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彭水縣龍溪鄉(xiāng)水田村小學高級教師張宗茂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兒子、母親、妻子相繼病逝,他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而從教38年,一共帶過76個班級,為1678個山里孩子鑿開了通往大山外面的希望之路,他又享受到了常人很難獲得的幸福與榮耀。1999年張宗茂榮獲教育部首屆“燭光獎”,2010年榮獲“感動重慶十佳教師”稱號,他也被人們譽為“水田村不滅的燭光”。
1973年,剛剛高中畢業(yè)的張宗茂放棄了其他待遇較好的工作,來到海拔1400米的如榔村村小任教。去往如榔村的道路崎嶇難行,學校里沒有住的地方,每天往返要翻山越嶺4個多小時,中間還要幾次涉過經(jīng)常突發(fā)山洪的河谷,每天早晚張宗茂都要護送學生過河。
1981年,張宗茂被調(diào)回家鄉(xiāng)所在地彭水縣龍溪鄉(xiāng)水田村小。當時水田村小只有兩間破漏的教室,全校只有他這1個老師和9個學生。他不停地找村干部、找學生家長,修起了4間木瓦結(jié)構(gòu)的教室,又挨家挨戶動員輟學的學生返校。山路曲折蜿蜒,一邊是深不見底的懸崖,一邊是險峻的石山,遇上下雨更是泥濘不堪,寸步難行,甚至滑坡斷路。有的家長擔心山路太遠太險,張宗茂就答應每天接送?!皼]有一個學生在我護送的路上出過意外!”這是他最驕傲的事。
看到學生家里窮,張宗茂主動提出由自己先墊付學費。1987年,他每個月工資才十幾元,但他一度為學生墊付了四千多元學費,也正是因為他的努力,30多年來,水田村孩子們的失學率幾乎為零。
很長一段時間,張宗茂一人承擔了水田村小所有課程的授課任務。小學學習內(nèi)容增加了此前從未學過的自然課后,為了能讓學生及時跟上學習進度,張宗茂在上課的前一天會前往龍溪鄉(xiāng)中心小學旁聽中心校教師講的生物課,并認真記錄筆記、教案,回到家后結(jié)合自身理解進行調(diào)整。第二天正式上課時,他將講課用的筆記工工整整地抄錄在黑板上,學生很快就能掌握知識。寒暑假張宗茂都會挨家挨戶進行家訪,一般要走兩三趟。這樣做既為了讓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同時也為了給孩子和家長繼續(xù)讀書的信心。作為一名山村教師,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是張宗茂最樸素的愿望。
張宗茂常說:“我一輩子都在大山里,對我來說,最美的事就是看到孩子們長出翅膀,一個個飛出大山?!睘榱私o更多的山里娃娃插上夢想的翅膀,他放棄了到各方面條件都好得多的鄉(xiāng)中心小學任教的機會,即使退休了仍然義務擔任水田村小學的校外輔導員,為孩子講《論語》,并經(jīng)常與水田村小的教師一同學習,給義務支教的外省、外縣老師代課。他曾帶著水田村小的4個孩子參加全市《論語》背誦活動,這4個孩子是唯一一組來自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他們的表現(xiàn)打動了現(xiàn)場的許多聽眾。
張宗茂的無私奉獻與默默堅守,影響、帶動了更多的老師扎根山區(qū),以他為原型拍攝的電影《守望一生》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強烈反響。漫長歲月中,張宗茂堅守著巴掌大的學校,“我沒有什么別的夢想,我只圖一個,就是讓山里的孩子過得比我們好,讓以后的水田村比現(xiàn)在好?!毕嘈庞辛松絽^(qū)教育人的堅守,有了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本文部分內(nèi)容參考自《光明日報》《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