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煉紅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練習,它是學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情感體驗的流露,在標準試題中是不好考的,而這又是學生們語文素質的主要體現(xiàn)。而對作文,有的學生“提起作文直搖頭,看到題目皺眉頭,打開本子咬筆頭,想了半天沒開頭?!弊魑囊恢笔菍W生學習的一種難題,作文也是困擾學生的一個難題。課堂,往往是老師不厭其煩的循循善誘,而底下的學生都是如坐針氈,毫無興趣。但是,殊不知這種大包大攬,過分的教育方法,扼殺了學生的從小實踐,獨立的機會,使得學生迫于老師的威嚴,盡管怕作文,怨作文,但還是不得不完成作文,這并不能怪學生,而是我們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當作知識的接收器,忽視了教育學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從而束縛了他們的思維,針對這種現(xiàn)狀,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作文時必須確立學生在作文中的主體地位。
從教學本質說,教是為了學,學是知識轉化為思維能力的自得過程,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把“知識成品”簡單的輸送給學生,而是學生會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是簡單的吞咽現(xiàn)成的知識,而是“自己鉆研”“自己探索”的自學精神,這樣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那么,作文訓練中又如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其作用呢?
一、豐富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強調:認識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學生作文內容來自于他們的生活實踐,即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在課堂內捕捉“契機”,在“游戲”時抓住興趣,在“表演”中體驗感情,在“情濃”時加以感染,在“故事”中豐富想象,在“活動”中拓寬視野。因此,教師應盡可能的豐富學生的生活,開拓視野。在學生作文的起步階段,要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從小把路走正,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是絕對做不到的,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愉快地、積極地、主動地去接觸生活,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讓他們留意身邊的事,每個學生在活里都有許多值得細心觀察的事物,他會用自己的眼光在觀察中去感受,去發(fā)現(xiàn),使他們真正做到有物可寫,有事可敘,有人可贊,有情可抒。
作文是學生觀察、思維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觀察,是指觀察生活和事物,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它是正確認識生活的前提。然而,有的小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往往是不夠細致的,是粗枝大葉的,只看個大概。他們只注意表面現(xiàn)象,缺乏重點觀察的能力;只注重個別生動的情節(jié),缺乏全面觀察能力;只注重東鱗西爪地看看,不善于有條理的觀察。譬如,校園里有棵大樹,學生只看到這棵樹很高,很大,但是它究竟大到、高到什么程度;遠看、近看什么樣子;樹葉、花朵、果實是什么形狀;它在四季中有哪些細微的變化,學生就說不清楚、說不具體。揚棄、整理這樣子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懂得對某一件事應當怎樣看,怎么說才對;怎樣看、怎樣說是不對的。不同的材料,有時說明不同的主題,這只有通過深入的分析才能知道。
學生通過觀察得到許多最能表現(xiàn)主題的感性材料。對于這些材料,不能只是機械地記錄,還應當在正確思想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豐富想象,由此及彼,把原有的材料進行加工,升華和合理的聯(lián)想,把現(xiàn)實生活更集中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所以想象能力的訓練不僅十分重要,而且是寫好作文不可缺少的基礎。啟發(fā)學生由甲事物聯(lián)想到乙事物,由一種現(xiàn)象聯(lián)想到另一種現(xiàn)象,如由胸前的紅領巾聯(lián)想到革命先烈鮮血染紅的紅旗;由學生的笑臉聯(lián)想到陽光下盛開的鮮花;由觀察畫上的荷花,想象荷花盛開的模樣。所以,教師平時要多組織學生春游,放風箏比賽,進行拔河比賽,參加社會愛心活動等等。這比將學生關在教室里寫一些生活內容法枯燥無味,假話連篇的作文受益大得多。
二、展開討論,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作文訓練過程應注意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和討論,以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認識作文不是僅按照教師的意愿行事,而是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來表達心中想要說的話。因而老師不應把學生當作寫作技能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把他們看成主動探求者。讓學生在討論交流過程中用心其思考,去探求。外國的作文教學,老師們除了經(jīng)常帶他們開展一些活動外,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老師們不限制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因為他們相信“孩子就是孩子?!焙⒆幼杂泻⒆拥耐?,童趣和天性。在他們眼里,讓孩子充分的發(fā)揮其天性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這樣學生的自主性得以很好的發(fā)揮。這樣化靜為動、先動后靜的作文教學很值得我們借鑒。
作文過程的討論交流,有助于學生發(fā)表自己思考后的想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的習慣和各抒己見的民主作風;有利于訓練他人思維的敏捷性。例如,一次班上作文句式的討論,形式是分組討論,它為所有學生提供討論機會,教師把幾種不同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辨析錯誤。這樣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必定引起學生的爭論這樣一來就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獨立活動的能力,學生的感性信息積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水到渠成,文思泉涌,能夠獲得寫作的主動權。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上,不要隨意扼殺學生的思維,不限制學生的自由空間,不阻斷他們的自由夢想,給他們一雙屬于自己的翅膀,讓他們享受在高空中自由翱翔的樂趣。endprint