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當我們不再用“你應該、你必須”來定義一段關系,人與人之間就會簡單許多。
女友找我傾訴,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我公公婆婆,偏心得實在太厲害了!”其實此類吐槽,我已經(jīng)聽她念叨了無數(shù)次。大家都想當然地覺得結了婚,兒媳就必須盡心盡力,公婆也應該掏心掏肺。
第一次跟著老公回家時,婆婆拉著她的手,滿臉歉意地說:“咱家窮啊,沒本事給你們買房買車,彩禮也……”
她和老公愛得深沉,自身的收入也還過得去。所以便笑著安慰婆婆:“沒關系,我們自己可以奮斗的。”
于是便皆大歡喜地結了婚,安安心心地在婆家住下。
可她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兒,小姑子中專畢業(yè)啃老在家,卻用著國際一線的大牌化妝品——全都是公婆給買的。兩年后,小姑子嫁人出門,十幾萬禮金被公婆齊刷刷打到了女兒的賬戶。她氣得牙痛:“當年我們的禮金,他爸媽說要拿走還債,一分都沒留下。”這些都是小事,她惱歸惱,卻不會認真放在心上。吐槽完了,事情也就過去了。
但這次不一樣。因為公婆拿出所有積蓄,給女兒付首付買了一套小公寓。理由是女兒沒有工作,需要一套房子去婆家撐撐門面增增底氣。是先斬后奏辦的事,根本沒和她商量。等她知道,早就木已成舟。
這次,她被氣得渾身顫抖:“其實我不覬覦房子,我傷心的是,爸媽叫了三四年,他們還是把我當外人?!?/p>
我忍不住想告訴女友一個扎心的事實:在大部分公婆眼中,兒媳的確就是外人。不敢說百分百絕對,但能囊括一半以上的婚姻關系。所以我主張,對公公婆婆,不要報有太高的期待值。最理想的婆媳關系是親如母女,嫁給一個男人,他們全家都一起來愛你。所以女孩們常常會產(chǎn)生一種錯覺,誤以為寵愛兒媳也是公婆的義務。
人與人的大部分矛盾,都是從期望值太高而起的。
同學小雪,生得膚白貌美,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相貌平平的阿明。阿明對她一見鐘情,變著法地獻殷勤。他的父母也積極配合著兒子,三天兩頭地打電話送溫暖。
小雪隨口提了句想喝鯽魚豆腐湯,婆婆就忙不迭煲了一大鍋,用保溫桶裝好,打著車去給她送。
于是,小雪慢慢在一家人的溫柔攻勢下淪陷,最終答應嫁給阿明。當時她說:“難得遇到這么好的公公婆婆,嫁過去,他們一家都會對我好的!”
公婆成了最令人期待的加分項,小雪那一聲“媽媽”,喊得甜膩而動情,可事實卻狠狠打臉?;楹?,公婆的態(tài)度竟?jié)u漸發(fā)生轉變,熱情一點點減退,對兒媳的要求倒是與日俱增。
到了女兒呱呱墜地,二老義正辭嚴地拒絕帶孩子:“我們辛苦了一輩子,不想再把晚年搭進去?!?/p>
小雪覺得自己上當受騙,因為這和她的想象實在相去甚遠。本以為公婆能像對待親女兒一樣把自己捧在手心,誰料生米煮成熟飯,立刻就變了嘴臉。
但事實上,“我會把你當作女兒看”是一句最典型的中國式客套話。公婆對你的一切好,其實大多都建立在你為夫家貢獻的基礎之上。
因為在他們心中,你是和兒子撐起生活的大女人,而非嬌滴滴需要庇護的小姑娘。所以我得出結論:人與人之間的大部分矛盾,其實都是從期望值太高而起的。尤其是在公婆與兒媳之間。
都說進門就是一家人,所以大家都想當然地覺得結了婚,兒媳就必須盡心盡力,公婆也應該掏心掏肺。
可我們都忽略了一點:親情是與生俱來的天然關系,它由血緣決定,并不需要刻意維系。而對公婆的這一聲“爸媽”,是婚姻牽扯而出的附屬關系。從本質上來說,雙方只是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的不太熟悉的人罷了。
當然,因為愛情,我們愿意去盡力去發(fā)展這一段親情。但聰明的女人,不會把過多的期望帶進婚姻,更不會要求公婆傾盡所有。公婆本身,也沒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
閨蜜近來買房,婆婆象征性地支援了一萬塊。她說,還剩下十來萬,是自己存下的養(yǎng)老錢,不能再動。媽媽得知后憤憤不平:“如果是我,一定全部拿出來給你們?!薄澳悄闵鷼鈫幔俊蔽覇査?,她笑笑:“能給一萬我就很感激了,再說她還替我?guī)Ш⒆幽??!逼牌艓Ш⒆邮怯小肮べY”的,每月兩千,由閨蜜硬塞過去,“帶孩子很累,婆婆犧牲了很多,補償是應該的?!碑斘覀儾辉儆谩澳銘?、你必須”來定義一段關系,人與人之間就會簡單許多。反過來說,當公婆降低對兒媳的期望值,自然也會停止指手畫腳,把生活的主動權交還給小夫妻。臨界感真的很重要,而所謂的“臨界感”,其實就是擺正位置、端正姿態(tài)、分清你我。
我一直覺得,相敬如賓,才是與公婆相處的最佳方式。
他們把你最愛的男人帶到世間,含辛茹苦把他培養(yǎng)優(yōu)秀送到你身邊。就像那個段子說的:建一個賬號,辛辛苦苦地修煉升級,最后被一個叫兒媳婦的人盜了號。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享受了公婆的勞動成果,所以孝敬他們是理所應當天經(jīng)地義的。但這種孝敬剔除了親昵和無所忌憚,和生身父母的愛是完全不一樣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你例假期不能碰涼水,媽媽會很自然給你洗內褲。但這種事若勞煩婆婆,或許就會在她心里結下疙瘩,留下一個懶惰矯情的差評。
隔一層肚皮,有時就隔著千山萬水。
所以,和愛人結婚,我從未期待過來自公婆的物質資助,或是別的特殊照顧。買房也好,帶孩子也罷,那是我們夫妻倆的事情,不能也不該把壓力強加到老人身上。
他們辛苦一世積攢下的財產(chǎn)該怎么分配,作為兒媳,我無權干涉,也沒興趣過問。但這并不代表我是個不孝的兒媳。年節(jié)給錢,噓寒問暖,買衣買鞋我都認真做著。但這是敬愛,而不是親愛。相對應的,公婆也會主動和我保持一定距離,從不隨意指點我們的生活,更不會提出過分要求。
如此相敬如賓,反而省去許多麻煩。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相處太沒有人情味兒了。但親情之外的一切情感,都需要時間來釀造。
與其強行拉攏一老一少兩個女人,倒不如讓她們順其自然地發(fā)展,各自都做好自己的本份事兒罷了,其他的,就交給時間和命運吧。
做婆媳是機緣巧合,做母女,卻需要在緣分之外,再加上包容、接納與深沉的愛。不容易的,也強求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