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康寧
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海量化生產(chǎn),信息量激增,各種新聞平臺帶來了及時迅捷的閱讀分享渠道,人們利用網(wǎng)絡、手機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方式消費著新聞信息,完成著單位時間內(nèi)新聞信息的海量消費。
伴隨著海量化生產(chǎn),人們對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搶獨家、搶頭條、搶時效成為新舊媒體的競爭法寶。在搶時效上,傳統(tǒng)媒體如果沒有轉型是難以和新媒體相抗衡的。在搶時效的前提下,媒體網(wǎng)站對于新聞的驗證時間會大大縮短,新聞的準確性、嚴謹性堪憂,虛假新聞、反轉新聞屢見不鮮。
在新媒體時代,思考受眾想要的是什么,新聞編輯工作應從受眾那里得到哪些他們想要的內(nèi)容,傳統(tǒng)媒體所具有的單項傳輸,轉為了雙向互動,受眾變成了用戶。
新聞編輯除了傳遞信息,還具備服務功能和解析職能。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后,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平臺做出了各種樣態(tài)的新聞產(chǎn)品,VR帶你看兩會,“中央廚房”推出的H5系列新聞報道,直播平臺對熱點新聞事件的直播報道,都是新媒體時代對新聞傳播、新聞編輯工作形式和樣態(tài)帶來的改變。
在傳統(tǒng)編輯模式里,熱線電話、記者采編、相關部門提供線索等渠道適時地滿足著媒體的新聞報道需要,但仍會面臨選題匱乏的情況。新媒體時代,如何在繁雜的信息網(wǎng)絡中找到有價值的線索,甄別虛假信息和真實信息,構建編輯思路等,都是對新聞編輯工作的挑戰(zhàn)。海量信息迅速傳播的情況下,新聞編輯如何平衡時效性和真實性成為工作中的難點、重點。從全天候24小時電視直播新聞,到全天候24小時新媒體平臺的新聞報道競爭,這對于新聞編輯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是為了趕時效而縮短甚至是省略驗證過程,還是為了新聞的真實性而放棄趕頭條、搶時效,對新聞編輯是一種挑戰(zhàn)。
新媒體時代,用戶理念興起,傳者和受眾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傳授關系和彼此之間的嚴格界限被打破。媒體不再是單一的傳播工具,具備了雙向互動交流的性質(zhì),手機等移動終端成為大眾選擇接受新聞信息的平臺,不同的用戶會對新聞有不同的要求,這就對新聞編輯產(chǎn)生了新的要求,一,確定服務對象;二,了解新聞用戶群的基本狀況,并對其需求進行調(diào)研;三,在新聞編輯和新聞呈現(xiàn)等方面做出設計和安排,不可固守傳統(tǒng)媒體的陳舊編輯手段。
新媒體時代,對新聞編輯統(tǒng)籌策劃和把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新聞策劃中,注重宏觀、整體把握,新聞編輯更應注重新聞報道的策劃。在信息內(nèi)容良莠不齊的情況下,新聞把關的要求更高,花費在求證上的精力大大增加,避免反轉新聞、假新聞,做好官方信息、民間信息、專家信息等,使不同聲音能夠朝著主流價值觀方向發(fā)展。
充分掌握和運用網(wǎng)絡手段,不斷拓寬信息源渠道,第一時間收集信息和發(fā)布信息,要求新聞編輯有較強的新聞敏感,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通過對海量信息的快速刪繁就簡、去偽存真,編輯發(fā)布新聞。開拓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平臺。
新媒體時代是用戶的時代,新聞編輯應從單一的傳者身份,變?yōu)樾畔⑻峁┱?、服務者、解析者。新聞編輯必須堅守從業(yè)者的職責和原則,增強責任意識,弘揚優(yōu)秀文化,彰顯新聞的嚴肅性、權威性。在具體實踐中,新聞編輯要做好頭條新聞,這是抓住用戶的關鍵,其次是注重排版,讓用戶在有限時間內(nèi)抓住重點,滿足用戶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在新聞表現(xiàn)形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
用戶的閱讀能力不斷提高,有些新聞適合作為快訊,點到為止。對重大社會事件,用戶希望知道事件背后的故事,新聞編輯應充分了解新聞的背景資料,對新聞事件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作進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