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石油開發(fā)地震學教學研究

2018-01-22 11:25李蘭斌周紅唐大卿胡志豪
大學教育 2018年11期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一帶一路教學方法

李蘭斌 周紅 唐大卿 胡志豪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石油工程專業(yè)留學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來華留學研究生教學問題也日益增多。石油開發(fā)地震學是來華留學研究生熱門專業(yè)必修課程,本文針對教學中存在留學生學習基礎層次差異大、課程基礎知識薄弱、教材資料不足、實驗條件欠缺等問題進行了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改進,提出了組建國際化視野教學團隊、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精編教材、加強實踐教學等策略,以期提高全英文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這對提高來華留學生培養(yǎng)質量,促進我國教育國際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石油開發(fā)地震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8)11-0180-03

自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來,“一帶一路”已成為當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之一,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同。2015年3月,國家發(fā)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其中明確指出,要擴大留學生規(guī)模,積極開展合作辦學。因此,如何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急需學科專業(yè)的發(fā)展,來華留學生的培養(yǎng)教育,加快推進我國高校教育國際化便成為當前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1][2]。在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規(guī)模的同時,需要建立完備的留學生教育管理制度體系,制訂符合國際生培養(yǎng)要求的課程體系和管理辦法,使留學生教育的質量得到可靠保證[3],并且做到適應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培養(yǎng)高質量的來華留學生,不僅可以縮小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辦學水平差距,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石油工程專業(yè)屬于國家能源行業(yè)重點學科?!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的推進,使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到我校學習該專業(yè)的來華留學本科生及研究生規(guī)模擴大,國別增多[4][5]。石油開發(fā)地震學作為來華石油工程留學研究生熱門專業(yè)必修課程,教學意義重大。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留學生學習基礎層次差異大、課程基礎知識薄弱、教材資料不足、實踐條件欠缺等問題。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對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全英文教學進行了研究與實踐,提出了教學改革新方法,這對提高來華留學生培養(yǎng)質量,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留學生教育的特點

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是石油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主干專業(yè)課程。該課程作為來華留學生選修的熱門課程,受到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重點關注。但由于來華留學生與我國本土學生存在多方差異,不適合直接套用原有石油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體系。存在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下面幾個方面:

1.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專業(yè)基礎不同,理論知識水平差異也較大。

“一帶一路”沿線不同國家之間的基礎教育差異較大,它們的教育與中國也存在較大差異,因而表現(xiàn)出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傮w來說,對比中國學生,來華留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6]。所以,要設計出適宜他們知識水平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這是基本的且必需的。

2.非英語母語國家的來華留學生存在語言溝通困難。

來自非英語母語國家的留學生,尤其是來自于相對較為落后的國家的學生,他們在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上困難更大。因此,教師采用深入淺出、簡明扼要的表達方式來進行授課就顯得尤為必要。

3.部分學生缺少必要的課程基礎知識,學校目前缺少適合來華留學生的教學資料。

目前,石油開發(fā)地震學留學研究生課程教學是參考國內石油工程研究生同名教學材料和教學大綱,實際上是課程縮減版,僅僅刪減掉了難于理解的部分,但并沒有增加基礎知識的介紹。學生基本沒有地震勘探原理基礎知識,在講授過程中必須對一些基礎知識進行多個課時的講解,使得課程進度與教學計劃不符。事實上,目前國內石油工程研究生都沒有完整的石油開發(fā)地震學教材和教學大綱,也沒有合適的英文原版教材可采用,這給來華留學生系統(tǒng)學習該課程,教師完整教學帶來不便。

4.實驗條件不充分,學生難以開展特色鮮明的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

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特征,知識點多、綜合性強、方法技術性強,與生產實踐聯(lián)系緊密。油氣田開發(fā)的地震資料具有海量數(shù)據(jù)特點,需要依托計算機設備及軟件平臺,教師才能結合油藏開發(fā)中的動靜態(tài)地質信息開展有效分析和應用。在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教學中,開展階段性理論知識與實驗相結合、內容新穎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加深理解,增強實踐動手能力,還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創(chuàng)新設計的激情。目前課程缺少對應的專用實驗室,實踐基礎設備欠缺,這必然影響到課程的教學效果。

