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松 李菲 陳振斌 劉進一 邱娜
【摘要】研究型教學模式注重課程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呈現(xiàn)具有前沿性、創(chuàng)造性、探索性的教學內容。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學習知識、認識知識并運用知識。通過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建設研究型教師隊伍、科研項目成果融入教學內容和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等策略實施研究型教學模式,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科研能力的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研究型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主要特點 實施策略
【基金項目】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Hnjy2016ZD-1;海南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 hdjy1608,hdxgk180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004-02
研究型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有較大差別,由以教師為主體、講授為主體、教學內容為主體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新課程教學形式[1-2]。教師以課程內容為基礎,將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進行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提出創(chuàng)新問題、合作探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學生在研討過程中,由簡單的積累知識升華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與提高探究能力。近年來,研究型教學模式因其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手段,使得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其運用于實際課程教學中。
1.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形成背景
隨著社會對高水平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我國各高校招生數(shù)量持續(xù)上漲,規(guī)模的迅速擴張導致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問題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高校學生的教育是我國教育結構中最高層次的教育,是檢驗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載體,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機械地接納知識,老師負責將知識“灌”給學生,完成知識的傳授任務,整個課程教學中,學生不主動回應教師、不與同學互動、不積極融入課堂。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成長的學生,無批判性思維,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更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新時代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高層次、高素質人才。但是無針對性、無前沿性、無創(chuàng)新性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著的局限,學生不僅不能運用科學創(chuàng)新的方法開展科學研究,反而受陳舊的教學內容的限制,無法逃出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與時俱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利于培養(yǎng)目前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高校教學模式急需改革,所以,研究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將研究型教學模式應用于實際課程中[3-5]。
2.研究型教學模式的主要教學方法
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大加強,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研究型教學模式下,教師傳授知識僅僅是教學基礎,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科學研究的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科學教育教學[6]。目前,研究型教學方法主要有三種。
2.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Case?鄄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集綜合性、動機性、仿真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的教學法。教師不再是完全充當傳授知識者角色,更多的是作為設計者和激勵者,讓學生閱讀學習案例,分析思考案例中運用的科學研究方法,然后通過同學之間互相探討案例進行思維上的碰撞,促進思維能力的再生長,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
2.2 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Inquiry Teaching)又稱發(fā)現(xiàn)法、研究法,對于教材課本的基礎概念和理論,教師不再逐字逐句地進行講解,而是提出一些事例和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文獻、思考討論、實踐實驗等方式進行探究,了解其本質從而扎實地掌握知識。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削弱,以學生為中心的概念進一步加強,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對事物的本質屬性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內在聯(lián)系、因果關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加強。
2.3 基于問題的學習法
基于問題的學習法(Problem?鄄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導向,將學習與問題結合,通過問題驅動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來解決問題,把問題一層層“剝開”,了解其本質屬性,學習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趩栴}的學習法鼓勵開放性的思維,提倡多角度地反思問題,認識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復雜的、變化的。通過對問題的多方位思考,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剖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認識事物本質。
3.研究型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研究型教學模式打破原有的機械的教學順序,教師和學生角色互換,不再只是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單向過程,學生將通過提出問題、閱讀文獻、收集資料等方式將自己別開生面的結論向教師展示,形成知識的雙向傳遞。研究型教學模式將課程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寓教于研,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等方面的全面創(chuàng)新。研究型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7]。
3.1 教學目標——單一性到多元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師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接受知識、牢記知識。研究型教學模式不再將學生獲取知識作為唯一目標,在獲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對文獻的收集、整理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在研究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性與興趣得到極大程度的尊重,學生可以基于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探究的方向。興趣作為出發(fā)點,使得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對知識進行深入挖掘,不僅掌握知識,更能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不僅如此,研究型教學模式包容每個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探究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的結論也不一致。研究型教學模式不僅重視學生知識的汲取,更注重學生個性、能力的保留與發(fā)展,該模式培養(yǎng)的學生,不是簡單的知識容器,而是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
