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色文化教育是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黨史國史、公民道德教育的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知性——體驗式教育,具有教育對象全民化、教育形式多樣化、教育內容豐富化、教育價值多元化等特點。紅色文化教育的特質內在地規(guī)定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即在本體論意義上,實行發(fā)展性評價與科學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在評價機制上,實行顧客導向與專業(yè)導向相結合的原則;在評價方式上,實行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在評價標準上,實行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關鍵詞 紅色文化教育 教育評價 評價原則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35
Abstract Red culture education is a kind of perception-experience education with typical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pplies red culture resources to educate Communist Partys history, national history as well as civic virtue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public educational objects, various educational forms, bountiful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diverse educational value. The idiosyncrasy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inherently determine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evaluation, namely, in the ontological sense,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regard to evaluation mechanism, customer orientation should be in harmony with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aluation mode, subjective evaluation should be in combination with objective evaluation; in terms of evaluation criteria, diverse evaluation should combine with core evaluation.
Keywords red culture education; education evaluation; evaluation rules
紅色文化教育是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黨史國史、公民道德教育的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知性——體驗式教育。在新時期,對于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促進與提升紅色文化教育也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關注。在國家層面上,教育部和中央黨史研究室合作共建,于2013年7月在復旦大學、嘉興學院、井岡山大學等8所高校設立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它們成為了紅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核心基地;在社會層面上,眾多高校、社會機構紛紛成立各種紅色文化教育組織與研究團體,通過辦學、辦刊等多種形式將紅色文化教育與研究推向了新高潮。
1 紅色文化教育研究概述
學界已從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從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等多角度對紅色文化教育內涵、價值功能、運行機制等進行了積極有益的研究與探討,并取得了諸多研究成果。但也有研究者尖銳地指出:對于紅色文化教育,目前的相關研究還處在初始階段,研究內容較為空泛,對紅色文化教育的重大意義研究得不夠深入,尤其是對紅色文化教育中“為什么要開展教育”、“教育內涵是什么”以及“如何開展教育”等問題,分析得不深、研究得不透。[1]這個評判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事實上,學界對于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及其運行原理仍然有待于進一步的細致研究,紅色文化教育教學理論體系尚不完善;在紅色文化教育質量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較少,也未形成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教育評價體系。
實踐表明,紅色文化教育的“有與無”的問題已初步得到解決,而紅色文化教育質量的“好與壞”的問題已逐漸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重上井岡山,首次明確提出“紅色基因教育”。此前他曾多次指示要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優(yōu)勢,深入進行黨史國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這就提出了紅色文化教育質量這一重大問題。此外,2017年1月19日公布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發(fā)揮教育評價對科學育人的導向作用”。[3]在當代中國,尤其是在紅色文化資源富聚的江西、湖南、陜西、浙江等地區(qū),紅色文化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但紅色文化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進行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研究,既合乎國家教育改革的目標方向,也是教育現(xiàn)實的迫切需要。
2 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紅色文化教育是一種直接以紅色文化為教育內容、以弘揚革命文化與革命精神為主旨的開放性教育方式,它與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價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別,有著自身獨特的教育魅力。
