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小澤征爾 村上春樹
村上:我從十幾歲起就是個樂迷。最近不時感覺 自己對音樂似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能聽出些細節(jié)上的差異等。或許是寫著寫著小說,音樂品位也有所提升。反過來說,或許缺乏音樂品位,文章就難以出彩。所以我認為,欣賞音樂能讓寫作功力有所增進,而寫作功力的增進又有助于音樂品位的提升。兩者的關系是互補的。
小澤:哦?
村上:我從沒向人學過如何寫作,也沒特別鉆研過。因此,如果問我是從哪兒學會寫作的,答案就是音樂。音樂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節(jié)奏。文章如果少了節(jié)奏,沒有人想讀。誘使讀者逐字逐行往前推進,似乎需要一種律動感 比方說,機械操作手冊那種東西讀起來很痛苦,那就是缺乏節(jié)奏的文章的典型。
要判斷一個新手能在業(yè)界生存下去,還是不久將銷聲匿跡,從他文章里是否有節(jié)奏感大抵就能推敲出來。但就我所見,許多文藝評論家似乎不太留意這一點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缺乏節(jié)奏感,大概就沒有成為作家的資質。當然,這純屬個人意見。
小澤:所謂文章的節(jié)奏感,是指我們閱讀文章時感受到的節(jié)奏?
村上:是的。文章就像音樂,也可以通過字詞的組合、語句的組合、段落的組合、軟硬與輕重的組合、均衡與不均衡的組合、標點符號的組合及語調的組合營造出節(jié)奏感。音樂品位不夠好,這些就做不好。有些人很擅長這技巧,有些人則不然;有些人明白這道理,有些人則不懂。但這種資質當然能通過努力鉆研來提升。
我熱愛爵士樂,因此寫作時習慣先制定一套規(guī)范,再以這套規(guī)范為基礎即興發(fā)揮、自由揮灑。在寫作上,我用的是和創(chuàng)作音樂一樣的要領。
小澤:我還不知道文章也有節(jié)奏,不太了解您形容的這種感覺。
村上:該怎么說呢 節(jié)奏感之于讀者,它也是個重要的要素。寫出來的小說如果少了節(jié)奏感,就難以構思接下來的內容,也無從推進故事。倘若文章有節(jié)奏,故事有節(jié)奏,接下來自然會文思泉涌。寫作時,我會在腦海里自動將文章轉化為聲音,用這聲音架構出節(jié)奏。以爵士樂的方式即興演奏一個主題樂段,便能自然地產生下一個主題樂段。
小澤:我住在成城。上次在那兒拿到一份候選人的競選宣言,見上頭印有他的理念還是宣言,反正當時正好閑著,就讀起來。讀完后,我覺得他應該很難當選,因為他的文章讓人只讀三行就再也讀不下去。雖然知道里頭說的可能很重要,可就是讀不下去。
村上:嗯,聽來是個缺乏節(jié)奏、缺乏流暢性的典型。
小澤:哦?原來是這么回事。那用這個觀點評價夏目漱石呢?
村上:我認為夏目漱石的文章富有音樂性,讀起來非常流暢。如今讀來,依然是難能可貴的杰作。雖說他受江戶時代“說唱故事”的影響更多,但我依然覺得他有絕佳的音樂品位。雖不清楚他聽西洋音樂有多深入,但從他曾經留學倫敦看來,想必有某種程度的接觸。有機會可以查查看。
小澤:記得他當過英文老師?
村上:說不定他的音樂品位就是這么來的?;蛟S正因如此,日本文化與歐洲文化才能在他身上融合得如此協(xié)調。至于其他例子,吉田秀和的文章也極具音樂性,流暢易讀,而且富有個性。
小澤:噢,或許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