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海外華裔文化認同變化的影響因素初探

2018-01-23 21:53:10郭蓓蓓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華文華裔華僑

郭蓓蓓

(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外語系,北京 100015)

移民的認同是復雜的現(xiàn)象,具有多元性、復雜性和變動性。海外華僑華人的認同也一直經(jīng)歷著各種變化。學界普遍認為,二戰(zhàn)以前,華僑華人以認同祖籍國為主,主要傾向于“落葉歸根”;二戰(zhàn)以后,則以認同當?shù)貒鵀橹鳎瑢崿F(xiàn)了“落地生根”。新世紀以來,隨著世情、國情、僑情的深刻巨變,華僑華人的認同越來越多元化。歸化當?shù)卣哂兄?,落葉歸根者有之,跨國流動者有之。更多的人則保持著雙重甚至多重認同。一方面,他們在居住國長期生存發(fā)展,融入當?shù)厣鐣某潭热找婕由?,另一方面,他們同祖籍國的?lián)系越來越緊密,對祖籍國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不斷增強。

認同問題是華僑華人研究的重要領域。特別是有關華僑華人的文化認同問題取得了豐碩成果。早在20世紀80年代,王賡武教授就對東南亞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華人多重認同的四種規(guī)范和標準:取決于自然規(guī)范的種族認同、由政治規(guī)范決定的國家認同、由經(jīng)濟規(guī)范塑造的階級認同以及由文化規(guī)范形成的文化認同。提出用多重認同的研究方法分析東南亞華人的身份認同,成為華人認同研究的扛鼎之作。[1]陳志明認為,研究華裔族群的認同應該從“語言、語言的涵化與認同的關系; 中文能力與認同的關系; 國籍與認同的關系”綜合考慮。[2]有的學者回顧了海外華人中國認同變化的歷史及華人認同的未來發(fā)展趨勢。[3]有不少學者對東南亞、歐美等地區(qū)華人的認同變遷進行了分析。[4]也有學者對全球化時代華僑華人認同的變化與特點進行了分析。[5]

從有關華人文化認同的已有研究來看,既有宏觀研究和理論研究,也有實證研究和個案研究。但是,現(xiàn)有研究也有兩方面不足:一是對文化認同的代際差異關注不夠,[6]二是對華人文化認同變化的現(xiàn)象關注較多,但對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分析不夠。因此,本文著重從海外華裔的視角,分析影響其認同變化的因素。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全球?qū)χ袊年P注越來越多。中國的發(fā)展同樣吸引了海外華僑華人的目光,激發(fā)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他們對祖籍國的認同發(fā)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中文,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到中國尋根問祖,追尋文化之根。推動海外華裔文化認同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國的發(fā)展這一宏觀背景外,本文著力從全球“漢語熱”及華文教育的復興與發(fā)展、僑務部門開展的中華文化教育活動以及華僑華人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居住國對華人貢獻的肯定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全球“漢語熱”及華文教育的復興與發(fā)展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及國際影響力的日益增強,一個突出的現(xiàn)象是全球范圍內(nèi)的“漢語熱”在不斷升溫,出現(xiàn)了一波又一波的“漢語熱”。“漢語熱”以20世紀80年代為開端,經(jīng)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初興期,20世紀90年代的升溫期以及21世紀以來的持續(xù)升溫期,“漢語熱”方興未艾。[7]漢語熱在全球遍地開花,一方面是中文的實用價值越來越強,另一方面是源于中國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國發(fā)展的吸引力。

以美國為例。十幾年前,全美只有200多所中學開設了漢語課,學習中文的學生總數(shù)僅有2萬人。如今,形勢發(fā)生了驚人的變化。在美國有近300萬人在說漢語。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在美國居民最經(jīng)常使用的外語中,中文排在西班牙語之后位居第二位。漢語不僅正成為相當流行的語言,而且被視為一項不錯的投資,因為在未來的競爭中,學習過中文的人會比沒有學過中文的人更有優(yōu)勢。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外孫女用中文背誦唐詩和演唱中國歌曲,成為全球漢語熱的一個新腳注。以特朗普總統(tǒng)為代表的美國多個名人家庭爭相學習中文的事例,一方面是漢語熱的生動體現(xiàn),另一方面也引發(fā)了新一輪美國民眾學習中文的熱潮。[8]

