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格
長春工業(yè)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保險法四大基本原則之一,是國際保險法領域的一個慣例,來源于英國,是指“當保險標的遇有損害發(fā)生時,若導致?lián)p害發(fā)生的近因屬于承保風險范疇,那么保險人應當承擔保險賠償責任?!雹傥覈鳛槌晌姆▏遥凇侗kU法》中雖未對“近因原則”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在保險糾紛審判實踐中“近因原則”卻已得到了普遍的適用,因此,許多學者建議以立法的形式,將“近因原則”寫入保險法。通過立法確認“近因原則”勢在必行,但這是需要理論和經(jīng)驗長期累積的過程,在目前階段,還不足以修改立法的情況下,有必要結合現(xiàn)階段大力推行的最高法院指導案例制度,通過引入保險糾紛中的典型案例,給司法審判中保險事故的因果關系提供依據(jù)。
保險法的存在不是為了片面的保護某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實現(xiàn)各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互利共贏?!敖蛟瓌t”在保險理賠過程中,作為保險理賠的工作原則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它是確定保險事故致?lián)p原因與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重要原則。所以“近因原則”可稱為調(diào)節(jié)保險合同當事人之間利益沖突的“平衡器”。若單純地偏袒被保險一方的利益,將導致保險人無法生存,保險的功能將很難實現(xiàn),而保險消費者的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因此“近因原則”強調(diào)在風險分攤上和法律后果上的公平性、合理性。
保險本身具有不確定性,發(fā)生保險事故時,有時被保險人能夠得到的保險賠償金會遠超其支付的保險費用,這容易使一些存在非法目的的人為了獲得高額的賠償金,故意制造保險事故或者擴大保險損害結果,即保險中的“道德風險”。我國的保險法立法中至今沒有明文規(guī)定“近因原則”,這使得保險責任的認定標準模糊,增添了道德風險發(fā)生的概率,若“有人通過故意制造保險事故或者擴大損失以獲得保險賠款,不僅嚴重損害了保險公司的利益,甚至還有可能導致保險費率的提高,損害其他投保人的利益,影響整個保險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雹谥挥懈鶕?jù)近因原則,在理賠時查明保險事故的近因是否來源于道德風險,才能將道德風險排除,防止欺詐、騙取保險金等違法行為的發(fā)生。因此,“近因原則”可作為防止道德風險發(fā)生的“過濾器”。
茲有案例,2014年4月6日,馮某(春鍍公司代理人)駕駛被保車輛倒車時,李某先是被馮駕車撞到,后被車廂上掉落貨物砸到,造成車損人傷的交通事故。已經(jīng)在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以下簡稱人保南京分公司)調(diào)解處理完畢,春鍍公司墊付醫(yī)療費等87839.81元。被保車輛于2013年8月7日在華安財產(chǎn)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處投保了機動車損失保險、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人員險、不計免賠險,保險期限自2013年8月7日至2014年8月6日止,本次事故發(fā)生在約定保險期限內(nèi)。根據(jù)約定的上述險種保險條款,此次事故屬于保險責任的承保范圍,華安財產(chǎn)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應當承擔賠付義務,春鍍公司多次要求理賠未果,故訴至法院。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第一,造成事故受害方李某受傷的原因是投保車輛的直接撞擊還是投保車輛所載貨物撞擊;第二,春鍍公司投保的車輛所發(fā)生的對第三方造成損失的事故責任是否屬于華安財產(chǎn)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商業(yè)三責險賠償責任范圍。
本案第一個爭議焦點就涉及到造成保險責任的“近因原則”適用的問題?!耙蜍囕v倒車碰撞系華安財產(chǎn)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的保險責任范圍,屬于承保危險,也是車載貨物掉落的近因,依據(jù)保險近因原則,保險人應當對承保危險作為近因而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承擔保險責任,故華安財產(chǎn)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在本案中對車輛倒車碰撞導致車載貨物掉落砸傷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雹?/p>
