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
錢的變化
最早,可沒有“錢”這回事兒!
那時的勞動,主要為了活下去:生產出可以吃、穿、用的東西來。
后來,生產的東西多了,而且,有的人養(yǎng)羊很肥,有的人石斧做得又快又好。沒有石斧的人,就用羊去換鄰居的石斧,有時可以換一把,有時換兩把,這就是“物物交換”。
生產更發(fā)展了,能交換的東西越來越多,卻帶來了困惑:我有羊,想換狐皮,可有狐皮的人要牛奶,有牛奶的人只要石斧……
人們想辦法:首先確定“價值”。比如,兩頭羊到底值一把石斧還是兩把?如果確定“2只羊=l把石斧”,那么石斧就是“等價物”。有了等價物,先用自己的東西換成等價物,再用等價物換取需要的東西。
每個地方的等價物不一樣,有的是牲畜,有的是食鹽,等等。我國最早的等價物是貝殼,這就是最早的錢,也叫“貨幣”一—跟換貨物有關呀!瞧,好多跟換貨有關的字都有“貝”:貨、賠、賺、購、販、賒……
后來,貝殼漸漸變成銅錢、銀錢、金錢……
有了錢,人們也更自由。我要買頭羊,可手頭的石斧只夠買頭羊,吃飯、穿衣怎么辦?那就先把石斧換成錢,一部分買點吃的用的,然后繼續(xù)生產石斧,等錢攢夠了再買羊。
錢的作用
交換的事越來越多,就有人專門做這件事。對,他們是商人。
商人用錢買各種東西,盡量運到更遠的地方,將貨物送到更多人的手里。生產貨物的人就會生產更多、更好的貨物。
銅錢、銀錢、金錢太重、太占地方,不利于交換。于是,中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
發(fā)現沒有,“錢”的模樣越先進,說明這個地方越發(fā)達。
錢的發(fā)展
刷卡、掃碼,是用上了“電子貨幣”:用現代的通信、網絡等技術來買和賣。錢“看不見”了,是不是回到了“物物交換”?
當然不,它還是“錢”,只是換了付錢方式。每一分錢、每一百塊錢,都與人民幣的一分錢硬幣、一百塊錢紙幣相對應的。
出現電子貨幣,說明這個地方又發(fā)展了。
別的不說,如果沒有豐富的買和賣,會出現離不開電子貨幣的網上購物嗎?
如今,中央銀行研究起發(fā)行數字貨幣了。據說,將來紙幣、硬幣會減少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