在世界各地,漢語也同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近年來,中文在英國越來越受歡迎。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對中文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如2016年英國政府曾推廣了一項四年制中文教育計劃“Mandarin Excellence Programme”。選擇在英國高考中考中文的學生增多,中文成為英國第三大流行語言。西班牙阿爾科文達斯(Alcobendas)市議會于2018年7月15日提出一項議案,決定面向該市失業(yè)人員提供中文輔導課程,以提高其就業(yè)能力,增強自身在就業(yè)市場中的競爭力。近期,新西蘭惠靈頓市政廳和新西蘭中國文化中心聯(lián)合主辦2018年旅游商務中文培訓班,旨在提高惠靈頓市政府工作人員的中文水平。阿聯(lián)酋宣布,該國的100所學校從2019年起將開漢語課,未來還會出臺更多措施,鼓勵學生們學漢語。[9]

與漢語熱相映成輝的是海外華文教育的復興與發(fā)展。海外漢語學習與海外華文教育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從性質(zhì)來看,漢語學習更多是一種外語學習,而華文教育則屬于母語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傳承。母語教育是海外移民保持和傳承本民族語言和文化及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的基本途徑。海外華僑華人也不例外。華文教育作為中華語言文化教授與傳承的重要載體,成為海外華人追尋自身民族文化與建構文化身份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冷戰(zhàn)思潮及東南亞民族主義等因素的影響,東南亞華文教育遭受到各國政府不同程度上的限制、打壓,甚至是取締。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發(fā)展,中國對外交往日益頻繁,東南亞華文教育開始出現(xiàn)復蘇與轉(zhuǎn)機。特別是進入90年代后,東南亞華文教育的發(fā)展尤為迅速。如印尼華文教育自1965后被迫中斷了30多年。1998年開始,華文教育才重新得到發(fā)展的空間。華文教育的發(fā)展,不僅提升了東南亞各國華裔的母語教育水平,而且進一步增強了華裔的身份認同。[10]除了東南亞華文教育的復興以外,在歐美、澳洲、拉美、非洲等地凡是有華僑華人分布的地方,華文教育都在不斷興盛發(fā)展。目前,全世界有約2萬所華文學校,數(shù)百萬華裔學生接受華文教育。[11]

而中文實用價值的提高,作為外在推動力推動了海外華文教育的發(fā)展。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母語由對父母親要求的“被動遵從”、“中國人應該學中文”的“本能認同”發(fā)展到了“對自己的前途有好處”的“理性選擇”。[12]掌握漢語、了解中華文化已經(jīng)成為海外華僑華人在升學、就業(yè)以及國際交流時的一項重要技能。此外,還出現(xiàn)了華文教育與主流社會漢語教學接軌的趨勢,這有利于華裔學生今后的升學和就業(yè),極大地調(diào)動了華裔學生學習中文的積極性。[13]

語言承載著文化,語言是文化認同的基礎。全球漢語熱的出現(xiàn)以及海外華文教育的繁榮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華裔學習和使用中文,從而激發(fā)了學習和掌握中華文化的興趣,增強了其對祖籍國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

二、僑務部門開展的中華文化教育活動

近年來,國務院僑辦等僑務部門,通過開展多種中華文化教育活動、搭建多種平臺,不斷增進海外華裔新生代對祖籍國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舉其要者如下。

(一)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和世界華文教育大會

為了推動海外華文教育的發(fā)展,2004年9月30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化,發(fā)展華文教育事業(y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業(yè)務主管部門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饡闪⒑螅瑸榱私鉀Q華文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先后形成了華文師資培養(yǎng)工程、華文教師暖心工程、華裔青少年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活動拓展工程、華文教輔材料開發(fā)工程、華文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研工程等系列華文教育項目,惠及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qū)的華文教育組織、華文學校、華文教師和華裔青少年。[14]

除了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外,國務院僑辦還通過舉辦世界華文教育大會等形式,推動華文教育的標準化、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發(fā)展。自2009年以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已舉辦了四屆。2017年12月19日,第四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5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600位華文教育界代表參加了會議。開幕式上,國務院僑辦表彰了1599名長期從事華文教育的海外優(yōu)秀華文教師和140名為華文教育慷慨解囊的熱心華教人士。[15]