在上述案例中,法院在判決書中直接提出根據(jù)保險“近因原則”。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檢索帶有“保險”和“近因原則”關鍵詞民事案由的裁判文書,其中“近因原則”都是直接作為法院的裁判依據(jù)直接寫入判決書。這說明“近因原則”在審判過程中是經(jīng)常作為一個保險法中的審判慣例來適用的,而我國作為成文法國家,卻不能在保險法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找到“近因原則”的字樣。隨著我國現(xiàn)在保險行業(yè)的發(fā)展,保險市場的開放,保險糾紛也不斷凸顯其多樣性和復雜性,涉及到近因認定的案件不能只通過法官的一句“根據(jù)近因原則”去裁判,需要更具權威性的理由去裁判。
我國現(xiàn)行保險法只明確規(guī)定了“最大誠信原則”,“保險利益原則”和“損失補償原則”,沒有對“近因原則”做明確規(guī)定,雖然在2003年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征求意見稿)》第十九條提到過“‘近因原則’是指造成承包損失起決定性、有效性的原因。”④但是因為該司法解釋沒有通過,所以至今我國保險立法中沒有涉及保險因果關系的內(nèi)容。
1.對司法實踐的影響
“近因原則”作為一項法律原則,與其他法律原則具有同樣的一般性和抽象性,法律原則若直接適用于個案,適用者在裁判中需遵循法的預期作用和實際作用⑤,并有義務向社會與當事人充分說明理由。在司法實踐中,法院的裁判文書并未體現(xiàn)出直接適用法律原則的理由?,F(xiàn)實中,保險事故中的因果關系復雜多樣,而且“近因原則”理論本身較為復雜又處于不斷發(fā)展中,法官個人對因果關系理論可能有不同理解,對保險專業(yè)知識有時也存在局限,如果沒有統(tǒng)一的確定因果關系的規(guī)則,裁判結果將缺乏司法裁判應有的確定性和穩(wěn)定性,不利于司法裁判維護公平正義的目的。
2.對保險行業(yè)的影響
保險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將少數(shù)人承擔的危險分散到全社會,分散損失的承擔。而損失必須是有范圍的,社會不能承擔無限制的損失,而這種范圍即是保險的承保范圍。“近因原則”能夠確定損失是否在承保范圍內(nèi),也可以證明投保人及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是否遵守保險合同的約定,不致保險人承擔超范圍的保險責任,也能保證投保人得到相應的損失補償,真正做到分散危險,體現(xiàn)保險的目的。
“近因原則”最初來源于海上保險的慣例,是英國的Chalmers爵士在總結歸納了2000多件英國早期海上保險案例總結而來,并在英國1906年海上保險法中規(guī)定,經(jīng)歷了英國海上保險百年的實踐考驗。1907年,通過Pawsey v.Scottis Union & National一案“近因原則”被定義為:“能夠引起一系列事件的發(fā)生并且能動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引發(fā)某種后果的因素,且在該因素發(fā)揮作用的過程中,并無其他獨立的能動力量介入其中?!雹?918年,又經(jīng)過 Leyland Shipping Co.Ltd.v.Norwich Union Fire Insurance Society Ltd案的判決,提出了在效力上占主導地位的近因“效力標準”,否定了通過時間先后來判定近因的“時間標準”。由此可見“近因原則”最初就起源于判例。
遵循先例可以為法律適用帶來穩(wěn)定,遵循先例保證了“相同問題相同處理”使解決某個法律問題的方法在長時期內(nèi)得到維持。這與成文法所期待的穩(wěn)定性并不沖突也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判例是法律原則的意義在特定情景中的顯示,或是法律原則的具體化,”⑦所以,適用了法律原則的判例可以成為一種經(jīng)驗,成為以后法律適用中的參考。在法律原則的適用中要求做決定的人遵循先例,可以防止在法律決定、判斷的過程中隨意自由裁量,減少了在做決定時的武斷,有利于做出合理的法律決定,符合人們的可預測性和可接受性?!敖蛟瓌t”是一項法律原則,它具有與其他法律原則同樣的特征,遵循保險案例同樣可以達到與其他類型的判例適用的效果。遵循典型的保險案例,可以給法官在保險案件的審判中一個適用的標準,即使法官對保險業(yè)了解不足或者對因果關系持不同學說,也可以根據(jù)同樣情形的保險案例做出平衡雙方利益的裁判結果。
具有我國特色的指導性案例制度,不同于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制度,指導性案例不能直接適用,但對于法院司法裁判和訴訟當事人對案件的了解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國指導性案例制度的發(fā)展從2005年的《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正式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導制度”,經(jīng)過2008年的《中央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guī)定》到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13日印發(fā)的<《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guī)定》實施細則>,明確了指導性案例適用的一系列方式,經(jīng)過十年時間正式建立了指導案例制度,迄今為止(截止到2018年4月8日)共發(fā)布了16批87件指導性案例。我國的指導性案例制度是在不影響成文法作為法律淵源的前提下,借鑒英美法判例制度相關內(nèi)容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性的法律制度。
