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樂雅
摘要:在班主任工作中,方法和技巧的應用經(jīng)常被關注,但同樣的教育方法能帶來不同的效果。班主任能否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是教育方法能否奏效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班主任;學生;有效溝通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碰到棘手的問題請教他人,借鑒其成功經(jīng)驗不失為一種良方。但是有些班主任往往生搬硬套他人的方法,導致學生不明其意,甚至出現(xiàn)抵觸情緒,收效甚微。因此,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否有效是教育成敗的關鍵。
班主任工作是建立在與學生溝通的基礎上的,順暢、有效的語言溝通是打開學生心扉的敲門石。班主任與學生的談話,不管是集體談話還是個體交流,都是讓學生認識、了解班主任的機會,也是班主任向學生展示人格魅力的契機。有效的語言溝通會幫助班主任解決一部分班級問題,從而樹立班主任的威信。而無效的語言溝通不僅浪費時間,還會錯失教育學生的有效時機,更有可能損害班主任的威信,甚至導致問題擴大化。因此,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須有的放矢,力求一鼓作氣達到預期效果,否則再而衰,三而竭。
班主任怎樣進行溝通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呢?筆者認為有三個衡量標準:第一,通過溝通,讓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和思想狀態(tài);第二,學生的眼神、肢體動作等表達出對教育內容的認可;第三,談話結束后,學生的表現(xiàn)按談話約定的內容有所進步。
班主任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呢?確切地說,班主任進行有效的溝通與課前備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一、備學生
溝通不僅涉及談話技巧的問題,還需要班主任有備而談,在談話前做好詳盡的信息收集工作,了解學生以往的表現(xiàn)和突發(fā)事件的完整經(jīng)過、前因后果等,能夠對事件有初步的定性。如果班主任事先收集的信息有誤,會使自己在談話中陷入尷尬和被動的境地,甚至導致溝通中止。班主任要做到有備無患,需要冷靜地面對一切突發(fā)事件,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貿(mào)然下結論。
二、備場地
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及突發(fā)事件的性質,班主任要選擇適合的場地進行溝通。比如,班主任與內向的學生或者初次接觸者溝通時,可以選擇私下單獨談話的形式,場地可以盡量舒適放松,以談論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事情為主。關于場地的選擇,筆者按照溝通形式的嚴肅程度分四級:宿舍談話、單獨面談、班會討論、有其他教師在場的辦公室面談。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與學生進行有其他教師在場的辦公室面談時,不同班主任之間可以相互配合,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集中教育,發(fā)揮班主任團隊協(xié)作的功能,這種談話方式的效果甚佳。
三、備目標
班主任溝通的目標可以分為廣義目標和狹義目標。廣義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四點:第一,通過學生自己的表述,了解事件發(fā)生時及事件發(fā)生前后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了解學生對該事件的看法,從而剖析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價值觀;第二,從師長的角度全面、客觀地分析該事件,一方面認可、理解學生,另一方面讓學生知道利弊,認清失誤或錯誤;第三,從實際出發(fā),指導學生力所能及地妥善處理該事件;第四,與學生一起針對該類事件進行規(guī)劃,設定切實可行的努力目標。狹義的目標指的是以上的第三條和第四條,即事件發(fā)生后班主任應該怎么處理。面對每一次突發(fā)事件,班主任要針對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設定可行的處理方案及下一步努力的目標,并得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同。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也會成為衡量此次溝通是否有效的最終標準。一般來說,對自律性較差的學生,班主任預定的下一步目標要具體而細微,使學生通過努力就能夠實現(xiàn)。
四、備內容、備方法
班主任進行溝通的步驟可分為事件導入、聽學生說、引導學生思考、總結事件性質、師生共同制訂下一步的方案等層次。當然,筆者所總結的只是常規(guī)層級,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也可突破常規(guī),另辟蹊徑,進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溝通”模式,包括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是一種較為先進、有效的溝通模式。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將這種模式應用于與學生溝通的工作中。
總之,在與學生的溝通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動腦筋,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不斷提升。不輕易放棄學生是班主任的良心底線,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是班主任的努力方向。優(yōu)秀班主任的工作沒有固定的形式,但是不同性格、不同價值觀的優(yōu)秀班主任都能帶出有自己風格的班級,都能打造出專屬的優(yōu)秀班級。每一次突發(fā)事件都見證了班主任的智慧和耐心,見證了教育的力量和身為教師的榮譽,所以,班主任要珍惜每一次與學生溝通的機會,建立有效的言語溝通,形成有效的心理溝通,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逐步建立師生協(xié)力的和諧班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