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偉+隗小山+易娟
摘要:本文在三年實踐的基礎上,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考核方式、教學資源庫建設等方面對《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改革的經驗作了介紹,并對該課程在改革前后教學效果進行了對比,對比結果說明改革后教學效果有了較明顯提升。
關鍵詞:高職;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改革
0引言
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素質與技能是關鍵。化工單元操作技術作為石油化工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其教學應以就業(yè)為導向,以應用為目的,體現能力本位。目前,我國高職《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過于強調理論學習,忽視職業(yè)素養(yǎng)與技術技能的培養(yǎng),導致高職院校畢業(yè)生難以滿足企業(yè)對人才質量的需求。雖然近年來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推進,各職業(yè)院校紛紛開展對《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改革的探索,但改革效果參差不齊,沒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可以參考?!痘卧僮骷夹g》課程是湖南石油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石化技術工程系專業(yè)群共享課程,改革力度較大。本文結合該院實際情況,對化工單元操作技術教學工作改革進行了探討。
1《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問題
1.1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隨著本科院校的擴招,高職院校生源質量普遍下降,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積極性較低。
1.2教學內容繁雜,重理論輕實踐該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呈現出“本科壓縮餅干”的特點,內容繁雜、理論性強、實踐訓練課時少或不及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教學難度大,教學效果差。
1.3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一成不變目前很多老師的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單一。面對枯燥的課程內容,“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和一成不變的“板書”,實難有好的教學效果。
1.4考核方式單一,對學生的評價片面一名職校學生成績通常由一張試卷來決定。很顯然,這種做法缺乏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考察,考核方式較為片面。
1.5數字資源匱乏,資源共享程度低教師在備課前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教學資源,如一張合適的圖片或一段理想的視頻,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尋找教學資源,占用了大量課前準備時間,導致課上教學效果不理想。
2《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改革措施
2.1教學模式改革
改革后的教學模式是針對該課程中每個項目采取“認知+理論+仿真+實訓”的教學模式?!罢J知”是指認知實習,即根據課程內容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相關車間或校內實訓室進行現場參觀。在認知實習的基礎上依次開展理論學習、仿真訓練和實訓。例如:學習流體輸送單元操作前,首先組織進廠認知實習,然后開展流體輸送單元操作理論學習,該單元理論學習完畢后停理論課,進行離心泵的仿真訓練,最后進行實訓。如此循環(huán),直至學完所有單元操作。
這樣做可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其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而且,有理論知識作指導,學習操作更容易,在操作過程中,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理論、實踐深度融合。
2.2教學內容改革
2.2.1遵循必須和夠用原則,適當刪減教學內容高職學生學習基礎差,加之該課程內容復雜,導致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難度均較大,學習效果不理想。據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學生認為該課程的信息量大,尤其是符號較多,計算復雜,以至于學習混亂,學習上容易“分心”,連最基本的設備結構、原理、操作都無法兼顧,其突出特點是“課堂能聽懂,提問答不出”。
所以,該課程的教學以應用為目的,必須和夠用為度,而不應強調完整的學科體系,對于其中復雜的計算過程加以簡化,過難、過深的理論做適當的刪減,突出專業(yè)的針對性和應用性。
2.2.2緊密聯系生產實際,選取教學內容高職專業(yè)課教學應以就業(yè)為導向,以應用為目的,突出實用性。所以,必須緊密聯系生產實際,選取教學內容,做到學生學習的內容就是實際工作的內容,學習的流程就是實際的流程。
2.3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改革
2.3.1實行“工學交替,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法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獨立或以小組的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完成從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計劃的制定到工作任務的實施以及對工作成果的評價等,并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學目標。
2.3.2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板書、實物模型、網絡、微課、慕課等手段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4考核方式改革
2.4.1考教分離通過建立《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能夠使教師自覺地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和基本要求組織教學,注重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從學生的角度,能促使其樹立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努力學習并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重點內容,經受課程學習結束后的考試檢驗。從而形成重教重學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4.2多元化考核,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強調實踐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考核的重要性,加大實踐考核的比例??己丝偡?00分,其中平時(如考勤、筆記、作用、課堂提問等)考核占30%,實踐技能考核占35%,理論考核(期末集中考核)占35%,三部分成績均按百分制計。
2.5建設數字資源庫《化工單元操作技術》這門課程的授課包含很多設備的介紹,尤其需要現代化教學資源。很多老師在備課前苦于找不相關資源,如一張合適的圖片或一段理想的視頻。教學效果受此限制。因此建設該課程數字資源庫顯得尤為重要。
該院該課程數字資源庫的建設主要內容包括:電子教案、教學PPT、教學視頻、微課、慕課、試題庫等資源的建設。通過數字資源庫的建設,推動教學手段與考核方法的改革,實現我院該課程教學資源的教師共享、學生共享以及社會共享。
3改革前后教學效果對比
通過三年的教學改革實踐,該院化工單元操作技術這門課程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升。為深入了解課程改革教學效果,我們對教學對象進行了滿意度調查、課程理論基礎測試及技能取證通過率對比。
3.1滿意度調查滿意度調查以調查問卷形式開展,隨機選取參與改革的四個班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滿意度平均值由88.5%提高至96.2%。
3.2課程理論基礎測試在參與改革與未參與改革的班級中各選取兩個班級進行課程理論基礎測試,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測試結果顯示改革班測試平均成績較非改革班提高了5~7分。
3.3技能取證通過率對比在參與改革與未參與改革的班級中各選取兩個班級進行技能取證通過率對比,對比結果如表3所示。對比結果顯示改革班技能取證通過率較非改革班提高了6~7個百分點。
4結束語
“改革”已成為現代職業(yè)教育的熱點詞匯,化工單元操作課程也在不斷的發(fā)展,探索出一套適合校情的改革道路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采取“認知+理論+仿真+實訓”的教學模式,“工學交替,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法,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并精選教學內容,優(yōu)化考核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教學已成為當今教學研究熱點,今后需要著眼于信息化教學的探索,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