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原茜
作為深空科考飛船昆侖號上的領航員和隨艦天文學家,本次科學考察的標的是由我提出的,選擇的是從地球上看位于所謂天鵝座方向的一顆恒星,或者嚴格地說,一對雙星。
早在數百年前,人們就已知道我們選擇這顆恒星周圍存在行星系統(tǒng)——它正處于古老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所關注的天區(qū)范圍,恰好在它探測極限的邊緣。那時的人們采用所謂的“行星凌星法”來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用這種辦法他們居然在115平方度的天空中,找出了幾千顆圍繞著其他恒星運轉的行星。
這種方法依賴的是光學望遠鏡,能夠關注的距離有限,因為銀河系里彌漫著會遮擋星光的氣體和塵埃,而恒星之間也會相互遮擋,就更別提遙遠的銀心會把銀河系的對面擋得結結實實了。若干個世紀以來我們對銀河系形狀的了解全靠射電波和紅外波段,工作在這兩個波段的望遠鏡描繪出銀河旋臂的形狀,穿透銀心的層層阻礙,一窺被塵埃和氣體厚厚包裹的星系正中心。但那還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我們人類只能安心地在周邊這么幾百幾千光年內晃悠,一些人期盼著能在這么一個范圍里找到可以交流的文明,另一些人則祈禱在這么一個范圍里永遠別出現其他文明。我們科學家既不期盼,也不祈禱,我們觀測。
幾百年來我們的觀測設備和觀測技術都已經遠超古人,曾經那些“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一個個被摘去桂冠,傳遞給下一任候選者。如今我們打算前往的,正是現任的“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理由是從它環(huán)繞恒星運行的周期來看,這顆行星與恒星的距離非常適當,地面上的巨大望遠鏡在它運行到離恒星最遠處時拍到了它厚厚的大氣,并且在最近,我和同事們在它的大氣光譜里找到了甲烷和氧氣的存在,很穩(wěn)定,很不少。這差不多就相當于在朝著宇宙大喊“我這里有活物,快來看呀”,因為氧氣和甲烷都是很容易分解掉的玩意,要在大氣里穩(wěn)定存在,除非源源不斷地生產它們,化學家們會告訴你,雖然也有非生命的化學反應能夠辦到這一點,但生命反應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所以差不多是這個結果一得到確認(我們使用“確認”這個詞,意思是也被其他同行觀測到同樣的結果),組建一支深空遠征科考隊的計劃就被提上了日程。
如今,我們來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