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巖 朝陽市第二醫(yī)院 (遼寧 朝陽 122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究腹腔鏡和開腹手術對早期胃癌術后近期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本次選取研究對象為66例早期胃癌患者,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分為兩組,即對照組為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為腹腔鏡手術治療,各33例,并對兩組早期胃癌患者的臨床指標(手術時間、下床時間、進食時間、術中出血量)、生活質量進行觀察及評估。結果:觀察組3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臨床指標與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即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下床時間、進食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數據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3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即觀察組的生理狀況、社會/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總分等數據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胃癌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在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基礎上改善術后近期生活質量。
胃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同時也是惡性腫瘤疾病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方式的改變,導致發(fā)病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且具有極高的死亡率[1];隨著醫(yī)療診斷水平提升及人們健康保健意識的不斷加強,早期胃癌的診斷病例不斷增加。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腹腔鏡和開腹手術對早期胃癌術后近期生活質量的影響,選取研究對象為66例早期胃癌患者,見正文詳細描述。
本次選取研究對象為66例早期胃癌患者,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1~72歲,平均(61.23±0.12)歲,男16例,女17例;其中腺瘤伴局部癌變10例、髓樣癌3例、內分泌癌2例、腺癌18例。對照組年齡38~76歲,平均(61.27±0.17)歲,男19例、女14例;其中腺瘤伴局部癌變14例、髓樣癌2例、內分泌癌1例、腺癌16例。文中66例早期胃癌患者對比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開腹手術治療,給予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給予消毒,上腹部正中線作一切口,逐層切開皮下組織,且將胃部組織充分暴露,探查腹腔臟器組織,除外遠處轉移病例,符合標準者行根治性胃切除,并行周圍淋巴結清掃至第二站,縫合傷口及常規(guī)腹腔引流。其中行遠端胃癌根治術為20例,近端胃癌根治術為8例,全胃根治切除術為5例。
觀察組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人字位,給予全身麻醉,建立氣腹位置在于臍下緣處,左側腋前線肋緣下置12mm穿刺器為主操作孔,左鎖骨中線平臍處置5mm穿刺器作輔助孔,右側對側位置置5mm穿刺器作為第一助手操作孔。常規(guī)探查腹腔組織臟器,除外遠處轉移病例,行標準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并行周圍淋巴結清掃至第二站,最后關閉切口及常規(guī)引流。其中行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為22例,近端胃癌根治術為7例,全胃根治切除術為4例。
66例胃癌患者對比的基本資料中,對于行遠端、近端及全胃切除部位選擇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觀察且評估6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臨床指標(手術時間、下床時間、進食時間、術中出血量)、生活質量(生理狀況、社會/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生活質量采用FACTG-V4量表進行評估,分為4個維度,且以4個維度之和做為總評分[2]。
文中臨床指標(手術時間、下床時間、進食時間、術中出血量)、生活質量等數據(計量資料)均應用SPSS20.0版本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值檢驗,以P<0.05表示文中66例早期胃癌患者對比的資料存在明顯差異。
觀察組手術時間(112.25±3.56)min、下床時間(2.25±0.65)d、進食時間(3.23±0.70)d、術中出血量(105.36±8.45)mL。對照組手術時間(130.30±9.25)min、下床時間(5.58±3.25)d、進食時間(6.33±1.25)d、術中出血量(232.25±15.25)mL。觀察組3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臨床指標與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即觀察組數據短于對照組數據,P<0.05。
觀察組生理狀況(19.87±2.36)分、社會/家庭狀況(21.25±3.55)分、情感狀況(19.78±2.30)分、功能狀況(20.11±3.45)分、總分(90.25±7.56)分。對照組生理狀況(15.02±1.02)分、社會/家庭狀況(14.02±0.98)分、情感狀況(12.32±0.65)分、功能狀況(13.21±0.78)分、總分(68.21±4.56)分。觀察組3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即觀察組數據高于對照組數據,P<0.05。
胃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惡性腫瘤疾病之一,早期癌組織僅生長于胃黏膜層及胃黏膜下層,其中病灶組織范圍較小,故此早期實施有效方法治療尤為重要,能夠在提供生存率的基礎上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外科臨床上一般選擇兩種方法進行治療,即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3];前者治療方法雖然能夠切除病灶組織,但是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切口疼痛重,術后腸功能恢復慢,禁食時間長,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等缺點,易對術后近期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對早期胃癌手術治療成為主要選擇手術方式之一。腹腔鏡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腔鏡診療技術之一,具有切口小、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加上該項技術可以更加清晰的觀察病灶組織及解剖結構,繼而便于醫(yī)生進行手術操作[4];曾有學者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治療早期胃癌疾病優(yōu)勢大于開腹手術,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治療時間;而本次研究結果可證實以上說法,即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手術時間、下床時間、進食時間、術中出血量)短于對照組數據,P<0.05,為此在臨床上對早期胃癌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與王戰(zhàn)紅[5]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即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進食時間及下床時間均短于開腹組患者,P<0.05。
總而言之,早期胃癌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在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基礎上改善術后近期生活質量。但本結論為小樣本回顧性研究,隨訪時間短,對于遠期療效,還需要大樣本前瞻性、隨機性的進一步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