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東漢經(jīng)古文學家馬融,是大名鼎鼎的伏波將軍馬援的重孫,此人的一大貢獻是系統(tǒng)總結(jié)忠德的專門經(jīng)典《忠經(jīng)》,提出了許多對后世忠德觀念有深遠影響的重要原則,例如“善莫大于忠,惡莫大于不忠”“仁而不忠則私其恩,知而不忠則文其詐,勇而不忠則易其亂”等等。所以,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忠是什么?從小篆的造字可見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國人一直以來最看重的品德就是忠誠??鬃娱_創(chuàng)的儒家思想中強調(diào)一個“忠”字,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薄白釉唬壕?,主忠信?!崩韺W家程頤也說:“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蘇武牧羊,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都是對忠誠的最好詮釋。
《莊子》說:“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jié),醉之以酒而觀其側(cè),雜之以處而觀其色?!鼻f周所述的擇人標準,忠是第一位的,在忠的前提下具有的各項品質(zhì),才讓人贊賞,讓人放心。人們說到忠,總稱之為忠誠。荀子說:“忠誠盛于內(nèi),賁于外,形于四海?!敝以趦?nèi),忠的外化就是誠。
忠誠,為什么人們推崇備至呢?根源就在于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越生命的價值,如空氣和水一樣,須臾不可或缺,成為整個人類社會所必需的精神品質(zhì)。正因如此,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對忠誠都著許許多多的贊美和頌揚。沒有忠誠,就沒有愛,友誼也不會持久;沒有忠誠,就沒有責任,家庭就會支離破碎;沒有忠誠,就沒有凝聚,國家、政黨、民族就會一盤散沙、分崩離析,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整個人類社會也就蕩然無存了。提到忠誠,很多人想到的是愚忠。過去左的眼光一概地把忠君斥為愚忠,于是漸漸地把忠也棄在腦后了,殊不知愚忠本來不是忠。
忠誠是篤守信仰一輩子,是對向往目標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對所鐘情事業(yè)的無限熱愛,是無怨無悔的奉獻??茖W家錢學森的愛國主義情操,源于他對祖國和事業(yè)的無限忠誠。1950年,當他提出要回到新中國時,便立即受到多次審訊,檢察官問錢學森忠于什么國家的政府,錢學森略作思考,說:“我是中國人,當然忠于中國人民。所以我忠心于對中國人民有好處的政府,敵視對中國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睓z察官問:“你現(xiàn)在要求回中國,那么你會用你的知識去幫助共產(chǎn)黨政權(quán)嗎?”錢學森說:“知識是我個人的財產(chǎn),我有權(quán)要給誰就給誰?!睓z察官又問:“那么你就不讓政府來決定你所應當忠心的對象嗎?”錢學森義正辭嚴地說:“不,檢察官先生,我忠于誰是要由我自己來決定的。難道你的意愿都是美國政府為你決定的嗎?”錢老抱定堅決回國的決心,是對忠誠最好的詮釋。
忠誠是人生的本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每日反省自己,首先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我們說講忠誠不是喊口號、表決心,而是更要體現(xiàn)在行動上,要把自己擺進去,自我拷問。忠誠之所以寶貴,是因為一旦千百萬人的忠誠聯(lián)合起來,就會創(chuàng)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業(yè)績;忠誠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常常“吹盡黃沙始見金”,往往需要經(jīng)歷生與死、得與失、榮與辱等重大的考驗和錘煉。
對于忠誠,西方也像我們一樣重視有加。美國人從小就在培養(yǎng)對國家的忠誠度,公立學校的學生每天開課之前都要背誦對國家的效忠誓詞,而要入籍美國也要宣誓,講“我將真誠的效忠美國”這樣的話;美國明文規(guī)定,所有政府官員“對最高原則和國家的忠誠高于對個人、政黨或者是政府部門的忠誠”。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中有一種觀念被經(jīng)常強調(diào),就是“忠誠高于服從”,“永遠忠誠”是海軍陸戰(zhàn)隊的精神支柱。只有強化忠誠品質(zhì)的修養(yǎng),才能始終定住心神,站穩(wěn)腳跟,挺起脊梁,永遠不做背叛蠱惑的俘虜。
(編輯/張金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