2.1 教育對象全民化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與全國人民合力謀取民族獨立與革命勝利的歷史見證,它承繼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精神,因此,紅色文化是一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核心價值觀。在此意義上,紅色文化植根于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之中,對當代社會中的每個中國人來說,它都是一種極好的歷史觀照,人們可以在接觸、體認紅色文化過程中學習歷史、感受歷史、啟迪人生。因此,紅色文化教育的對象可以是每一個不忘革命歷史的中國人。從教育實踐來看,青少年學生、黨員干部、軍人以及其他各類有教育需求的人群構成了紅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對象。從根本上而言,紅色文化教育不設門檻,沒有過多的知識水平、年齡身份等的限制,它真正向全體中國人開放,其教育對象來自社會各階層,其教育影響可以輻射整個社會。從這個角度上可以說,紅色文化教育就是一種向著中國人、為了中國人、造就中國人的德性教化。endprint
2.2 教育形式多樣化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歷史遺產,具有物質的、信息的、精神的等多種存在形式。因此,紅色文化資源也就可以分為物質類、信息類、精神類這幾種形態(tài)類型。物質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遺址、革命舊址、紅色器物等;信息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標語、紅色歌曲、紅色典籍文獻等;精神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4]正因如此,在運用不同形態(tài)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就必須依據不同載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以我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實踐為例,高校通過各種教育形式促進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面向社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推進紅色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對于物質類紅色文化教育,高校大多是與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加強合作,建立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和專業(yè)實習、見習以及社會實踐基地;對于信息類紅色文化教育,高校多是通過開發(fā)紅色教育專題網站、推廣紅色微博微信、舉辦校園紅歌大賽等形式進行紅色文化教育與宣傳;對于精神類紅色文化教育,高校多是設立專門紅色文化研究機構、開設紅與色文化專欄、舉行紅色文化主題論壇與講座等形式來深入推進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此外,對于不同階層、不同職業(yè)、不同文化水平的教育對象,所采取的具體教育形式也是不同的。
2.3 教育內容豐富化
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極為豐富,既包括近現(xiàn)代中華民族爭取獨立的英雄史、共產黨人爭取革命勝利的奮斗史,也包括蘊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傳統(tǒng),其核心內容涉及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宗旨、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等。[5]在這些教育內容中,既有客觀的歷史知識,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發(fā)生與進程等;也有主觀的個體精神體驗,如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的體會與認識。在內容載體上,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多以學科知識體系的方式呈現(xiàn),主要進行學科教學;而在紅色文化教育中,教育內容并沒有專業(yè)的知識體系,也沒有固定的知識載體,主要進行的是實踐教學。如此豐富的教育內容,在賦予了紅色文化教育獨特而靈活的魅力的同時,也對紅色文化教育的教學與組織管理提出了挑戰(zhàn)。
2.4 教育價值多元化
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就個體價值而言,紅色文化教育更多的是一種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助于個體的勵志成人,其在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的精神世界為對象的教育活動。在個體思想道德發(fā)展過程中,紅色文化教育具有思想導引、道德示范、心理優(yōu)化、審美熏陶的功能。[6]就社會價值而言,紅色文化教育具有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健康發(fā)展的價值,具體包括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管理價值、生態(tài)價值等五方面價值。[7]事實上,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具有相當的主觀性,不同的教育者對于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取舍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教育對象對于紅色文化的教育需求存在明顯差異。因此,紅色文化教育難以像傳統(tǒng)學校教育那樣可以客觀化考試進行標準化的衡量。
紅色文化教育以上這些特點構成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認識論基礎,它們決定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在評價機制、評價方式、評價標準等方面與傳統(tǒng)學校教育教育存在重大差異。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不能照搬傳統(tǒng)學校教育評價的經驗與方法,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首先建基于對紅色文化教育正確的認識的基礎之上。