因此,加快課程改革步伐,保持教學內容新穎,是石油工程專業(yè)來華留學生培養(yǎng)的需求。我們把提高授課效果,完善教學實驗基礎設施,強化訓練學生基本技能,重視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作為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點。

二、留學生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教學主要內容與教學方法研究

石油開發(fā)地震學是指在勘探地球物理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針對油氣藏的地震觀測方法和信息處理技術,綜合利用鉆井、測井、地質和油藏工程等多學科資料,對油氣藏特征進行預測,并對油氣田開發(fā)及開采過程中的油氣藏做出完整精細的描述和動態(tài)監(jiān)測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7]。

石油開發(fā)地震學的教學目的: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石油開發(fā)地震學原理及方法;使學生學會用石油開發(fā)地震學的理論方法解決油氣開發(fā)中的實際問題;通過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專業(yè)技能,提高學生專業(yè)素質。

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教學主要內容:地震巖石物理學基礎,三維地震、時移地震、井間地震、隨鉆地震及微地震等技術,地震反演、地震屬性等分析方法在油藏圈定、油藏表征、油藏監(jiān)測中的綜合應用。

為提高來華留學生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教學質量,本文針對學生專業(yè)基礎不同、語言溝通障礙、教材及實驗設備不充足等特點,進行了教學研究與改革。我們設計與學生專業(yè)基礎及學習能力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踐創(chuàng)新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使來華留學生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學習效果得到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提高。

1.組建國際化視野教學團隊

教師的水平和素養(yǎng)是決定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國際化需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教師隊伍[8]。來華留學生學歷教育,對比普通大學教學,無疑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外語水平是對留學生任課教師的基本要求。擔任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yè),能夠深入淺出地講授專業(yè)知識,還要善于進行不同文化的溝通及交流[9]。還應該圍繞學科建設形成教學團隊,這樣的學科教學團隊具有國際化視野,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觀念和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向全球開放的理念,能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師資建設,是開展來華留學生課堂教學改革及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基礎條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在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教學中,主講老師均具有國外訪學或國際學術交流經歷,并主持或參與大量相關學科的科研項目,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些老師圍繞學科發(fā)展組成教學團隊,采用全英文教學,對來華留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2.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中國學生與來華留學生在文化背景及邏輯思維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留學生傾向于關注知識鋪陳,更愿意通過具體事例分析來加強對形象知識的理解;留學生偏向于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往往通過個人的反復實踐,來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和獲得結論;留學生更愿意采用個人研究式的學習,傾向于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10]。所以,傳統(tǒng)的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為主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在留學生課堂教學中尤其不適合。因此,必須在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多借鑒國外常用的互動式教學、案例式教學以及研討式教學等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各個感覺器官的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接受信息的效率。加強石油開發(fā)地震學的多媒體教學,做到動與靜結合,聲音與影像結合,二維與三維結合,使學生建立起動態(tài)立體的開發(fā)地震模型,掌握開發(fā)地震技術并進行綜合有效的應用。課件要做到信息全面、先進、生動,并具有交互性,使學生的學習更為主動。此外,對留學生的教學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中方教師與來華留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難,這種跨文化交際障礙常常會影響知識的有效傳遞。教師采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圖文并茂方式,形象生動地展示課堂內容,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有利于減少可能的語言之間的傳播誤差,從而提高教學效果[8]。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氛圍,使教學雙方在平等交流和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相互碰撞交融,進而激發(fā)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成提升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油氣田開發(fā)地震的互動式教學應該做到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教師做好引導,充分發(fā)揮留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及創(chuàng)造性,營造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課堂氛圍,同時注重組織和總結。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大量案例、實例給學生介紹石油開發(fā)地震學各種技術方法在油藏開發(fā)實踐中的應用。通過呈現(xiàn)各種真實案例,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并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主動調用基本方法與原理,綜合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研討式教學是定期組織學生或學生自發(fā)組織研討會,集中討論更容易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和理解,項目組成員之間的溝通更能幫助他們全面理解相關內容,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促進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

3.精編教材,優(yōu)化教學內容。

一般來說,來華留學生的語言及思維方式決定了教師更適合采用英文教材,能幫助留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收教學內容。然而,“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來華留學生基礎層次差異較大,對教材的要求因而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層次。適合的教材應該概念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且通俗易懂,不要求學生具有特別的工程背景,并且能夠同時兼顧有相關背景以及無相關背景的學生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引進英文原版教材,并在此基礎上精編《石油開發(fā)地震學》全英文教材,優(yōu)化教學內容。

