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垂省
提起中國學生赴法國勤工儉學這一段歷史,必須提到兩個人:肖瑜和毛澤東。毛澤東生于1893年12月26日,湖南省湘潭縣韶山?jīng)_人,而肖瑜比毛澤東小8個月,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肖瑜是肖三的哥哥,他們是湖南老鄉(xiāng)。
毛澤東小時被父親送進村里的私塾,認識了一些字,學會了算賬,父親很滿足,因為家里只有一小塊稻田,雇不起長工,就指毛澤東接替父親支撐這個家。不知毛澤東從哪里弄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本書使他入了迷,經(jīng)常耽誤干活,父親很生氣,但毛澤東卻從書中學會了許多字。當時正處于清王朝滅亡時期,“洋學堂”到處興起,他想去“洋學堂”讀書,并未得到父親的支持,他就借了些錢,做了入學準備。有一天吃晚飯時毛澤東向父親表明要去東山學堂讀書,父親表示沒錢給他做學費,而毛澤東說不用家里的錢,父子為此不歡而散,第二天毛澤東就去了東山小學,雖然15歲的毛澤東許多課程沒學過,但經(jīng)校長同意毛澤東入學了。
1911年暑假后,毛澤東來到長沙進入長沙第四師范學校。該校有位學監(jiān)經(jīng)常借錢給毛澤東,不久該校與第一師范學校合并,改為長沙第一師范學校。當時學校經(jīng)常進行優(yōu)秀作文展示,毛澤東和肖瑜的作文常被展出,因此彼此有所了解。又因為是湖南老鄉(xiāng),他們成了好朋友,相互間無所不談。
1914年,他們二人組織起一個學生團體,共有品學兼優(yōu)的12位同學,其中包括蔡和森,并在蔡和森家里成立了“新民學會”,經(jīng)過推薦又發(fā)展了陶斯詠、任培道和向警予3名女生,后來蔡和森的妹妹蔡暢也加入進來,到1920年新民學會已發(fā)展會員一百多人。會員在學會內(nèi)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政治見解。
1915年肖瑜從第一師范畢業(yè)后,應(yīng)邀去“修業(yè)”學校教書。有一天毛澤東去看望肖瑜,毛問肖教員生活如何?是否要長期干下去?肖回答想去留學,毛問錢的問題如何解決?肖說這是新民學會的事。于是二人商量把會員召集一塊討論如何留學并如何解決資金問題。他們認為,“如果等到有了錢再去留學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留學,必須先到外國,然后再談錢的問題”。隨后肖瑜找蔡和森商量決定去找“華法教育會”,會長是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當時法國正在打仗,那里有十萬華工,他們的妻子在國內(nèi),孩子在法國無人教育,可以從教育孩子入手。他們還認為除了教育孩子外,還應(yīng)把勞工組織起來,鼓勵他們學習法語,掌握技能,將來回國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這時楊昌濟(楊開慧的父親)教授已接受北大邀請去北大任教,肖說我給他寫信請他幫忙了解“華法教育會”的情況,等回信再作決定。大約一星期后接到回信,蔡元培校長告訴他們:留法勤工儉學已組成一個學會,你們希望去法勤工儉學可望成功。此信毛澤東、蔡和森和向警予都看了,非常高興。7月,肖、毛、蔡等八人去北京拜訪了楊懷中教授,并住在楊先生家里。在楊先生的引見下,他們拜訪了蔡校長,之后又拿著蔡校長的介紹信拜訪了李煜瀛先生。李先生告訴大家,蔡校長、吳稚暉和李先生成立了一個留法勤工儉學團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很快就要結(jié)束了,你們先學法語,再學些手藝,你們要組織起來,一定會馬到成功。
回到長沙,他們號召新民學會會員和有志青年做好準備,以便赴法半工半讀。但動身前還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是從中國到法國的旅費問題,再就是到法后,在找到工作前的食宿問題。法國輪船公司答應(yīng)按四等艙收費,每人只付100塊大洋。到法國后“華法教育會”將負責照顧學員,安排學習法語,幫助找到工作,此時的學費和開銷由“華法教育會”負責。于是他們先開了一個法語班,有40人參加,以后又開了兩個班,先后有400多人參加學習。一年之內(nèi)有兩千多名學生到了法國,這批人到了法國都安排在學校學習法語并找到了工作,回國后都成為重要人物。蔡和森和他的母親、妹妹蔡暢、妻子向警予都被送到“蒙達尼公學”,該校后來成了留法學生基地。
新民學會組織赴法留學時毛澤東為何沒有成行呢?他提出三點理由:一是路費問題,他在北平幾乎一無所有,100塊大洋他根本拿不出來,他也知道這么大的數(shù)目也無法借到;二是語音過關(guān)難,他在學校學習英語發(fā)音就不標準;三是留在北平一方面可以繼續(xù)求學,還可以為新民學會吸收新會員。但關(guān)鍵是必須在北平找到糊口的工作,經(jīng)楊懷中介紹,毛澤東到北大圖書館工作,由于毛的南方口音重,與他交談的人并不多,但他并不灰心,繼續(xù)堅持自學,經(jīng)楊教授介紹,認識了一些北平的知識分子,還參加了“哲學學會”和“新聞學會”,結(jié)識了譚平山、陳公博、張國燾,后來與楊開慧結(jié)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