3 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既有知性的歷史知識教育內容,也有注重個人體驗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這種知性——體驗式的教育特質決定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必須立足于教育的全面性,不能偏廢某一方面,這就構成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對于當前的紅色文化教育的評價機制,有研究者批評其過于僵化和簡單,片面強調教育外部因素的評價,而忽略了教育的過程與效果,導致紅色文化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難以取得實效。[8]有鑒于此,我們需要確立科學、全面的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原則,這是有效推進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礎。
3.1 發(fā)展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
發(fā)展性是教育的本質屬性,人的發(fā)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能夠促進人的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發(fā)展性的評價原則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在接受相應教育之后在知識與身心方面等有所發(fā)展,在知、情、意、行、信方面有所突破??茖W性的評價原則是針對紅色文化教育豐富的教育內容和多元化的教育價值而提出來的,它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要選取恰當的教育內容,尊重歷史事實,實事求是,以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來進行歷史呈現(xiàn)與評述,不能為了評價而評價、為了發(fā)展而發(fā)展,更不能為了達到情感體驗教育的目的而編造歷史情節(jié)、過度煽情。
發(fā)展性評價與科學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是對紅色文化教育在本體論意義上提出的要求。由于紅色文化教育沒有傳統(tǒng)考試與就業(yè)的壓力,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主要目標就是學生的發(fā)展,注重教育與引導相結合。堅持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發(fā)展性原則,需要堅持以下基本要求:其一,靜態(tài)評價與動態(tài)評價相結合,以動態(tài)評價為主。我們要從多個角度來關注學生在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前后在知識、思想、行為水平上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是否與學生的初始期望相吻合。其二,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以過程評價為主。紅色文化教育本身的體驗性的特點要求我們關注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親身體會與感悟,而不是簡單地依據一份學習心得、自評報告就對學生進行貼標簽、定性。其三,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以縱向評價為主。我們可以橫向對比是否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的同齡人在各方面的差異性,但更要注重評價學生的成長性,分析和把握其在過去與現(xiàn)在的成長程度??茖W性的評價原則則力保對學生的發(fā)展性評價是真實的、客觀的、正向的。將發(fā)展性與科學性相結合起來,才能夠確保紅色文化教育評價本身的價值與其評價結果的有效性。
3.2 顧客導向與專業(yè)導向相結合的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是一種兼具服務性與專業(yè)性兩大屬性的教育形態(tài)。其專業(yè)性指的是紅色文化教育所提供的部分教育內容是專業(yè)化的人文歷史知識,所提供教育的方式更是專業(yè)化的,需要符合教育對象的身心特點與教育教學規(guī)律。其服務性指的是紅色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教育服務活動,而非知識生產活動;它通過教師、紅色文化資源、教學活動等向學生提供一系列教育服務,包括小組教學、團隊體驗等主體服務以及衣食住行、后勤保障等社會服務,紅色文化教育需要通過教育的全過程來滿足學生的需求與愿望。紅色文化教育的直接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全民化的教育對象也就成為了紅色文化教育的顧客,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需要遵循顧客導向。endprint
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顧客導向要求從學生這一顧客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顧客的需求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來審視紅色文化教育質量與成效,進而更多地從服務屬性的角度來評價紅色文教育工作。由于紅色文化教育對象具有全民性,教育對象來源于社會各階層,教育認知水平差異極大,教育需求與期望也不相同,這就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能夠依據教育對象的特點與實際情況,靈活安排適當的教育活動,切實服務于學生顧客的需要。在紅色文化教育評價中,主要考察的就是學生顧客對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的滿意度,而不是像傳統(tǒng)學校教育那樣依據考試成績或就業(yè)率來進行質量評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專業(yè)導向要求我們從可行性、操作性、最優(yōu)化的維度來評價紅色文化教育對于滿足顧客教育需求的情況??尚行?、操作性、最優(yōu)化的原則指涉的是紅色文化教育本身及其評價的專業(yè)化程度,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必須充分考慮教學人員、紅色文化資源、教學活動、時間安排、空間場所等教育要素配置的便利化、經濟化、實效性。堅持顧客導向與專業(yè)導向相結合的評價原則,有利于緊緊抓住紅色文化教育質量的核心,完善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機制。
