浕水釣客
我是一個純粹的環(huán)保出行者,每天上下班要么乘坐公交車,要么乘坐地鐵。久而久之,對公交和地鐵上的讓座也就看得多了,自然地,也就有了一點感悟:在公交車和地鐵上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美德,而善于讓座則是一種智慧。
有一天傍晚,我下班乘坐公交車回家,一個大學(xué)生模樣的女孩給站在身邊的一位頭發(fā)花白的男乘客讓座:“大爺,請坐我這里。”孰料,那男乘客的臉立即漲得通紅,尷尬地連聲說“謝謝!不用!”原來,這位看似老人的男乘客竟然只是一個頭發(fā)花白的小伙子。車剛到下一站,滿臉通紅的小伙子就逃也似的下了車,再看那個女孩,也是一臉羞愧,尷尬至極。
又有一次,我乘地鐵上班,因為是上班早高峰,車廂里非常擁擠,一個體態(tài)稍嫌臃腫的女子就站在我的旁邊,從面相上看,她不過二十多歲,比我小得多了;從體態(tài)上看,又很像一個孕婦。如果她只是一個胖女孩,我讓了座,會不會讓她尷尬、難堪?如果她真是一個孕婦,我不讓座,會不會讓她感到寒心、失落?讓不讓座?這是一個問題。思來想去,我決定用一種既不傷及對方自尊又顯得自然而然的方式給她讓個座,于是,我裝著要在下一站下車的模樣,側(cè)身站起,給她留下座位,向車門擠去。大約過了六七站路,那個女子擠到車門邊準備下車,突然看到我就這么站了好幾站路,低聲地說了聲“謝謝你”就下車了。雖然我最終也不敢確定她到底是一個稍胖的女孩還是一個孕婦,但都不重要了,因為那一聲低聲而真誠的“謝謝你”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
心存善意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施行善舉則是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外在體現(xiàn)。因此,千百年來,善就是我們孜孜以求、大力弘揚的美德。然而,行善的前提是同情,是尊重,是理解;如果沒有對受善者的尊重,沒有對受善者的真正同情和理解,所有的善舉都會背離行善的初衷,甚至有偽善的嫌疑,有炫耀自身優(yōu)越感的嫌疑。
行善是應(yīng)該大力弘揚的,但我們在行善時也應(yīng)該注意一些細節(jié),需要一點智慧,因為尊重和理解往往就隱藏在這些細節(jié)和智慧里。不可否認,善舉能讓受善者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感受到人情的美好,感受到善的魅力。但很多時候,我們行善時的一個細節(jié),如我們在行善時只圖行善快樂,大大咧咧,不分場合,不分對象,不管不顧受善者的感受,就會讓受善者產(chǎn)生“嗟來之食”的聯(lián)想,就會讓受善者感到尷尬、難堪,嚴重者,我們的行善往往事與愿違,導(dǎo)致“善舉不善”,受善者會對我們的行善感到不適,甚至?xí)a(chǎn)生抵觸或反感情緒,讓行善背離我們的初衷。
行善是一個人的美德,我們要大力弘揚;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行善,在讓受善者愉悅的情況下行善,既讓自己得到行善的快樂,又能讓受善者樂于接受,這才是真正的善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