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字中的“吃”,并沒有“進食”的意思,而是指人說話結(jié)巴即口吃。漢高祖劉邦手下有個著名的大臣叫周昌,《漢書》本傳中有“昌為人吃”的記載,即指周昌是個結(jié)巴,絕非周昌被人吃掉的意思。古代講到吃東西,常用的是“食”字,如“食菽”“食肉”“食菜”等,但又有“食酒”“食水”等詞,可見還包括“飲”的含義。稍后,分得細一些,則以“噉”“啗”“啖”“哺”表示吃,用“啜”“呷”“吮”表示飲。
有趣的是,古今用字已有變化,所表達的意思有些卻一脈相通?!端鍟飞咸岬接腥酥S刺被封為宰相的高颎、楊素“唯堪啖飯”,意即“只會吃干飯”。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至今仍然沿用嗎?《史記·魏世家》又有一句“欲啜汁者眾”,說的是有人想分得一點小小的富貴,直譯現(xiàn)代語即“想撈點兒油水喝的人多著哩”。此說至今在某些場合也常有人用。
古字多通假,如“哺”與“餔”通,“啜”與“歠”通?!冻o·漁父》中的“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意即“為什么不吃那些酒渣喝那些酒汁”。《桃花扇》里有一句“游戲江湖圖餔歠”,字面很古,意思卻很通俗,就是“浪蕩江湖混一個吃喝”。
“嚙”和“吮”,現(xiàn)在分別表示吃喝的一種動作,古代也有用作吃或喝解的,如《九思》有“吮玉液兮止渴,嚙芝華兮療肌”之句。還有“嚼”和“呷”,古人也用來表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