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巖 蘇 勤 肖 為
(1.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2.廣東科貿職業(yè)學院商貿系,廣東 廣州 510430; 3.廣東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由于藝術類的大學生具有張揚的個性,接受新鮮事物感受力強,思想前衛(wèi),藝術類大學生的新生教育不能和文理學生的新生教育相等同,也不能以陳舊單一傳統(tǒng)的方法來開展新生教育。因此新生入學教育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開展,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才能增強新生入學教育的效果。新生入學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新生能否迅速適應學校里學習和生活,影響今后大學四年的發(fā)展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
高校藝術類大學生既有一般大學生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如思想活躍,進取心較強,易于接受新事物等,又帶有其鮮明的個性特征。認識藝術類大學生的特殊性,把握他們的心態(tài)和行為規(guī)律,對他們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管理,已經成為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1]。高校藝術類專業(yè)新生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新生入學理想信念教育、誠信教育、規(guī)章制度教育、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成為了當今高校入學教育的主流模式。但從內容上來說,簡單又淺顯的知識只能通過教師的灌輸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內容不夠新穎,不能與時俱進,個性化、人性化的特點不夠明確,從而導大多數高校入學教育所出現(xiàn)問題的通病。真正得到新生的認同,應當結合當下學生的需求和時代背景,在“互聯(lián)網+”和體驗式等方面進行探索,能夠真正讓高校新生入學教育落到實處。
改變傳統(tǒng)型的說教形式的入學教育,打破各門學科間的壁壘,把入學教育滲透到專業(yè)教育當中,讓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人員與專業(yè)教師共同協(xié)作,重點發(fā)揮德育教育的潛移默化的能力,使學生在接受專業(yè)教育的同時能夠真正把做人的基本原則和道理貫穿到整個大學生活當中。立足學生為根本,打破傳統(tǒng)式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更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入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加強人際交往溝通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更強烈的創(chuàng)造力,促使他們自身能夠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服務。
傳統(tǒng)型的新生入學教育集中在新生開學報到的兩周之內,新生由于對陌生的環(huán)境、生活條件、人際關系的不適應,難以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新生教育信息。并且新生教育的時間過于集中而短暫,缺乏連續(xù)性,在新生沒有對內容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就草草結束,很難達到教育的效果。當新生真正遇到實際的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入學教育早已經結束,從而造成入學教育并不能真正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
遵循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規(guī)律和特點的獨特性質,建立班級易班群、微信群、QQ群,班級微信公眾號。根據藝術類高校新生的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等特點,開學伊始建立班級易班群、微信群、QQ群,有助于信息及時傳達和溝通相處,能夠迅速
建立起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等人際關系。另外建立班級微信公眾號,分享專業(yè)學習成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有助于更好地加深藝術類新生對專業(yè)強烈的的認同感,除此之外還能抒發(fā)內心的感想,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和溫暖。
引入“輔導員、班主任、導師、班主任助理”四位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在新生入學伊始,輔導員全面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配合年級輔導員開展班級活動,是班級學風建設第一責任人;安排導師進行學生的專業(yè)指導,積極配合輔導員和班主任開展工作;選拔高年級、學習成績好、思想品德優(yōu)秀的學生擔任班主任助理,利用朋輩的力量,有助于促進藝術類高校新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四者相輔相成,相互合作與協(xié)調,共同形成聯(lián)動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全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
走進新生宿舍,制作新生宿舍名單表,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與愛護。獨生子女初次遠離父母,任何事情都要自己解決,剛來到學校他們會感到孤獨感和不適應。然而宿舍是了解新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輔導員應當多去宿舍,解決他們反映的問題和想法,加強宿舍成員的溝通,讓新生盡可能適應新環(huán)境和了解宿舍成員。輔導員制作新生宿舍名單表,內含學生的姓名、照片、籍貫、宿舍號和父母聯(lián)系電話等信息,如遇突發(fā)情況能夠迅速聯(lián)系父母家長。
構建學校與家長的聯(lián)系制度,家長配合學校各項管理工作。通過建立年級家長微信群、郵寄學生成績情況報告書等措施,以最直接和最快捷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有助于輔導員、班主任和新生導師主動向家長介紹學校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學習情況,使家長能夠更好地對學校管理進行了解,促使學校和家長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做好學生的培養(yǎng)教育工作。
加強文化基礎的提升。開學伊始給新生列書單和成立英語興趣小組,從而進行學業(yè)幫扶。文化課程的忽視導致藝術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難以提高,間接影響藝術類大學生對于藝術的頓悟和敏感性,最終影響藝術類大學生往更高水平的發(fā)展[3]。開展新生素質拓展活動,通過校內外講師對新生主體進行課堂講授、經驗分享和課外實踐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加順利互相了解,提高集體主義觀念,從而降低新生對集體主義觀念淡薄和小團體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4]。
綜上所述,成功的高校藝術類專業(yè)新生入學教育直接影響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和今后發(fā)展。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睘榱四軌驇椭囆g類專業(yè)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新生入學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沈履平.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7,27(1):10-13.
[2]李玲.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個性特征及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探索[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14):258-258.
[3]孫穎,趙春玲.藝術生專業(yè)素質和人文素質提升的必要性與內在關系淺析[J].成功:教育,2012(7):5-6.
[4]徐涌金,鄭磊.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的有效路徑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4,8(3):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