“成文法與判例法現(xiàn)在仍然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相區(qū)別的主要依據(jù),但自19世紀末以來,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律形式方面已有逐步接近的現(xiàn)象。”⑧成文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立法者是以當時社會現(xiàn)實為基礎而制定的,而社會在發(fā)展,成文法的穩(wěn)定性恰恰使一經(jīng)制定就不輕易修改。因此可以發(fā)揮判例在司法實踐中的作用,以彌補成文法的不足。在保持成文法穩(wěn)定性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地引進新的法律制度,以使法律在整體上能夠及時適應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需要。
我國指導性案例制度與英美法系的判例法雖有不同但也存在著的相似之處,現(xiàn)階段我國指導性案例制度又在不斷發(fā)展,總結保險糾紛司法審判中的典型案例作為司法實踐的參考是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 應區(qū)別這里的保險案例與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不 同,首先,英美法系是建立在判例法上的法律體系,而 我國是成文法國家,只有國家制定的成文法才能成為 正式法律淵源。所以判例不等于案例。其次,英美法 系的判例法可以由法官“造法”,法官經(jīng)過充分的法律 推理和論證,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法律規(guī)則,經(jīng)過反復 適用而被確立下來。而我國的指導性案例制度,只是 一個法律適用的制度,我國的法官需要嚴格按照法律 規(guī)定裁判,不能隨意“造法”。最后,我國建立的指導 性案例制度,是建立在成文法的基礎上,而非判例法, 所以不是用保險案例來代替法條,直接將保險案例上 升為保險法的法律淵源,但是可以通過“明示援引”的 方式在判決書中引入保險案例,以便于判決書的說理 與監(jiān)督。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guī) 定>實施細則》中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在裁判文書中引述 相關指導性案例的,應在裁判理由部分引述指導性案 例的編號和裁判要點?!币布丛谠笇О咐倪^程 中要引入保險案例時從具體到具體,在具體保險案件 裁判中參照保險案例,參照典型保險案例說理的邏輯 性,而不是以“根據(jù)近因原則”幾個字簡要概括。其 次,保險案例與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也存在相似之處。 第一,推理過程相似通過歸納大量有關“近因原則”保 險案例,抽象概括其中的一般規(guī)則,從具體到抽象,歸 納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法律規(guī)則或司法解釋;第二, 借鑒英美法系的判例匯編的方式,結合我國法律分級 的立法現(xiàn)狀以及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水平的差異等因 素,編纂有關“近因原則”的保險案例,以指導性案例 的形式發(fā)布,供各級法院的法官學習參考。以最高人 民法院主導發(fā)布案例,各地的高級人民法院輔助性發(fā) 布,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的監(jiān)督。
“近因原則”對保險司法實踐和保險業(yè)的發(fā)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發(fā)布的保險“近因原則”的指導性案例,但是基于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的需要,在我國暫時沒有將其寫入法律的背景下,提出以指導性案例的方式引入保險案例。這是在我國成文法的基礎上,跟隨我國現(xiàn)階段發(fā)展指導性案例制度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通過援引保險案例的方式適用“近因原則”即為保險事故因果關系的確定提供了可遵循的先例,又可以總結實踐經(jīng)驗,為以后“近因原則”寫入法律抽象概括出一般條款。
[ 注 釋 ]
①楊召南.海上保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②湯媛媛.保險法近因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11.
③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5)寧商終字第821號.
④2003年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征求意見稿)》第19條.
⑤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⑥陳朝輝.海上保險近因原則解析[J].大連大學學報,2004(3).
⑦王夏昊.判例在法律適用中的意義與作用[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6).
⑧李婧.淺談判例法作為民法淵源的意義與局限——兼論中國引入判例法的可行性[J].研究生法學,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