在有針對性地修訂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我們編寫了《石油開發(fā)地震學學習指導與習題》一書,不僅可以更好地配合《石油開發(fā)地震學》教材的教學,滿足留學生學習需要,而且可以進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教材體系。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顯然是可以為我國提高綜合國力做出一定的且必要的貢獻。然而,我們不能只是為國際化而國際化。英文原版教材的使用顯然不能作為國際化程度的指標。所以,有必要開發(fā)出針對性強的留學生專用教材,這也是當前來華留學生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保證。

4.加強實踐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

石油開發(fā)地震學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很好地加強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掌握工程設計方法及其工程應用。為了更好地激發(fā)來華留學生對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提升學習效果,我們一方面在教學中安排學生觀看專題教學片,到實驗室現(xiàn)場參觀,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力求學校盡力提供教學實驗設備,多安排學生上機實習,通過讓學生自己分析處理油田的開發(fā)地震實際數(shù)據(jù),繪制成果圖件,編寫報告,從而增強學生解決油氣開發(fā)地震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掌握應用油氣開發(fā)地震技術。此外,可鼓勵基礎條件好的學生進一步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針對來華學生來自不同國別的特點,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可讓學生結合自己本國實際開展實踐活動,以提高教學效果。

5.搭建課程網絡平臺。利用網絡技術,以互聯(lián)網為基地,搭建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的交流學習網站平臺。課程網絡平臺不僅提供了完整的電子教案和閱讀資料,亦配置了網上相關資源,能基本滿足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練習、復習、查閱等的需要。網絡平臺具有互動功能,教師學生可以參與交流討論,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此外,重視課堂反饋及課后的問卷調查,跟蹤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摸清留學生課程教學效果,從而可以適時地對教學計劃做適當調整或更新,滿足不同層次留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需求,最終實現(xiàn)綜合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結語

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發(fā)展迅速,來華留學生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來華留學生數(shù)量顯著增加,高等教育國際化成了當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本文針對石油工程專業(yè)來華留學研究生的石油開發(fā)地震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分析了留學生學習基礎層次不同、課程基礎知識缺少、教學資料不足、實踐條件欠缺等現(xiàn)狀,并提出組建國際化視野教學團隊、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精編教材、加強實踐教學等策略,以期提高全英文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提高國際教育教學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趙金坡.新世紀以來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fā)展狀況、分析及展望[J].高教探索,2011(1):97-102.

[2] 游菲.“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7(5):39-40.

[3] 殷雪莉.“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來華留學生自我管理探析[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6(30):235-236.

[4] 朱芳冰,潘琳,蔡忠賢,周紅.來華研究生油氣田地下地質學課程建設實踐[J].大學教育,2017(12)81-83.

[5] 周紅,潘琳,朱芳冰.“一帶一路”背景下石油工程專業(yè)來華留學生本科教學趨同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8):43-44.

[6] 王融,熊智,許睿,等.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來華留學生電路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學資訊,2017(28):148-150.

[7] 王雙喜,甘利燈,易維啟,等.油藏地球物理技術進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5):606-613

[8] 宮毅敏.高等教育國際化若干問題探討[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4(8):10-11.

[9] 劉魯吉.“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留學生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12):107-108.

[10] 杜文倩.在華學歷教育留學生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6(11):104-105.

[責任編輯:鐘 嵐]

猜你喜歡
來華留學生一帶一路教學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全英文授課臨床本科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全英文授課醫(yī)學本科留學生防御方式調查分析
我的教學方法
恭城| 崇左市| 乌鲁木齐县| 崇州市| 确山县| 普兰店市| 秀山| 湛江市| 深州市| 来宾市| 洛南县| 抚顺县| 延长县| 屯留县| 固镇县| 镇雄县| 阿图什市| 民勤县| 皋兰县| 日土县| 合作市| 伊通| 华宁县| 禹城市| 江华| 桑日县| 诸暨市| 内江市| 郯城县| 榆林市| 介休市| 河池市| 肃南| 怀远县| 南宁市| 西盟| 锡林浩特市| 广东省| 山东省| 西乌珠穆沁旗| 万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