3.3 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如前所述,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極為豐富,并以個體性的教育體驗為其教育特色。這樣一種以改善學生的精神生活與內心經驗為旨歸的體驗式教育是難以進行統(tǒng)一的量化評價的,也缺乏一套如傳統(tǒng)學校教育那樣客觀公認的學科、專業(yè)評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主觀性也來源于教育對象的全民化,這些教育水平不同、教育背景各異、教育需求多樣的學生顧客對于同樣的教學活動將會有不同的教育評價。此外,對于學生在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所獲得的發(fā)展性往往是隱性的,或者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現(xiàn)出來。因此,對于紅色文化教育中那些有著內隱傾向、個體體驗色彩濃厚的教育部分,往往只能實行主觀評價。同樣地,紅色文化教育中也有著許多客觀化的教育內容以及諸如教學設施、師資狀況、教育資源等現(xiàn)實的、顯性的教育核心條件,這些教育內容與教育資源情況則可以運用量化的手段進行客觀評價。
堅持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要注意兩點:其一,要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定量分析主要是從有與無、多與少的角度來對教育過程與結果進行判斷;定性分析主要是從好與壞、高與低的層次來對教育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判。在紅色文化教育中,人員、資源、信息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其中的教學人員數量與構成、教學課程門類、教育基地數量、教育媒體使用頻率等形式性內容,可以進行數量分析與評價,沒有充分教育資源支撐的紅色文化教育是難以長期發(fā)展的;而對于其中的師資水平與能力、學習效果與評價、教學組織管理績效、教學設計水平等實質性內容,則需要進行性質上的分析,對于同樣的教育資源,若能加以創(chuàng)造性使用,也能取得很不錯的教育效果。其二,要將自評與他評結合起來。自評是學生對自身在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的體驗以及教育機構對教育教學運行質量內部控制的主體評價,自評雖有利于進行自我教育,但因利益相關、感情色彩而容易偏于主觀;他評是其他教育相關者對紅色文化教育質量的外部評價,他評多因較少利益糾葛而往往偏于客觀,但有時不夠準確。將主、客觀評價結合起來,有助于相互補益、揚長避短,從而保證整個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
3.4 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的多元評價原則,指的是在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過程中要體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這一評價原則主要源于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多元化、教育內容的豐富化、教育形式多樣化的教育特點。教育實踐證明,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多種評價方法的合理使用、多種評價標準的平衡,有利于獲得全面、準確的評價信息,以做出科學的教育判斷。紅色文化教育的核心評價原則,指的是在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過程中要進行真實性評價,以學生評價為核心。學生學習效果是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邏輯起點,也是評價的核心要素,學生的真實發(fā)展是評價的核心標準。[9]核心評價是整個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靈魂,教育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多元評價則是核心評價的補益,以防教育評價的單一與僵化。
紅色文化教育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包括學生、教師、教學組織者、教育管理者、教育同行以及社會各界相關人士,在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中,充分體現(xiàn)紅色文化教育相關者的教育訴求。其中,學生評價應該受到格外關注,學生是紅色文化教育的最終承載者和體現(xiàn)者,學生是教育評價的第一主體。紅色文化教育的評價方法是多元的,既有自評,也有他評;既實行量化評價,也進行定性評價。在這些多元化的教育評價中,學生的自評與學習評價,應成為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關注的焦點。將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結合起來,既能適應紅色文化教育多元性、豐富性的需要,也能保證時刻將評價的重點聚焦在紅色文化教育的核心問題上。在當前以人為本的教育中,“后真相”逐漸成為一種教育趨勢,“后真相”即為客觀事實對公眾輿論的影響力小于情感和個人信仰影響力的情況,學生顧客的需要與感受將越來越在教育評價中占據重要地位。
紅色文化教育評價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評價基本原則的確立是整個系統(tǒng)工程的重要基礎。通過遵循科學發(fā)展的評價路向,保持顧客導向與專業(yè)導向的一致性,兼顧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實現(xiàn)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評價原則,最終確保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全面有效。評價原則確立之后,接下來就要進行精細的評價指標衡量、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問題的探討。這些問題都需要研究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肖靈.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13.
[2] 習近平三年十一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EB/OL].http://news.china.com.cn/ 2016-02/04/content_37732759_4.htm.
[3] 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4] 張?zhí)┏?論紅色文化資源[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15(1):5.
[5] 葛麗華.紅色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2:6.
[6] 李霞,曾長秋.論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實,2011(5):93.
[7] 陳世潤,李根壽.論紅色文化教育的社會價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5.
[8] 薄存旭.我們需要怎樣的紅色文化教育[J].教學與管理,2010(10):44.
[9] 肖紹聰.紅色資源教育教學評價的特點與規(guī)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5(4):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