(二)“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

“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為增進海外華裔和港澳臺地區(qū)青少年對中國的了解,提高他們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的興趣,推動海外華文教育發(fā)展而舉辦的大型綜合性活動。近年來,根據(jù)海外假期情況,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與地方有關單位合作,挖掘特色文化資源,統(tǒng)籌安排春、夏、秋、冬四季辦營計劃,共同邀請海外華裔和港澳臺地區(qū)青少年來中國大陸游覽參觀、學習交流、尋根問祖,通過多姿多彩的游教活動,使廣大營員了解古老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感受當今中國蓬勃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增強同為炎黃子孫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目前,每年有近3萬名青少年參加“中國尋根之旅”系列活動。[16]2018年7月25日,來自40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qū)的3000余名青少年歡聚人民大會堂,參加第九屆海外華裔及港澳臺地區(qū)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北京集結(jié)營開營式。[17]近年來,各省市僑辦組織了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尋根之旅”活動,給華裔青少年近距離了解中華文化提供了機會。

(三)“華夏行”

“華夏行”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專門為海外華裔新生代——特別是在海外各領域嶄露頭角的華裔青年策劃舉辦的一項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增進華裔杰出青年對祖籍國歷史文化和發(fā)展現(xiàn)狀的了解,讓更多華裔青年感知中國,增強作為中華子孫的自豪感和榮耀感,加強同他們的交往交流,共享中國發(fā)展新機遇?;顒幼?001年發(fā)展至今,已舉辦了十一屆,成為層次最高、代表面最廣、影響最大的全球華裔杰出青年盛會?!叭A夏行”已經(jīng)成為華裔青年們認知自己的尋根之旅、了解中國的發(fā)現(xiàn)之旅,增強了華裔青年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認同。[18]

此外,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還主辦“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慰僑訪演活動、“世界華文文學大會”、“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等活動,向海外華僑華人傳播中華文化。

近年來,中國僑聯(lián)開展了“親情中華”夏令營等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支持并促進華文教育的發(fā)展,幫助海外華裔青少年加深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和體驗、激發(fā)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熱情、增進中華情愫和桑梓情懷。通過參加活動,華裔青少年接觸到了更多的中國文化,充分體會到中國的美麗和強大,也更加激發(fā)了努力學習、弘揚中國文化的信心和動力。

三、華僑華人對居住國的貢獻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

華僑華人不僅為祖籍國的革命、建設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樣為居住國的各方面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長期以來,他們的貢獻不僅得不到主流社會的承認和肯定,反而在居住國遭遇了各種歧視、排斥與迫害。

(一)華僑對居住國的貢獻及遭遇的歧視與排斥

從經(jīng)濟上而言,19世紀的華工為東南亞、北美、拉美、非洲等地的開發(fā)、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東南亞有不少城市、港口都是因華人的到來和建設而發(fā)展起來的。馬來西亞砂拉越的詩巫市主要是由福州移民開墾的,詩巫又稱“新福州”。詩巫成為馬來西亞一個以華人為主要人口的城市。19世紀中期,2萬多名華工參與美國、加拿大橫跨北美大陸的太平洋鐵路的修建,很多人在施工中喪生。有一種說法:太平洋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都有華工的鮮血。然而,鐵路完工后華人卻遭歧視的不平等待遇,美國和加拿大先后在1882年、1885年實施排華,使華人遭到巨大的痛苦。

從政治上而言,華僑對居住國的民族獨立與反法斯戰(zhàn)爭等都做出了應有貢獻。如菲律賓華僑將軍劉亨賻參加過菲律賓反抗西班牙、美國的民族獨立戰(zhàn)爭,獲得將軍頭銜,為菲律賓獨立運動作出積極貢獻,受到菲律賓人民的尊敬,獲得高度的評價。在古巴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在古巴的華人與古巴人民并肩奮戰(zhàn),受到了高度贊揚——“古巴華人沒有一個是逃兵,沒有一個是叛徒”。海外華僑不僅為祖國的抗戰(zhàn)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同樣為居住地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做出了貢獻和犧牲。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東南亞華僑很快行動起來,成為當?shù)乜箵羧毡厩致哉叩囊恢е匾α俊6?zhàn)期間,在美國陸軍服役的華人超過1.3萬人,其中有近20%的人在海外陣亡。此外,整個戰(zhàn)爭期間,共有1.5萬名華人海員在美國和英國的商船上服務。[19]

