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作文 陳偉 趙春
摘 要:對碳纖維復合材料力學性能及結構設計要求進行簡單論述,以汽車前車門為研究對象進行碳纖維結構設計及鋪層形式進行研究。經仿真分析,碳纖維前車門的模態(tài)、剛度、強度、碰撞侵入量和速度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并且重量降低了54.94%。
關鍵詞:前車門;碳纖維復合材料;輕量化;設計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TB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36-0079-0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al design requirement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arbon fiber structural design and ply form are studied by taking the front door of automobi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mode, stiffness, strength, impact penetration and speed of the carbon fiber front door have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 weight of the front door has been reduced by 54.94%.
Keywords: front door;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lightweight; design and analysis
引言
汽車輕量化作為有效的節(jié)能和環(huán)保措施,在未來十年來成為汽車行業(yè)大力發(fā)展的趨勢,其中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輕量化上有極大的優(yōu)勢將作為節(jié)能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1 碳纖維復合材料力學性能
新材料碳纖維具有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較高比重、強度和模量,在滿足相同性能下,具有較大的減重空間,同時也可減少裝配零件數量。在碳纖維結構分析中,定義任一層壓板的力學性能,都能表示成等價的均勻各項異性板元或殼元,運用層壓板的中面應變和曲率理論確定各層的應力。
2 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車門設計
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車門中已開始應用,通過結構設計和鋪層優(yōu)化在滿足性能和裝配的前提下可實現車門大幅減重。技術方案為內外板集成部分零件,簡化結構特征,取消工藝孔,實現減重目的。
2.1 碳纖維復合材料前車門外板設計
整合前車門外板總成,外板A面和周邊配接的安裝孔不變,外層織物單層厚度0.21mm,其余單向帶單層厚度0.145mm。遵循鋪覆對稱,外板鋪層±45°,成對出現,單層數不超總層數60%原則。主外板鋪層為[±45/45/0/-45/90/-45/0/45];門把手處鋪層為[±45/45/ /-45/ /-45/ /45];周邊密封處鋪層為[±45/45/ / /90/ / /45],如圖1所示。
2.2 碳纖維復合材料前車門內板設計
碳纖維復合材料車門內板主厚度為2mm,在卡扣接面、門鎖安裝面等處減?。槐A舳ㄎ豢?、安裝孔、過孔、安裝面不變;內板與外板膠粘處增厚處理;簡化內板結構,優(yōu)化鋪覆性;門鎖、鉸鏈和限位器加強板集成到內板一體成型;復材窗框加強板膠粘內板。
內板多種鋪層厚度,單層厚度0.145mm,各鋪層為:灰色[-45/0/45/90/45/0/-45]s共14層2.03mm厚;粉紅色[-45/0/45/90/45/ /-45/-45/0/45/90/45/0/-45]共13層1.885mm厚;大紅色[-45/0/45/90/45/ /-45]s共12層1.74mm厚;深藍色[-45/0/ / /45/ /-45]s共8層1.16mm厚;綠色[-45/0/ /90/45/ / / / /45/ / /0/-45]共7層1.015mm;橘黃色[-45/ / / /45/0/ / / /45/ / / /-45]共5層0.725mm;黃色[-45/ / / /45/ / /]s共4層0.58mm。車門總成重量8.21kg,減重10.01kg,減重比54.94%,達到輕量化設計目的。
3 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車門性能分析
通過傳統(tǒng)前車門各工況的性能結果,確定碳纖維復合材料車門需要達到的力學性能。
3.1 建立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車門有限元模型
通過hypermesh軟件建立前車門有限元模型,采用分塊處理不等厚模型,各區(qū)塊Prop屬性輸入鋪層信息和材料信息。
3.2 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車門模態(tài)分析
汽車前車門的模態(tài)分析主要考察一階彎曲和扭轉模態(tài)頻率內外板局部模態(tài),避免發(fā)生模態(tài)耦合。
如表2,從分析結果可知復材方案結構在自由模態(tài)和約束模態(tài)下各考查模態(tài)滿足性能要求。
3.3 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車門剛度分析
汽車前車門應有足夠的剛度,避免出現大的變形而影響密封性。前門剛度分析為垂直、扭轉、窗框、腰線載荷下的靜剛度,分析結果如圖5和表3所示。
從分析結果可知,復材方案各項剛度性能均強于金屬車門,能夠滿足性能要求。
3.4 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車門強度分析
前車門結構的靜態(tài)強度分析為驗證前車門結構的可靠及耐久性能,通常為過開和下垂靜強度分析。
(1)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車門過開靜強度分析
截取白車身模型,全開66度;約束截面和炮塔處SPC1-6;首先加載車門自重G分析,其次保持自重G,鎖扣處沿外板面垂向加400N力分析,再次保持自重G,卸載鎖扣處力卸載分析。
(2)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車門下垂靜強度分析
截取白車身模型,車門微開15°和全開66°工況;約束截面和炮塔處SPC1-6,鎖扣處外板垂向自由度;首先加載車門自重G分析,其次保持自重G,鎖扣處Z向加1000N力分析,再次保持自重G,卸載鎖扣處力卸載分析。
從分析結果可知,復材方案過開和下垂靜強度性能均強于金屬車門,能夠滿足性能要求。
3.5 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車門側面碰撞分析
整車側面碰撞按C-NCAP2018新版碰撞法規(guī)進行,質量1400kg臺車、速度50km/h的大臂障側面碰撞,考察假人肋骨(1-9點)、腹部(10-13點)和盆骨(14-15點)在車門內板對應點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
從表6可見,碳纖維復合材料側面碰撞可以達到金屬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性能要求,滿足C-NCAP2018版?zhèn)让媾鲎卜ㄒ?guī)要求。
4 結束語
本文對碳纖維復合材料力學能行進行了簡要論述,然后根據碳纖維的特點設計不等厚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前車門總成,并對其進行模態(tài)、剛度、靜強度、側碰安全方面進行性能分析,達到減重54.94%的輕量化效果,實現了碳纖維復合材料設計目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美]CMH-17協(xié)調委員會.復合材料手冊第3卷聚合物基復合材料——材料應用、設計和分析[M].汪海,沈真,等,譯.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791-794.
[2]宋燕利,楊龍,等.面向汽車輕量化應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關鍵金屬[J].材料導報A:綜述篇,2016(9):16-23.
[3]陳乾乾, 增華,等.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頂蓋的性能研究[A].201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6:1520-1522.
[4]侯雅男.碳纖維復合材料特性及其在汽車單體殼上的應用[J].工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2016(12):1293-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