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外科中,甲狀腺手術比較常見。近些年,因多種因素引起的甲狀腺疾病呈現(xiàn)出遞增趨勢,而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數(shù)量隨之增加。甲狀腺手術后易出現(xiàn)頭痛等癥狀,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心理反應,且在24小時之內會表現(xiàn)為明顯的疼痛感,術后48~72小時疼痛感逐漸減輕[1]。因甲狀腺疾病患者本身易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且受到手術體位影響,術后疼痛程度將會加重,因此需要做好治療和護理工作,使患者疼痛癥狀得到緩解[2]?;诖?,本文探究在不同氣質類型甲狀腺患者中應用護理干預對其術后頭痛的影響。
將2015年1月—2017年1月176例不同氣質類型甲狀腺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將所選患者平均分為4組,每組44例,Ⅰ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最大為48歲,最小為20歲,平均年齡(39.6±5.3)歲,疾病類型:16例為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11例為甲狀腺瘤、9例為甲狀腺乳頭狀癌、8例為原發(fā)性甲亢;Ⅱ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齡最大為49歲,最小為19歲,平均年齡(39.5±5.2)歲,疾病類型:17例為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10例為甲狀腺瘤、10例為甲狀腺乳頭狀癌、7例為原發(fā)性甲亢;Ⅲ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最大為47歲,最小為21歲,平均年齡為(39.5±5.4)歲,疾病類型:15例為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12例為甲狀腺瘤、8例為甲狀腺乳頭狀癌、9例為原發(fā)性甲亢;Ⅳ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齡最大為50歲,最小為19歲,平均年齡為(39.7±5.5)歲,疾病類型:18例為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10例為甲狀腺瘤、8例為甲狀腺乳頭狀癌、8例為原發(fā)性甲亢。4組患者各項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比較。
所選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Ⅰ組患者行以麻醉類藥物輔助并聯(lián)合護理干預:(1)麻醉類藥物輔助。取250 ml葡萄糖注射液(50%)加入250 ml純凈水,再與10 ml利多卡因(2%)融合,在清潔容器中攪拌均勻,并置于專用冰塊模具中進行冷凍,以作備用。術后,患者麻醉清醒2小時后開始用預先制作好的藥物冰塊進行含漱,在口腔舌根處放置藥物冰塊,每間隔1~2分鐘變換1次位置,避免凍傷,并囑患者將融化冰水和口腔分泌物吐出,可少量咽下,待冰塊完全融化后,間隔30~60分鐘進行重復含漱,日間含漱,夜間停止,次日繼續(xù),直至術后24小時。(2)護理干預:術后6小時內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切口敷料以及滲出情況,對引流管情況進行仔細觀察,確保引流管保持通暢,避免出現(xiàn)扭曲、牽拉以及受壓等現(xiàn)象,對患者聲音嘶啞、嗆咳等癥狀,囑患者避免大聲講話、用力咳嗽。基于此,針對不同氣質類型的患者行以對應護理干預:針對多血質型患者,應向其說明手術方案,并講解體位要求,向患者介紹手術醫(yī)生、麻醉醫(yī)師以及注意事項等,并協(xié)助患者做好手術準備工作。針對膽汁質型患者,應向患者說明術前體位訓練重要性及具體方法,并告知其圍術期注意的問題,對患者體位訓練情況進行定時觀察。針對抑郁質型患者,應主動與其進行交流和溝通,對患者主訴耐心傾聽,并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使患者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得到消除,向患者講解術前體位訓練的注意事項和方法,鼓勵患者家屬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針對黏液質型患者,應主動并耐心地與患者溝通和交流,注意態(tài)度親和、語速緩慢,向患者介紹手術醫(yī)生和麻醉醫(yī)師詳細情況,特別是手術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做好體位訓練。手術的Ⅱ組患者行以麻醉藥物輔助,與Ⅰ組中(1)所述內容相同。Ⅲ組患者行以單純護理干預,與Ⅰ組中(2)所述內容相同。Ⅳ組患者作為對照組,不給予護理干預。
觀察并記錄4組患者的頭痛發(fā)生率、心理應激反應、頸部傷口引流量、拔管時間等。
使用SPSS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及護理后,Ⅰ組患者的頭痛與嘔吐發(fā)生率低于其他3組,Ⅱ組與Ⅲ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頭痛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及護理后,Ⅰ組患者焦慮與抑郁評分低于其他3組,Ⅱ組與Ⅲ組的焦慮與抑郁評分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4組心理應激反應比較
