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多積尺寸之功。小事小節(jié)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jié)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時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多積尺寸之功,總書記的教誨耐人尋味,給人啟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jié)決定成敗,黨員干部只有堅持從小事做起、從小節(jié)抓起,腳踏實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才能成為新時代的合格共產黨員。
民國時期大書法家于右任在西安任職時,發(fā)現有人在辦公樓后的小花園里方便,于是就揮毫寫了一張“不可隨處小便”的警示條,張貼在墻上。于右任的字千金難求,有書法愛好者覬覦他的墨寶,便揭去字條進行剪裁、裝裱,做成“小處不可隨便”的條幅。于右任看后驚訝不已,拍案叫絕。原來難登大雅之堂的六個字,竟變成一句警世格言,一時傳為佳話。
重小處、重細行、重小節(jié),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的重要內容。無論是《中庸》中的“致廣大而盡精微”,《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還是《韓非子》中的“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都在提醒我們,無論是為學、修身還是做事,都要注重小節(jié),“小處不可隨便”。
其實,“小處”不小,“小”中往往隱藏著“大”,正所謂,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事物的變化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的改變。俗語“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揭示的就是這個道理。有個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人偷拿了鄰居家的一根針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時卻定了與一位偷牛賊同樣的罪。小偷很不服氣,嚷嚷著問法官:“為什么我偷了區(qū)區(qū)一根針,卻判得與偷牛一樣重?”盜牛者對他說:“不要嚷了,我當初就是從拿別人一根針開始的?!睆耐狄桓樀酵狄活^牛,一點點放縱自己,胃口越來越大、錯誤越犯越重,最終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淵、不可自拔。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加強自身修養(yǎng)、防止腐化變質,必須守住小節(jié),防微杜漸。
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小事小節(jié),往往因其小而容易被人忽略。個別黨員干部甚至認為,要干大事就得不拘小節(jié),只要在大原則上不出錯,平時那些小節(jié)沒必要細究。殊不知,這種觀念是極其危險的。一些黨員干部蛻化變質,一步步陷入違紀違法的泥潭,往往就是從一些看似小事小節(jié)的地方起步,在推杯換盞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丟掉了原則,在輕歌曼舞中喪失了人格,像溫水中的青蛙,在不知不覺中陷于困境,等到發(fā)現水溫過高,已經跳不出來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常拘小節(jié)、經常對照黨章黨規(guī)照鏡子、正衣冠,慎獨慎微,時刻警省自己,防微杜漸,加強自身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
東漢時期,有一名少年名叫陳蕃,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業(yè)。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臟亂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遂改之,后有所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再大的事情,都是由一個個小的事情和細節(jié)組成的。列寧曾講:“要成就一件大事業(yè),必須從小事做起?!濒斞冈f:“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边@些樸實的話語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天下大事,始于小事;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國共產黨給自己立下了一個鐵的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中一條,就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紅軍戰(zhàn)士行軍打仗,夜宿借了老百姓的門板做床鋪,第二天清晨出發(fā)前,無論多么緊急,都必須把衛(wèi)生打掃好,把門板安裝好,否則就要受到嚴厲的處分。從黨的最高領導人到普通戰(zhàn)士,都嚴格遵守紀律,始終保持了良好的風氣。正是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樣一件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做起,嚴紀律明要求,中國共產黨才凝聚起了億萬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才依靠星星之火引發(fā)燎原之勢,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今天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大國的執(zhí)政黨。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是由很多小的事情構成的,而有些人卻往往傾心于遠大的理想和宏偉的目標,口中講的是“大格局”,心里想的是“大事業(yè)”,對微小的事物不屑一顧。結果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世上無小事,只有甘于從平凡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一代偉人周恩來在注重細節(jié)小事方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曾這樣評價他:“對于周恩來來說,任何大事都是從注意小事、注意細節(jié)入手的,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圍繞這一觀點進行的。他既能親自照料每棵樹,也能夠看到整片森林?!敝芸偫碜钊莶坏谩按蟾拧薄耙苍S”“可能”“差不多”這一類的字眼。有一次,北京飯店舉行涉外宴會,周總理問工作人員:“今晚的餃子是什么餡兒的?”一位工作人員答道:“好像是三鮮餡吧。”周總理皺皺眉頭,嚴肅地追問:“什么叫好像?究竟是還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對海鮮過敏,出了問題誰負責?”很多時候,事情的成敗就取決于一件件小事。只有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最大價值。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想在事業(yè)上有一番作為,必須從基層做起,從點滴做起,只有把一件件小事做實、做好,才能為將來干大事打下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寫道:“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jié)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jié)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
細微之處見真章。小事小節(jié)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反映出黨員干部的黨性和道德修養(yǎng);小事小節(jié)也是一塊試金石,人民群眾評價干部的品行,常常就是從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件件小事來判斷的。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件睡衣穿了20年,補了73個補丁,直到最后實在沒法再補了,才同意讓它光榮“退役”;周恩來總理吃完飯后,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抹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后再把菜葉吃掉;“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公私分明,因孩子看戲沒買票而對全家進行批評教育;“為民書記”鄭培民在突發(fā)心肌梗死被送往醫(yī)院的路上,還在叮囑司機“別闖紅燈”……小事小節(jié)于細微之處展示人的品格和修養(yǎng),也是我們共產黨人人格魅力之所在。
厚立從政之德,就要多積尺寸之功。良好的從政之德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不懈錘煉的結果。小事小節(jié)正是錘煉政德的最好平臺。作為黨員干部,要在思想上時刻警醒,始終繃緊“小事小節(jié)不能小視”這根弦,做到真抓實干從“小事”做起,力戒浮躁的心態(tài),穩(wěn)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注重自身能力的集聚和積淀,以厚實的基礎謀求長久的發(fā)展;做到服務群眾從“小處”入手,從群眾生產生活的細微處著想,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實實在在為群眾解決最迫切的困難和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把群眾的事情辦實、辦好、辦細;做到清正廉潔從“小節(jié)”嚴起,慎言行、克大意、防疏忽,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常懷敬畏之心,始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經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只有守好小事小節(jié),黨員干部才能在群眾中起到表率作用,才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工作,才能在事業(yè)上得心應手。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黨員干部修身修為,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為功。積尺寸之功,是實干者的真實寫照,也是為民者的初心之鑒。黨員干部當以尺寸之功的韌勁將黨和國家的事業(yè)不斷推向輝煌,以尺寸之功的實干精神踐行對人民群眾的承諾,當沙粒聚成高塔,繁花擁成錦簇,細流匯成江河,我們的民族也就有了最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