做”中,屬于學生課后探究,再加上許多學生已習慣于記憶現(xiàn)成的結論,所以對“小孔成像”多缺少實質性了解。在實際知識的應用中,究竟像的形狀是由物體的形狀決定還是由小孔的形狀決定,多數(shù)學生會果斷地選擇后者。
如果在講成像之前,先跟學生們聊聊生活中照相(像)的事,從學生生活熟知的場景中引入物理中的成像,學生們就很容易理解,原來像的形狀只由物體的形狀決定。
五、字面拓展法
如“電流”,即“電荷的流動(移動)”,再進一步拓展“是自由電荷的定向流動(移動)”。對這里的“自由電荷”既沒有作特別強調(diào),那它就可以是正電荷或負電荷,還可以是正負電荷都有。這樣就像語文中的解釋詞語一樣,學生可以更靈活地理解掌握,無須機械硬記。
六、生活場景類比法
“電壓”書上沒有給出現(xiàn)成的定義,教師也不可以為學生作太多解釋,怎么辦呢?
與生活中場景做類比。“水是從高處流向低處時才有了水流”,有了“水的高度差(即水壓)”形成了“水流”,即“水壓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這里的“電壓”類似于“水壓”,“電流”類似于“水流”,這樣比較,就可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說出“原來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對“電壓”的理解,學生樂于易于接受,也避免了講解“電壓”概念的尷尬。
七、數(shù)學知識遷移法
“力的示意圖”在人教版中這樣定義“在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該越長?!?/p>
在這段冗長的說明中,“線段”一詞共出現(xiàn)五次,說明它的重要性。為什么用線段表示力呢?想想在數(shù)學的三種線中,哪一種線是有大小的。對,只有“線段”。它的其中一個端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另一個端點上加箭頭表示方向,它的大小表示力的大小,這樣相聯(lián)系,理解就快捷多了。
八、壓縮理解法
如“噪聲”的環(huán)保學定義是: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想要聽的聲音產(chǎn)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這個概念在初中物理中顯得有些長,不便學生直接記憶,不妨直接把它概括成一句話“不愿聽的聲音都是噪聲”,這樣言簡意賅又容易記憶。
九、黑體字速記法
如“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只要記住兩黑體字“振動”即可。
十、示意加解析法
關于火線、零線和接地線三線間的電壓關系,不必按書上去記,可以像圖3這樣記,直觀、快捷、清晰。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嘗試著運用多種方法,避免把本身很有趣的物理講得枯燥單調(diào),幫助學生更容易去駕馭物理知識,也讓學生能夠帶著興趣快樂地學習物理,并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自信。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