雖然華僑華人為居住國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他們在世界各地都經(jīng)歷了歧視、排斥與迫害。東南亞殖民政權時期,殖民當局對華僑實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華僑與當?shù)赝林母糸u與矛盾,埋下了二戰(zhàn)后種族沖突的根源。還對華僑進行各種限制、打擊甚至暴力屠殺。二戰(zhàn)后東南亞的新興民族國家,一方面,從政策層面紛紛實行限制外僑法令,強迫華僑同化,如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越南等均實行當?shù)鼗?。另一方面,印尼、越南、印度、蒙古等國家還實行暴力排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傳統(tǒng)移民接受國都實行過嚴厲的排華政策法律。排華從民間性的零星行為,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排華政策法律。目前,雖然顯性的排華現(xiàn)象不多見,但針對華僑華人的各種隱性的歧視和不公平仍然存在。

(二)華人地位的提高與居住國對華人貢獻的肯定

隨著華僑華人教育水平提高、經(jīng)濟實力增強,華僑華人的社會地位不斷改善和提高。華僑華人有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教育水平普遍高于當?shù)鼐用衿骄?,不只是發(fā)展中國家,在美國等國也是如此。美國華人有模范少數(shù)民族之稱。世界華僑華人中有400萬專業(yè)人才。美國有8位華人科學家獲諾貝爾科學獎。不少東南亞華商集團是當?shù)刂еa(chǎn)業(yè),具有很強的經(jīng)濟實力。

由于華僑華人社會地位的提高及中國影響力的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國家重新審視華僑華人的地位和貢獻。21世紀以來,新西蘭、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相繼對歷史上的排華進行了道歉,加拿大還進行了補償。2002年新西蘭總理克拉克就新西蘭政府曾經(jīng)對華人移民征收帶有歧視性的人頭稅,向華人表示公開道歉。人頭稅被認為是新西蘭立法的一個污點。2006年,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發(fā)表聲明并且舉行隆重的和解典禮,就歷史上征收種族歧視性“人頭稅”及實施《排華法案》向華人道歉,并對健在的“人頭稅”受害者和其他受害者遺孀進行補償,同時撥款資助進行“人頭稅”問題的宣傳。2011年、2012年,美國聯(lián)邦國會參議院、眾議院先后通過法案,為《排華法案》等歧視華人的法律向華裔表示道歉。2017年,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州長安德魯首次代表維州政府公開為“淘金”時期政府向華人征收“人頭稅”等不公平待遇道歉。

除了政府的道歉外,華僑華人的貢獻也得到了進一步肯定。近年來,春節(jié)已經(jīng)成為世界性的節(jié)日。每逢春節(jié),各國政要不僅向中國人民祝賀,而且向當?shù)厝A僑華人祝賀中國新年。不少地方春節(jié)已成為公共假日。如2018年春節(jié),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菲律賓總統(tǒng)杜特爾特等各國政要都公開向當?shù)厝A僑華人祝賀中國新年,并肯定華僑華人的貢獻。[20]

2016年9月2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布朗簽署法案,宣布將華工對美國發(fā)展作出的貢獻以及華工受到《排華法案》排擠和迫害的辛酸歷史寫入加州教科書。2017年5月8日,美國加州眾議院全票通過決議案,將每年5月10日定為鐵路華工紀念日。[21]

前不久,巴西總統(tǒng)特梅爾簽署法令,正式將每年的8月15日設立為“中國移民日”,進一步彰顯華人對巴西社會建設作出的貢獻。澳大利亞政府公布的2018年英女王壽辰授勛名單中,8名為來自不同領域的華人,其中包括王賡武。他表示:“我始終明白,從文化上講,我是一個華人,我對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感到自豪?!保?2]

華僑華人社會地位的提升以及當?shù)刂髁魃鐣θA僑華人貢獻和作用的肯定,進一步提升了華裔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促使他們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增強了其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四、結(jié)語

移民的認同是復雜的議題,具有多重性、復雜性和變動性。移民認同的形成與變化受居住國環(huán)境、祖籍國環(huán)境及國際關系變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近年來海外華裔對祖籍國文化認同的增強,就是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然而,同時也必須看到,海外華裔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群體,其認同存在多種差異。由于出生于當?shù)爻砷L于當?shù)?,他們對當?shù)氐恼J同必然更為強烈,這是自然現(xiàn)象。他們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究竟如何?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實證研究。如何增強海外華裔對祖籍國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文只是初淺思考,望大方之家批評指正。

[注釋]

[1] 王賡武著,林金枝譯:《東南亞華人認同問題的研究》,《南洋資料譯叢》1986年第4期。

[2] 陳志明著,馮光火譯,袁同凱校:《華裔族群:語言、國籍與認同》,《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0期。

