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娟
記得剛教書的時候,我看每個孩子都可愛,舍不得訓他們,舍不得說他們一句重話,怕他們難堪,怕他們心里難受??墒?,后來教書年頭長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工作上的工作外的事情多了,就慢慢地改變了心境。不知不覺地習慣板了面孔跟學生說話,不愛笑也不溫和,態(tài)度是淡的。也經(jīng)常地不耐煩,總覺得現(xiàn)在的學生怎么那么笨?現(xiàn)在的家長怎么那么懶?學校的事情怎么就那么多?一天一天的,擰了眉冷了臉斜睨了眼神,成了慣常的神色。時常呵斥他們,拿一些不順耳的話甚至難聽的話數(shù)落他們。仿佛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上進,才會努力,才會懂事,自己的心情才會好些。但結(jié)果呢?還是照常,孩子們課堂上越來越死板,成績提高越來越慢,我的心情也越來越糟。問題在哪?我一直沒有查找出原因。
直到那一天,我打開了《斯賓塞快樂教育書》。便恍惚如一間困窘閉鎖的屋子被打開了一扇窗,打開了一面父母如何培養(yǎng)孩子,老師如何教育學生的明鏡。讓我忽然間明白了很多事情。
《斯賓塞快樂教育書》被稱為風靡歐美的家庭教育的“圣經(jīng)”,是一本對世界上很多家庭和學校都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著作。在這本書里,作者以養(yǎng)子小斯賓塞的成長經(jīng)歷為線索,以快樂教育為主題,融理論于實踐,寓思想于方法,因事說理,涉及教育、心理、醫(yī)學、生理等方方面面。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刻板的說教,只是把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融入到他充當父親角色監(jiān)護孩子的生活中,從而讓人產(chǎn)生教育原來是這么回事、教育就應(yīng)該是這么回事的認同感。
斯賓塞,這位獲得過歐洲多個國家院士稱號的英國偉大的哲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家,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作為教育者(包括父母),一定要努力成為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因為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所以教育的方法、教育的過程、教育的人也應(yīng)該是快樂的。他在書中建議我們這些從教者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這樣容易將自己的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他說,有孩子的家庭,猶如一面鏡子,兒童可以照出你內(nèi)心的所有。你暴躁,他也暴躁;你愉悅,他也愉悅……確實如此啊。老師與學生難道不是一樣?在教育工作中,因為各種緣由,我的情緒也會很糟糕,因為這樣的情緒,我的臉色也會很難看,當我?guī)е@樣的心境、帶著這樣的臉色走入我的課堂,走入我的學生當中,他們看了又怎能放松心情?課堂氛圍怎么會活躍?我有如此心境又豈會看他們順眼?肯定會在他們做錯事的時候狠狠地批評他們。橫眉冷對,疾言厲色。這樣,孩子們怎能不在內(nèi)心對我產(chǎn)生抗拒?我又怎么能真正了解他們的世界?作為老師不能了解他們的真正心境,又何談教育?只能是紙上談兵,隔靴搔癢。
所以我要努力變成一個快樂、樂觀的人。我相信,在教學上,學生會感染我的快樂而快樂,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更積極、更投入;在教育上,學生也會感染我的樂觀而積極,會像植物的向陽性一般充滿正能量。佛家有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樣,我以自己的快樂點燃學生的快樂,形成快樂、鼓勵的氛圍,我就會看見孩子的許多優(yōu)點,讓孩子有成就感和實現(xiàn)感。從而形成師生間的良性循環(huán),形成教育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這,難道不是我從教的初心?
斯賓塞在這部書里,還提到一個觀點,那就是堅信孩子的智力。他極不認同學校的老師把學生按成績分成三六九等,說聰明一點的是這些學生,稍差的是另一些學生,其余的少數(shù)學生是差得近乎愚蠢的。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極少數(shù)的“天才神童”和真正的“智力障礙”兒童外,其余的孩子僅存在智力特征的差異,并不存在智力高低的區(qū)別。他說,“智商”這一概念,就跟考試題目一樣,屬于人為。僅僅可以證明一個學生成績的35%~40%,而50%以上的成績是無法以“智商”來解釋的。因此,他建議家長們要堅信每個兒童只是特征不同,并非真正有優(yōu)劣之分。他建議家長們堅信每個兒童所擁有的潛能比表現(xiàn)出來的巨大得多,僅需要你去開發(fā)……
這種觀點何等振聾發(fā)聵!作為老師,我們手里經(jīng)過的學生形形色色、千差萬別,他們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擅長,我們只要有一雙信任的眼睛,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真的是各有所長、各具特色,有的孩子擅長交際,有的孩子擅長行事,有的孩子擅長歌唱,有的孩子繪圖很好,有的孩子能夠把故事講得精彩,有的孩子善于行動,有的孩子善于表演,有的孩子記憶力超強,有的孩子善于觀察……他們千差萬別,他們的這種千差萬別正是造物主的饋贈,因為我們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需要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的職業(yè)與角色。而且,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和社會正是因為有了這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的職業(yè)分工,才顯得完整而豐富??上У氖?,我們這些教育者,一直慣用于以一種叫考試的固定模子來給他們劃分三六九等,從而判定誰行誰不行,讓那些原本只是智力特征不同的孩子失掉信心失掉快樂。何其愚蠢!何等辜負!
讀了這本書讓我頓悟,對于學生,我們可以考試,但不能以考試論英雄,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樹立對自己的信心,要告訴他們,他們不是笨,而是擅長不同。我還要告訴他們,一定要努力地做自己,一定要積極發(fā)展自己的擅長,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位置是他們的,總有一種角色非他們莫屬,這樣他們怎能不快樂?他們快樂了,我又怎能不快樂?
斯賓塞在這本書里還提到培育孩子要有同情心。他是對家長說的,但是我卻認為對于學生的同情心,更是教師必不可少的品質(zhì)。一切的兒童,相對于他們所面對的自然世界、成人世界而言,都是弱勢群體,但每個兒童又都從生理到心理上充滿了希望。同情心能夠讓我們?nèi)チ私鈨和?,認識兒童,這樣教育者跟被教育者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同情心是受到生理和心理上傷害的兒童的一道神奇的陽光。
教育有法而無定法,一百個孩子一百個世界一百種語言,就看你用怎樣的方式去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斯賓塞快樂教育書》這本書讓我找回了從教的初心,也讓我明白了什么樣的教育才算是有意義的教育,什么樣的教育才算是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