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詞的情感意義主要通過意象來表達。本文以納蘭性德詞曲中的名篇為例,依據(jù)評價理論態(tài)度系統(tǒng),分析納蘭詞意象組合中的情感流動,探討情感意義。
關鍵詞:納蘭詞;意象;情感意義;態(tài)度系統(tǒng)
作者簡介:蔣亞靜(1992-),女,漢族,河南開封人,現(xiàn)為鄭州大學外語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5-0-01
一、引言
納蘭性德(1655-1685),清初詞人,字容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之“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其詞作包括《側帽集》、《飲水詞》,后多稱“納蘭詞”。納蘭性德的作品之所以能流傳千古,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詞作情感細膩,而詩詞的情感主要通過意象來表達。意象,是創(chuàng)作主體將客觀物象加入獨特的情感活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形象,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物象是客觀的,但經過作者的構思加工,就會帶有作者主觀的感情色彩。對納蘭的研究集中在其生平、思想和作品方面。如汪龍麟(2000)著眼于有關納蘭傳聞的排解和一些謎團的澄清;武華(1993)探究納蘭性德的佛教思想;伏濤(2014)著眼于納蘭節(jié)令詞研究。本文依據(jù)評價理論態(tài)度系統(tǒng),分析納蘭詞意象組合中的情感流動。
二、態(tài)度系統(tǒng)
評價理論是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框架下對人際意義的發(fā)展,主要研究說話者或作者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主觀態(tài)度。評價系統(tǒng)包括三大次系統(tǒng):態(tài)度、介入和極差。根據(jù)Martin的解釋和分類,態(tài)度系統(tǒng)是評價理論系統(tǒng)中最復雜的部分,它由情感、判斷和鑒賞三個次系統(tǒng)構成。態(tài)度系統(tǒng)的中心成分是情感。
三、納蘭詞意象情感意義分析
情感指語言表達者因其個人喜好標準對所見的人或事物產生的各種情緒(朱永生、嚴世清 2011)。經歷感情變化的有意識的參與者為“情緒者”,激發(fā)某種感情的現(xiàn)象為“觸發(fā)物”。情感可以從6個方面考慮:正面/負面;伴有外在的動作還是單純的內在狀態(tài);是否針對特定的觸發(fā)物;情感的強烈程度為低、中還是高;觸發(fā)物是否真實;是幸福/不幸福、安全/不安全或滿意/不滿意(Martin & White 2005)。如《長相思·山一程》的“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該意象描述了風雪中羈旅之人的情感:情緒者為羈旅的詞人,觸發(fā)物是一更又一更的“風雪”,情感體現(xiàn)為“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該情感既有內在狀態(tài)“聒碎鄉(xiāng)心”,又伴有明顯的外在動作“夢不成”,情感的強烈程度較高。根據(jù)情感內容,這種情感屬于幸福/不幸福,在本詞中顯然是一種不幸福的情感,由真實的觸發(fā)物“風一更,雪一更”引起。風雪交加的夜里傳來陣陣更聲,直把旅人的心聒碎,連個回鄉(xiāng)夢也做不成,讓人倍感焦灼難耐。
判斷指語言表達者按照社會規(guī)約對某些行為做出自己的見解,分為社會評判和社會約束。社會評判從行為規(guī)范、做事才干和堅韌不拔3個方面對人的個性及行為做出判斷;社會約束從真實可靠和正當兩個方面對人的個性和行為做出判斷。判斷也分正面和負面。如《金縷曲·贈梁汾》中“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一句,“娥眉”喻示才干,它從社會評判的做事才干方面判斷梁汾是否有才干;“娥眉謠諑”意為品行端正的人遭到謠言誣陷,當其表示“人之清白”時,它從社會約束的真實可靠方面判斷梁汾是否真誠;當表示“為官清廉”時,它從社會約束的正當方面判斷梁汾的行為是否妥當。這三層判斷意義的被判斷者都是隱形的,且3個層面的判斷都是從正面進行。
鑒賞指語言使用者按照美學標準對人、物品和一些行為所表達的觀點,包括反應、構成、價值三個方面,分別涉及對事物的反應(該物是否吸引我們,是否討人喜歡),該物的構成(其均衡性和復雜性),該物的價值(是否創(chuàng)新、真實、及時)。鑒賞也可以從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進行(許文濤 2015)。如《鷓鴣天——離恨》中“云淡淡,水悠悠,一聲橫笛鎖空樓”。該句使用的意象“云淡淡”、“水悠悠”、“橫笛”和“空樓”分別從反應、構成和價值3個方面對被鑒賞物“云”、“水”、“笛”和“樓”進行鑒賞?!霸频?、“水悠悠”表達正面的鑒賞意義,“橫笛”、“空樓”的鑒賞意義傾向于負面。淡淡之云與悠悠之水,伴著耳畔縈繞在空寂閣樓的笛聲,更烘托出離恨的凄苦。
四、結語
本文以評價理論的態(tài)度系統(tǒng)為依據(jù),探究了納蘭詞意象的情感意義,拓展了功能語言學評價理論的運用范圍,為納蘭詞的解讀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Martin.J.R.& P.R.R.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2]伏濤. 納蘭節(jié)令詞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4(5):58-62.
[3]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 中華書局,2015.
[4]武華. 納蘭性德與佛教思想[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3(4):86-87.
[5]汪龍麟.納蘭性德生平研究的世紀回顧[J].大連大學學報,2000(3): 88-91.
[6]許文濤. 唐宋元詩歌韻律式情感意義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分析[J].外文研究, 2015(4):34-40.
[7]朱永生,嚴世清.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再思考[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