[3] 柴玲:《論海外華人的中國認同》,《國外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0年第1期。

[4] 如王付兵:《二戰(zhàn)后東南亞華僑華人認同的變化》,《南洋問題研究》2001年第4期;李其榮:《尋求生存方式的同一性——美加新華僑華人的文化認同分析》,《東南亞研究》2008年第5期。

[5] 如韓震:《全球化時代的華僑華人文化認同問題研究》,《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韓震:《全球化時代的華僑華人文化認同的特點》,《學術界》2009年第2期。

[6] 參見郭玉聰:《日本華僑華人二、三代的民族認同管窺——以神戶的臺灣籍華僑、華人為例》,《世界民族》2005年第2期;王愛平:《印尼華裔青少年的身份認同與國家認同——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印尼華裔學生的調(diào)查研究》,《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李其榮、姚照豐:《美國華人新移民第二代及其身份認同》,《世界民族》2012年第1期;沈玲:《印尼華人家庭語言使用與文化認同分析——印尼雅加達500余名新生代華裔的調(diào)查研究》,《世界民族》2015年第5期;等等。

[7] 張露:《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語熱”國際現(xiàn)象研究》,暨南大學2013年5月碩士論文。

[8] 湯先營:“美國‘漢語熱’背后的‘中國熱’”,中國網(wǎng):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12/19/content_42000113.htm.

[9] 以上信息來自中國僑網(wǎng)相關報道,不一一注明。

[10] 曹雯潔:《華文教育區(qū)域整合:“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研究》,暨南大學2017年5月碩士論文。

[11] 劉華、程浩兵:《近年來海外華文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及趨勢》,《東南亞研究》2014年第2期。

[12] 李明歡:《從“被動遵從”到“理性選擇”:荷蘭中文學校高年級學生問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剖析》,《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3] 李嘉郁:《“融入主流”的華文教育與華文教育工作的思考— —以僑務部門對美國華文教育工作為例的研究》,《八桂僑刊》2012年第2期。

[14]“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簡介”,http://www.clef.org.cn/news/2013/0823/5/1349.shtml.

[15] 中國僑網(wǎng):“第四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在京開幕楊潔篪出席開幕式”,http://www.chinaqw.com/sp/2017/12-19/172626.shtml.

[16] 中新網(wǎng):“中國尋根之旅”活動簡介”,http://www.chinanews.com/hwjy/2013/07-29/5093598.shtml.

[17] 新華網(wǎng):“第九屆(2018年)海外華裔及港澳臺地區(qū)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北京集結(jié)營開營 尤權出席開營式并講話”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7/25/c_1123176174.htm.

[18] 中國僑網(wǎng):“華裔青年代表共發(fā)倡議:激揚青春力量、同圓共筑夢想”,http://www.chinaqw.com/hqhr/2017/07-13/152695.shtml.

[19] 李曉波、黃小堅:《華僑對抗日戰(zhàn)爭的杰出貢獻》,http://qwgzyj.gqb.gov.cn/hqykr/125/275.shtml.

[20] 中國網(wǎng):“各國政要祝福中國人民春節(jié)快樂”,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8-02/18/content_50556619.htm.

[21] 新華網(wǎng):“美國迎來首個鐵路華工紀念日”,http://www.xinhuanet.com/overseas/2018-05/16/c_129873407.htm.

[22] 中國僑網(wǎng):“澳大利亞多名華人獲頒授女王勛章來自不同領域”,http://www.chinaqw.com/hqhr/2018/06-11/192592.shtml.

猜你喜歡
華文華裔華僑
多措并舉加強和改進華裔新生代工作
華人時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54
“和而不同”的華文教育
華人時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28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我的華僑老師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陶欣伯:熠熠生輝的華裔實業(yè)家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18
王贛駿:首位華裔太空人
華人時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2:58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華文教育中的漢字文化教育
潍坊市| 广平县| 樟树市| 巩义市| 肇源县| 同仁县| 汾阳市| 自治县| 泊头市| 额济纳旗| 临海市| 玉山县| 遂宁市| 南木林县| 曲沃县| 河北区| 永年县| 堆龙德庆县| 二连浩特市| 杭锦旗| 贺兰县| 永德县| 思南县| 邹平县| 灵石县| 肥乡县| 筠连县| 红桥区| 周宁县| 拉孜县| 开封县| 吉木乃县| 赤壁市| 望都县| 利辛县| 个旧市| 平山县| 土默特右旗| 南京市| 绥芬河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