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月 紅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18)
花兒,西北地區(qū)流行的民族民間音樂形式?;▋撼31挥脕肀扔髑嗄昱酉窕▋喊闶㈤_。據(jù)可考資料表明,甘肅省臨夏自治州是花兒這一民族民間音樂形式的發(fā)源地。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推廣,花兒這一民間音樂形式已經(jīng)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流傳開來。花兒的唱詞十分的優(yōu)美,被賦予較高的文學內涵,被我國西部地區(qū)廣為傳唱。作為民族民間重要的音樂形式之一,花兒在高校中民族音樂范圍的研究被時常提及。因此本文以花兒為例研究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的傳承趨勢,理論研究效果可被證實。
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推廣已有成功范例,推廣的形式也開始呈現(xiàn)多樣化、創(chuàng)新化等新形式。這說明,我們高校在民族民間音樂研究方面有了初步成效。
第一,近年來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教育中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培養(yǎng)了新一代的民族民間音樂愛好者。尤其是部分民族藝術學校,將各種民族民間的音樂形式融合到課堂教育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基礎的課堂了解到民族民間的音樂。就花兒為例,青海民族學院藝術系就常年進行花兒歌唱教育,選拔出優(yōu)秀的女花兒歌唱者,在校內外都獲得了經(jīng)驗的認可。各個高校通過基礎音樂教學培養(yǎng)新一代的花兒傳唱人,使得花兒這一民間音樂形式得到了良好的傳承,也是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推廣的成功范例。
第二,高校音樂教學尤其是民族音樂教學能夠幫助許多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花兒歌唱法,他們將所學到的花兒歌唱方法用于日常的社團表演中,受到學生群體們的好評。通過社團表演這一形式,使得學生學習和傳承花兒這一音樂演唱形式的積極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以教師牽頭的花兒樂曲創(chuàng)作之風也日漸盛行。中央音樂學院、成都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等都有教師牽頭創(chuàng)造的曲目或者是創(chuàng)新化的表演形式。各個地方的花兒藝術交流也越來越多,各個高校之間的學生和教師互相探討,不斷的切磋,促進花兒音樂推廣開來。
高校有較多的音樂專業(yè)教育人才,這為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的傳承提供了較為肥沃的土壤。高校大量民族音樂專業(yè)人才的存在為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提供了強勁的人才支撐,便于在新形式下將民族民間音樂演唱形式與當前的時代潮流相結合,讓傳統(tǒng)的民族民間音樂形式在新時代下煥發(fā)新生。
第一,音樂專業(yè)人才通常是高校的音樂藝術教師們,他們能夠獲得國家對于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課題研究的資金撥款,學校對于民族音樂傳承研究等的投入來展開民族民間音樂的調研和研究。高校音樂教師能夠獲得國家和高校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支持和撥款,為
民族民間音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免除了高校教師們研究民族民間音樂的后顧之憂,為這一研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有助于高校專業(yè)音樂教育人才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和推動。高校音樂教育人才在國家和高校的雙重支持下,能夠將多樣化的民族民間音樂形式,組成系統(tǒng)化的課程內容,幫助民族民間音樂的教育和傳承。
第二,專業(yè)音樂教育人才在民族民間音樂交流方面,不斷的加強對于音樂本身的宣傳和保護。讓更多的高校大學生能夠通過高校的宣傳和教育去了解民族民間音樂的形式,這其中包括花兒唱法。這一音樂歌唱形式還可以通過幾個學校牽頭進行宣傳和教育,提高花兒的地域影響能力。當然,教師們也能夠通過溝通交流,不斷的吸收對方的教育經(jīng)驗和長處,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第三,高校大學生也可以成為民族民間音樂宣傳的主體。眾所周知,高校大學生來自于五湖四海,在高校學習和生活中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文化和理念融入于學習生活中,讓其他師生也能夠通過他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等了解他們家鄉(xiāng)的音樂文化。比如固源地區(qū)的學生就會將河州花兒和干花等兩種不同的花兒表現(xiàn)形式展示在同學們面前,讓同學們感到新奇和眼前一亮。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花兒,通過交流,能夠在新時代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得到更好的傳承。
音樂之間相互融合與借鑒,讓民族民間音樂煥發(fā)出新的活力,是高校傳承的重要趨勢。第一,民族民間音樂和現(xiàn)代流行音樂的融合。新元素的不斷融入,讓民族音樂的活力感增加,例如RMB、RAP等元素的融合就較為成熟化。在民族音樂保護的環(huán)境下對現(xiàn)在音樂財務包容的態(tài)度。流行歌曲《蘭亭序》、《千里之外》、《醉赤壁》等都是較好的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的結合體。既保留了民族音樂的傳統(tǒng)質感,又讓歌詞朗朗上口,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特質。以花兒為例,花兒音樂家馬忠偉就將花兒音樂形式和流行因為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了《我的心兒啪啪跳》等曲目,在京掀起了一陣花兒風暴。第二,民族民間音樂和西洋音樂的如何。將民族音樂運用于交響曲中,或者將中國的民族曲目推向世界。例如湖北民歌《龍船調》就被宋祖英等歌唱家搬上維也納金色大廳和西洋音樂形式相互結合。取長補短,成為新的音樂形式。
本文基于民族民間音樂的高校傳承趨勢進行人才投入、成功范例展示、音樂形式創(chuàng)新等分析。充分了解了當前高校所取得的階段性成績,并且為之后的傳承做了相關探究。然而,本文由于篇幅有限,不能面面俱到的講明民族民間音樂傳承面臨的困難點,需要更多的實踐探究加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