3.2 教學內容——教材性到創(chuàng)造性
局限于教材的傳統(tǒng)授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研究型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課本知識作為基礎,同時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與世界前沿的研究動態(tài)、研究成果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限于課本上的知識,更能了解到學科領域的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好奇心。不僅如此,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下,學生不直接接受知識,而是通過案例法、探究法和基于問題學習法等主要方法探究獲取知識。教師要求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探究方向,通過查閱文獻、利用互聯(lián)網等方式進行不懈探究、自主分析、合作討論,在探究過程中不斷總結,進而得出結論。整個教學過程中,除了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的學習,更強化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和運用過程,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挖掘知識、利用知識的能力。
3.3 教學組織——固定性到靈活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固定的,教師在講臺上講解課本或幻燈片內容,學生在講臺下聽講,整個過程機械且被動。研究型教學模式不止采用方式單一的講授法,而是采取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積極倡導案例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和基于問題學習法等,同時學生還可以廣泛借助網絡手段進行自主學習。因為豐富的教學形式,教學組織也變得十分靈活,學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和其他同學組成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多種探究方式相結合,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又讓不同學生的思維進行了碰撞,產生不同的觀點,多方位、多角度地認識知識、探究知識。不僅如此,研究型教學的場所也不局限于教室,學生因任務驅動、問探究題等情況需要到圖書館、實驗室等場所進行再學習;網絡的便捷也將為學生的再探究提供場所汲取豐富的知識,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將學習與研究緊密結合、將學習融入生活,付出的時間與努力獲得最大程度的回報。
3.4 師生關系——權威性到平等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具有權威性,教師在教學中占據(jù)中心地位[1]。在這種模式下,因為教師具有權威性,所以學生將教師所講的全部知識視為真理,不辨析正誤、不提出質疑,全盤接收。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體地位被削弱,學生是主體,教師作為主導,教師不再強制性要求學生中規(guī)中矩地聽講,而是提供輕松自在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敢于思考、主動探究獲取知識,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使學生進行自我開發(fā)創(chuàng)造。在講授過程中,由傳統(tǒng)的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遞轉變?yōu)閹熒g的雙向傳遞,學生在課堂上將自己探究問題的過程以及結論呈現(xiàn)給老師,老師進行點評,其他學生也參與討論,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平等和諧畫面。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不僅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而且教師也將在此過程中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為自己進行充電。
4.研究型教學模式實施的策略和方式
在傳統(tǒng)教模式的基礎上,如何更快更好地實施研究型教學模式,綜合思考,概括為以下四方面。
4.1 科學研究與課程教學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材上的知識內容為基礎,主講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展延伸,結合該部分目前世界上的最新研究,將相關科研的思路、科研方法融入課程教學,讓學生不僅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也能對科學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培養(yǎng)自覺的科學研究意識。同時,在講授過程中,主講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多采用案例法、研討法、問題法等方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學習、自主探究,從而具備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4.2 建設以教授為主的研究型教師隊伍
研究型教學離不開教師,教師是順利實施該模式的前提,因為研究型教學模式將科學研究充分融入教學工作,所以對主講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型教學的教師應當是教學質量好、科研能力強且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師,而教授具備這幾方面能力,所以研究型教師隊伍應該是以教授為主的團隊,從而在授課時,不僅對先進的科學動態(tài)了如指掌,更能夠根據(jù)自己承擔的科研課題為學生講述做科研的方式方法、順序步驟等,為學生鋪科研之路。
4.3 科研項目成果作為教學內容
教師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學內容,將教師正在承擔或者已經結題的科研成果與教材相融合,將優(yōu)秀學術論文直接作為教材、教學參考書或文獻使用。教師將正在承擔的科研項目的進展與學生進行分享,提前讓學生了解科研體系的運作。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熟悉教師在教學工作之外的科研工作內容,增進學生對教師的了解。
4.4 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評價制度
研究型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學生在此模式下多角度展示自己、表達自己,所以對于學生的考核評價不局限于期末考試測評,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課程性質、教學內容等采用多種考核方式有機結合,建立全面的、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由單一的考試成績轉變?yōu)閷W生的綜合性知識技能能力做出測評,主要突出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進行評價。給學生最大化的自由空間進行發(fā)揮,鍛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成為知識牢、素質高、能力強的綜合性人才。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會對人才能力要求不斷提高,提高各高校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綜合實力迫在眉睫。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下,不僅對教師的自身能力與授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此模式下培養(yǎng)的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和科研能力。所以各高校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實施研究型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高瑩.高校師生角色互換的“破”與“立”——以常熟理工學院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2):102-104.
[2]江爭紅,吳方.研究性學習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蚌埠學院學報,2017(01):134-138.
[3]章麗萍,金璽,顧建民.研究生課程建設:從理念到方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3(07):66-70.
[4]方麗.研究生課程建設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我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2):64-67.
[5]馬艷艷.研究型教學方法在財政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2):72-74.
[6]汪銘,陳聚濤,楊昱鵬,陳林,張智,宋曉元,周江寧.研究型教學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01):33-37.
[7]林海,李虹,袁建美,何勇.大學研究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