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赤岸鎮(zhèn)毛店小學 何 鵬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樹立共同學習目標的共同學習。作為學生交流、合作時的思想載體——語言,在小組合作中就尤為重要。曾有幸了解到宜昌天問小學的合作學習,感觸極大。他們課堂上的孩子發(fā)言積極,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質疑、解惑、探索、歸納,全部由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只有在重難點偏離的時候站出來糾正,其他時候就“輕松”地在一旁當看客。孩子們的侃侃而談讓我們交口稱贊。反觀我們農村課堂,在小組合作發(fā)言時,教室里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起來發(fā)言時也吞吞吐吐,詞不達意,有的甚至就像木頭人似的站著。不僅課堂的教學目標很難達成,也很大地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學生在安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才能很好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因此,我們要致力于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一方面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自尊,用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常和學生聊天溝通,建立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不再為了膽小害怕而不主動發(fā)言。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引導同學間建立起友愛互助的關系,正確看待同學的出錯,讓發(fā)言者不懼怕因說錯而遭受到同學的嘲笑。這樣,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身心得到舒展,思維得以發(fā)展,每個人也都敢于發(fā)言了。
在組織小組學習之前,教師要精心設置合作探究,把本課的重難點作為主要目標,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盡可能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要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小組內互幫互助、合作學習的功能。如在鞏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我設計了以下合作問題:
A.果園里有橘樹16棵,桃樹8棵。
1.橘樹比桃樹多多少棵?
2.桃樹比橘樹少多少棵?
3.橘樹是桃樹的幾分之幾?
4.桃樹是橘樹的幾分之幾?
5.橘樹比桃樹多幾分之幾?
6.桃樹比橘樹少幾分之幾?
B.淘氣有35個蘋果,笑笑比淘氣少15個。
1.淘氣是笑笑的幾分之幾?
2.笑笑是淘氣的幾分之幾?
3.淘氣比笑笑多幾分之幾?
4.笑笑比淘氣少幾分之幾?
這些題目由易到難,具有階梯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內都有自己能交流的問題,從而很快掌握這類題目的解題方法。
在合作交流中,很少有學生愿意主動上來發(fā)言的。當有學生站起來發(fā)言時,我們卻又發(fā)現他們語言組織能力相對較弱,表達不完整,意思不連貫等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表達格式,讓學生明白該怎樣表述。
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一課,我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測量體積。學生利用幾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來探索長方體的體積,并且給學生鋪設了語言階梯:(1)猜測長方體的體積和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2)擺出來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體積是多少?(3)你發(fā)現了什么?(4)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通過回答教師設置的一串問題來完整地表述探究活動的猜測、驗證、歸納總結。
在交流應用題“二(1)女生植樹17棵,男生比女生多種5棵,一共種了多少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條件“女生植樹17棵,男生比女生多種5棵”可以得出男生種的棵數,再根據“女生種了17棵,男生種了22棵”求出一共種了多少棵;從問題出發(fā)可以這樣表達:要得出“女生和男生一共種了多少棵?”就要知道“男生種了幾棵?女生種了幾棵?”而“男生種了幾棵”可以通過“女生種了17棵,男生比女生多種5棵”這兩個條件得到。像這樣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為了讓學生能有序表達,可以讓學生多用關聯詞,如“根據……和……,可以求出……”,或者“要求……,先要求出……”,這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條理清楚,比較有說服力。長久以往,學生有話可說,會說,在小組內交流的積極性就更加高了。
在小組交流時,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這樣的現象:有的小組內有的同學侃侃而談,有的卻默默無聞,做一個光聽不說的聽眾;有的小組屢次上臺交流,積極踴躍,有的小組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發(fā)揚自己的“中庸”之道。因此,我們要完善小組內發(fā)言制度:(1)小組合作時分工要明確,每個人清楚自己的內容,學生參與度高了自然會積極加入到討論中來;(2)教師要適時加入小組活動中。當教師發(fā)現有小組遇到困難時,可以進行引導,讓學生能有話可說;(3)小組發(fā)言前,先提前確定好主要發(fā)言人,以免學生之間發(fā)生相互推脫現象,也讓發(fā)言者有較長的時間準備。發(fā)言者由小組內成員輪流擔任。提前確定小組在全班交流的發(fā)言人,這樣可以避免相互推諉情況的發(fā)生,同時,也使每位學生都有鍛煉自己的機會。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認同,學生尤其如此。教師的評價因此非常重要,它能鼓舞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而在小組合作中,比老師離學生更近的小組長的評價也尤為重要。小組長要特別注意尊重組員的自尊心,對于組內說得不好的組員,應真情實意予以中肯的評價;當成員發(fā)言猶豫不決時,要鼓勵他們大膽說出來,敢于展示自己的想法;當成員說得不對時,組長要能肯定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態(tài)度,并委婉地指出其錯誤所在。當學生不再懼怕發(fā)言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時,小組合作才能真正發(fā)揮出其重大意義。
總之,農村數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活”起來,得讓學生能主動“說”起來。當學生能積極主動用數學語言準確、有條理地說出思維過程時,我們的小組合作才能開展精彩有效,學生的學習才能變得輕松愉快!
[1]王志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B),2013(9).
[2]侯曉慶.讓語言在數學課堂中也精彩[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