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星福
綠色代表著自然代表著和諧。教育界一再指出“教育應是綠色的、和諧的,而不應該是野蠻的、強制的”。然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受中考壓力的影響,化學教師往往讓學生死記硬背化學公式,被動地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題的能動性。新背景下一直唱到綠色教育,鼓勵教師生活化教學,其中明確指出:生活化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一個手法和途徑。教師應立足時代發(fā)展需求開展生活化的初中化學教學,借以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一、構建生活情境,啟發(fā)學生綠色環(huán)保意識
化學是初中生在九年級才開始接觸,對于其中的內容認知較為模糊。對于化學專業(yè)用語和公式不甚了解,很容易產生學習畏難情緒。其實,初中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內容都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而對于生活常識初中生都有了一定的經驗。對此,筆者在教學中嘗試運用學生熟知的生活來構建情境,刺激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感悟化學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生活情境中有助于讓學生感受化學的生活性,啟發(fā)學生的綠色環(huán)保意識,進而增強自我學習自信心。
如在教學“水的天然循環(huán)和水的人工凈化”一課時,筆者以學生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環(huán)保檢查事件為例構建背景:環(huán)保部門一直在督查企業(yè)的排污情況,對有污染的企業(yè)警告、拆除處理,尤其對水污染的企業(yè)必須要有水源處理設備。出示水污染企業(yè)的圖片:帶有顏色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寸草不生,人們家庭飲用水都裝上了凈水器。讓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從生活著手讓學生自我意識的去想象水的天然循環(huán),認知到由于人類的破壞出現(xiàn)水資源的枯竭,為了安全進行水的人工凈化,以生活實例啟發(fā)學生深思,誘發(fā)學生產生綠色環(huán)保意識。
二、選取生活教學內容,強化學生的化學認知
初中化學知識是凌駕于生活之上的,它是對生活內容一個化學性質意義的概括和總結。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出現(xiàn)化學內容,諸如:鹽堿反應、空氣凈化等。隨著教材的不斷改革,越來越多開始選取生活內容作為引導學生認知化學的案例,然而,學生對化學的認知也只停留在教材中,感受不到其生活性。教學常識表明:學生對于已知的生活常識會有著很強的探究欲望,將生活融入教學內容一方面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另一方面能夠揭示化學知識本質內容,強化學生的化學認知。對此,筆者在教學中選取生活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如在教“水及其軟化的方法”一課時,筆者選取生活中熱水壺膽內清洗的常識來進行引導學生感受醋酸與堿的反應,即: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下如何進行生熱水壺膽內污垢的清理。學生很快說出系列方法:用清潔球進行刷洗、用水進行沖洗、用醋浸泡之后用水清洗是每位學生都嘗試過的,清洗的十分干凈。筆者則趁勢拋出問題:熱水瓶膽內的污垢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用醋浸泡能夠清洗的很干凈?有意識地將生活常識引入化學知識中來,并鼓勵學生再進行操作,從化學的角度去分析水垢的清洗過程和結果。這樣,以生活內容進行教學,逐步地引導學生自主去了解化學的本質內容,進而自主進行探究、分析、總結,促使學生化學技能和素養(yǎng)的形成。
三、開展生活化學實驗,升華學生的素養(yǎng)
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初中化學中任何一個概念的形成、化學公式的出現(xiàn)等都離不開實驗。初中化學本身科學探究性較強,實驗是支撐其形成和發(fā)展的主要元素。同時,實驗也是對化學知識的一個還原,能夠讓學生更切實的感受化學間的反應,科學的進步等。教材中的化學實驗理論性和書面性較強,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更多的是死記硬背其步驟,不能夠深入了解化學的原理、事物間的反應等。鑒于生活與化學知識關系的密切性,筆者在教學中開展生活化學實驗,即:選取生活素材或者原料進行化學實驗,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的生活性,另一方面生活化學實驗能夠從根本凸顯綠色教學理念,一舉多得。
如在進行“制取氧氣的化學實驗”時,其中的催化劑二氧化錳危害性較為厲害,在實驗過程中會多次出現(xiàn)二氧化錳的使用,對此,筆者鼓勵學生從生活中選取素材看是否可以代替二氧化錳進行實驗,學生紛紛開始尋找生活素材:將沙子、水泥與二氧化錳融合形成一個大的顆粒,以此降低化學實驗過程中它的危害性,還有的學生對化學廢物進行回收利用等等。
綠色教育理念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也是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方向。初中化學作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發(fā)展需求,開展生活化教學,借以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和運用,從根本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技能和素養(yǎng),凸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固院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