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十幾年一晃而過,既是教師又是母親的我越來越喜歡教師和母親這兩個“職業(yè)了”。我的“孩子們”一入你的眼,你就可從他們身上感覺到陽光和快樂,在臉上,笑容是從來不吝嗇的,猶如春天里綻放的花朵;“我能行!”時常讓他們自信滿滿,在他們的眼里目前什么困難都不是困難,只要你有信心,困難一定跨越;在你對什么事游移不定的時候,他們都會幫你快刀斬亂麻,迅速拿主意;在你不開心的時候,他們會很善解人意的逗你開心;別看他們最大的才13歲,但時常會讓你忘記他們還是個孩子。
今天就談?wù)勎医逃⒆拥男牡茫?/p>
培養(yǎng)孩子認真學習做事的態(tài)度。
我的孩子上學前班時,不會寫字,是我手把手的教的,孩子的字寫的很難看,我拿起橡皮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給擦了,然后把手教她重寫,直到滿意為止。后來只要寫得不認真,不合乎要求,就擦掉重寫,我告訴她“只要你寫好看了,就不用重寫。”起初她是為了怕麻煩,就爭取一遍寫好,寫好之后還會有很多時間做其他的事情——比如玩兒。而且還知道寫好看了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全班小朋友都會伸出小手說“你真棒!”那個得意讓她很受用,她明白這是認真學習的結(jié)果。后來告訴她學習做事都要有個認真的態(tài)度,你已經(jīng)做了,已經(jīng)在付出了,為什么不一次做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呢?認真的態(tài)度必是從小養(yǎng)成,從小事養(yǎng)成,從身邊養(yǎng)成,這是養(yǎng)成教育的一部分。同樣,我也是這樣教育其他的學生孩子們的。
注意:興趣是不能從孩子身上消失的
初為人父母時,那份欣喜無以言表,恨不得孩子一生下來就可以和他對話。可真當孩子會說話了,早就忘記了孩子會問第一個“為什么”帶來的歡喜,當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的時候,我們或許會因為自己工作的勞累而懶得回答,或許就是他問的問題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的知識范圍而敷衍塞責,或許我們正在為麻將的不胡牌而煩惱。而我們慣用的伎倆就是這個等你長大了就懂了!這個不要求掌握,你記住就行了!我也不知道……時間久了,孩子再也不會有“為什么”了,因為沒有興趣了,沒有興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做家長的意識越早越好,因為興趣才是她學習的動力。我的孩子從小就有許許多多的“為什么”,我和孩子他爸一直回答她的“為什么”,即便到最后的答案自己都覺著很可笑,可我們還是會很認真的對待,后來我們回答不了就讓她自己去尋找答案,她說她是我們的老師,讓我們叫她“王老師”,我們會認真叫她一聲——“小王老師”。所以到現(xiàn)在,她會很有興趣的向難題進攻,攻克之后,得意不已。父母們,你們怎么看?
要會欣賞自己的孩子,她是最優(yōu)秀的。
在我的眼里,我所有的孩子是最棒的!時常發(fā)現(xiàn)身上的閃光點,時常要不吝嗇的把你的夸獎送給你的孩子。考試分數(shù)自然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不理想,也別打擊孩子,我常說的是“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次也不錯”,“下次還可再努力”,“必須找出差距,知道錯在哪里,學會自我分析”,只要孩子找到錯誤的原因,我都會說她“很棒!”用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做出一道難題,我都會用很夸張的聲音對她說“哇,孩子,你太聰明了,咋這能干呢?媽媽都不會,你真是天才!”有時遇到難事他們想退縮了,我就鼓勵他說“我的孩子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他們呢?你們會做得很好的”。時間長了,他們真的就做到了很多自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即便做錯,也要安慰孩子,學會重新來過。也許我的孩子們一直在這種被欣賞的氛圍中長大,所以顯得很自信。作為家長,一定要耐心的欣賞自己的孩子,因為走出家庭,除非他做的非常優(yōu)秀,才會時常被欣賞,否則沒有那么多的人和事可以常常讓你的孩子被欣賞,可以有一份孩子的自尊虛榮得到滿足,孩子在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光臨最多的就是失落、失望、自卑等等壞情緒的打擊,學校和社會都做不到時刻賞識自己的孩子,那么家長們,請賞識自己的孩子,告訴她“你真棒!”讓他時刻信心滿滿,因為在我們家長的眼里,我們的孩子應(yīng)該是最棒的!讓孩子們帶著自信學習,帶著自信生活!
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涉外保姆》這部電視劇。一天主人外出,保姆和兩個孩子(一個嬰兒,一個幼兒)在家,中途保姆接朋友電話,樓上嬰兒又哭了,保姆沒有顧得上這個稍大的孩子,等她處理完一些事情,從樓上下到客廳一看傻眼了,那個孩子用顏料把客廳的墻畫的亂七八糟,保姆又氣又急,很怕主人回來訓(xùn)斥自己并扣工錢,正在他想辦法要如何解決時,主人回來了。保姆拿著抹布正在抹墻,保姆給主人解釋沒兩句,主人就問自己的孩子,為什么要在墻上畫畫。孩子說我想讓這個世界變成……主人對孩子說“寶貝,你想把很多美得東西畫出來,你做得很好,可是我們可以在其他地方做,效果也許更好呢?比如畫在紙上,能讓更多的人看到,而且還可以涂改,墻上固然可以畫,但是能看到的人很少,你想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的作品嗎?”“想!”“那你該在什么地方畫呢?”孩子拿起畫筆去書房涂鴉了。主人轉(zhuǎn)頭對保姆說“不要訓(xùn)斥孩子做錯了,墻涂壞了,可以重刷,但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旦遭到破壞,那就再也沒有了。”這個家長做的是不是很好呢?我們很多家長是不是都在做殺手呢?不要千篇一律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培養(yǎng)孩子,孩子身上有些東西是我們不能容忍的,在我們想盡辦法改掉孩子的“壞毛病”的時候,也改掉了孩子身上很多可貴的東西,想想,在我們下手的時候,有些東西是否還可以回到孩子身上……
為了孩子,反思我們的教育方式很重要,讓我這位既是老師有是家長的人學會反思吧!我們每個做教師或是家長的人都應(yīng)該學會反思。在我們指責社會的不公,指責教育的失敗、指責別人道德淪喪的時候,我們自己又是怎樣地在培養(yǎng)我們的孩子?我們手中有太多的“刀”(批評、諷刺、攀比、傷自尊、打、罵等)在扼殺我們孩子的心靈,收起我們手里的“刀”,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康地茁壯成長,保留他們天生的優(yōu)良品質(zhì),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快樂開心長大!
【作者簡介】
高虹,女,新疆喀什地區(qū)實驗中學初中英語教師,2004年工作,從教十余年。熱愛教育,關(guān)注學生,樂于教書。
【重要榮譽】
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