Ⅰ組術后12小時、24小時頸部傷口引流量低于其他3組,Ⅱ組與Ⅲ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4組頸部傷口引流量比較(ml)
Ⅰ組術后拔管時間早于其他3組,Ⅱ組與Ⅲ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4組拔管時間比較
甲狀腺手術需要保持頭低肩高體位,墊高肩部,并將頭部后仰,充分暴露手術視野,以便于手術的順利進行,但手術中涉及到頸過伸位時,頸部韌帶及肌肉均處于過度緊張狀態(tài),加上術中直接壓迫頸部大血管,可導致大血管痙攣,使頸部血液回流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對椎動脈血流產生不良影響,使得大血管痙攣,進而限制頸部血液回流,椎動脈血流受到影響,使得腦細胞出現(xiàn)缺氧、缺血、腫脹、淤血等癥狀,造成頭痛[3]。對于此,應通過有效護理措施使頸部韌帶與肌肉的鍛煉,了解手術體位,使患者恐懼、焦慮心理減輕。
藥物冰塊含漱的方式可以使患者疼痛癥狀得到緩解,主要是因為冷可以使神經末梢敏感程度降低,對痛覺產生刺激,轉移注意力,使患者痛閾值提高,還可以減輕咽部水腫,降低痛覺對末梢神經的刺激[4]。同時,葡萄糖所產生的高滲作用可以使炎性物質滲出減少,對局部腫脹有緩解效果。另外,利多卡因可以作為局部浸潤止痛劑,其不僅擴散性良好,而且對黏膜具有較強的穿透性,可以達到表面麻醉的效果,使局部浸潤止痛[5]。
氣質作為個性重要組成部分,指人行為與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性動力特征,即人固定的動力特征以及穩(wěn)定的心理活動[6]。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應以甲狀腺患者氣質類型為依據(jù)。膽汁質型患者具備直率、熱情的性格特點,但也容易沖動,容易忘事、粗心大意,對于此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反復性健康指導以及按時巡視的方式,使患者體位訓練依從性提高。多血質型患者比較敏感,并且活潑好動,但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對于此護理人員應向其明確說明體位訓練次數(shù)和方法等[7]。黏液質型患者喜歡安靜,反應速度較慢,情緒不容易出現(xiàn)波動,對于此護理人員應重點強調體位訓練的必要性與重要作用,并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患者予以及時開導。抑郁質型患者相對孤僻,且行動遲緩,有極強自尊心,比較敏感,善于觀察細微事物,體驗深刻,不愿與人傾訴,對于此護理人員應耐心講解體位訓練的重要性,并說明訓練時間、次數(shù)以及具體方法等[8]。
本次研究結果可知,采用麻醉類藥物輔助并聯(lián)合護理干預的患者頭痛發(fā)生率為6.82%,嘔吐發(fā)生率為9.09%,而單獨應用麻醉類藥物、單獨應用護理干預的患者頭痛、嘔吐發(fā)生率分別為61.36%、27.27%、65.91%、29.55%,說明兩種干預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頭痛、嘔吐發(fā)生率。從心理應激反應來看,采用麻醉類藥物輔助并聯(lián)合護理干預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比單獨應用一種方法干預的患者低,說明這兩種干預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應激。再從頸部傷口引流量、拔管時間來看,4組患者術后24小時引流量均低于術后12小時,但Ⅰ組降低程度更加明顯,且拔管時間早于其他3組,這對患者盡早康復有利。
綜上所述,在不同氣質類型甲狀腺患者中應用護理干預并輔助麻醉類藥物可以降低頭痛發(fā)生率,減輕患者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縮短拔管時間。
[1]葛立娟.甲狀腺手術患者護理干預對焦慮及疼痛不適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8): 172-173.
[2]陳英姿.護理干預對不同氣質類型甲狀腺患者術后頭痛的影響[J].醫(yī)藥前沿,2017,7(13):261.
[3]張會然.綜合護理干預對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6): 105-106.
[4]李麗莉.綜合護理干預對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醫(yī)藥前沿,2015,5(32):260-261.
[5]吳志珍.綜合護理干預對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探討[J].醫(yī)藥前沿,2017,7(2):251-252.
[6]于淼.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負面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6): 260.
[7]劉正華,趙松青.綜合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不良情緒的影響 [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4):1947-1948,1975.
[8]李建麗.綜合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負面情緒和咽喉疼痛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14): 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